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021-09-10李文光

当代体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阶段

李文光

终身体育的意识即学生在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科学锻炼的方法后,在日后生活中以该意识作为指引,自觉自发开展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的理念。小学阶段作为人生的初始阶段,重视小学生养成其终身体育意识,对于从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起到着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体育学科教学进程来看,不难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为淡薄,不愿意积极参与进体育课堂,终身体育意识过于浅薄,学校与家庭也较为忽视这一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体育学科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体育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与终身体意识,促进学生强壮体魄的塑造与身体机能的强化。

1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我国在开展教育事业中,始终强调并重视对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应用,各阶段教育都以培养学生发展以及全方面进步为教学核心,注重对学生潜能与创造力的激发。素质教育是相对于陈旧应试教育提出的,但就目前教学形式来看,不难发现无论是学生家长亦或是学校都更加重视对学生成绩的培养以及智力发展的培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质的培养与健康体魄的塑造。体育一直被视为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学科,一直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陪衬课程。殊不知这一理念正是本末倒置的。

身体作为人发展的根本与基础,在人的发展中是处于地基位置的。如果过分强调与重视学习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强壮体魄的培养,那么小学阶段的教育将不仅会与其原本的教学目标大相径庭,更可能会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而体育教学中含有大量关于拼搏、坚持、勇敢、团结以及合作等人文内核与人文精神的体育活动,学生们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并实际参与进诸如篮球、足球或者排球等体育活动中,自然而然也会建立起拼搏精神与坚持的理念。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对小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熏陶与培养,不仅更好地反映出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体系的相关教学要求,还可以促使学生在人生起步阶段就拥有强壮体魄与健康心理,使学生可以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敢于奋斗、乐于拼搏的勇气,才会使得小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是考验,都可以以乐观的态度去积极面对。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难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充满着对世界的探索欲望与对事物的好奇心理。然而由于年龄限制导致小学生群体对于世界的认知完成度较低,思维也比较单纯,行为好动但较无目的性。而结合小学阶段教学体系中的文化课程部分可以发现,文化课程部分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与智力的提升,从理论上帮助小学生拓展自己的认知水平并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而缺乏对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体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具体体育活动的实践,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更多是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同时,体育课程的开展并没有场地的限制与要求,每一节体育课程都会引入新内容与新事物,就会促使小学生主动结合文化课中所学内容,去更全面的思考事物,进而养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1.3 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体魄

由于小学阶段正处于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身体机能都处于极为旺盛的发育时期,身体诸多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这就意味着小学生们的身体可塑性是极强的。然而从当前社会环境中不难发现,小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面临着学业压力繁重的问题,学生家长与社会也更加看重小学生的文化成绩,而轻视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与身体机能的开发。在体育课堂中重视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训练方式与体育活动来对小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与身体素质的双重提高。

2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

2.1 营造健康良好完善的体育课堂氛围

健康的体魄不仅是成功的关键,也是小学生成长的关键。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领域“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体育口号与发展口号,并非只是为了简单满足小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体育技能获取的实际需求,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双重健康发展,使小学生可以通过健康成长而促使自己成为新世纪的人才。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加大对体育意识的宣传,在学校中营造全民体育,全民健康,全民健身的氛围,使小学生可以在阳光、快乐、自由的体育训练环境中,乐于接受体育知识的教导,善于应用体育技巧,最终爱上体育运动。针对此,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诸如运动会或者是课堂体育竞赛等多种主题的体育活动,让体育课堂呈现出高涨的运动热情与火热的活动氛围,以此来带动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发挥与主动参与,为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来奠定环境基础与氛围基调。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小学生群体,研究小学生相关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和发育情况,采取相关教学手段开展多种体育运动,来丰富小学生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也可以与其他学科以及学校宣传部门以及活动规划部门相联合,通过学校广播、升旗仪式讲话以及宣传栏等宣传途径,来加大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与对终身锻炼意识的宣传,策劃丰富体育竞赛活动来换气全校师生的参与,动员全校师生都充分参与进体育锻炼中,营造一种全校运动的体育氛围,在扩大小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了解广度之外,也营造出一种师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进而促进小学生逐渐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运动意识与终身体育意识。

2.2 丰富教材内容

通过对体育课堂的调研与对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的研究,不难发现,在当前普遍存在有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并不喜欢参与进体育课堂开展的现象,这一教学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陈旧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以及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存在着部分问题,并不能唤起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兴趣。因此,小学生就会认为体育课堂只是枯燥乏味的训练课堂,为了完成教材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达标任务,小学生就会将体育课堂当成了是达标课与考试课。因此,体育教师要丰富体育课堂的相关内容,使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进体育课堂中,这样才能将终身体育意识熏陶给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游戏与竞赛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体育课堂,也可以从生活中挖掘体育元素,将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运动和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使枯燥乏味的达标式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与生活进行联系,进而认识到体育在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当然在采取体育多种体育教学手段时,也要注意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需求与对体育技能的需求,进而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以此重视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个体差异,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将小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达标成绩册作为体育课堂的划分标准,而是应优化课堂评价体系,使不同体育基础和体育的小学生都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获得成功,品味胜利的喜悦,进而使不同体育水平的小学生,都可以通过体育课堂中的积极评价来意识到自己在体育课堂中的进步,进而提起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主动性,最终培养自己的终身体育意识。

3 结语

体育教师要重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技巧,通过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宣传,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熏陶与升华,进而使终身体育意识对小学生起着指引作用,促使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温州市七都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