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学说”在体育养生中的应用

2021-09-10陈丽萍

当代体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养神学说阴阳

陈丽萍

本文从“阴阳学说”的具体科学内涵出发,以中国传统养生学中运动锻炼的实际为切入点,阐明“阴阳学说”对体育健身养生的启示,进而提出遵循阴阳中和原理应是体育健身养身的必由之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面对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客观世界,为了找寻生存规律,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观察和研究,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系统总结,从而形成了祖国古代养生的宝贵理论——“阴阳学说”。而大量西方思想的涌入,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文明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人们不断寻求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现代锻炼方法。作为古代养生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也渐渐被人们忽视,所以,进一步阐述“阴阳学说”义涵及其在现代体育健身养生的应用,对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身心健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

1 “阴阳学说”

1.1 “阴阳学说”涵义

“阴阳学说”是古代人们认识与解释宇宙一切事物的一种宇宙观与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它建立在朴素唯物论的基础上,内含辩证法思想。“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由于阴阳两方面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一切事物,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以看出,自然界和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尽管错综复杂,究其根源,无不是阴阳对立、相互斗争的结果。也就是说,阴阳决定一切事物的生长、变化、发展,以及衰败和消亡。因此,阴阳规律乃是宇宙自然界中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

1.2 “阴阳学说”的特点

阴阳最初的内涵是很朴素的,仅指阳光的向背,向阳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其涵义逐渐延伸至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等。按照“阴阳学说”,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凡属静的、有形的、内在的、向下的、寒冷的、晦暗的、衰退的均属于阴;凡属动的、无形的、外在的、向上的、温暖的、明亮的、亢进的均属于阳。阴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对立、互为互根、互相转化、互相消长。当阴阳双方动态协调平衡,则万物有序生生化化,在人体则表现为阴平阳秘,身体健康;反之,当阴阳失衡,则表现为逆乱和灾害,在人体则表现为疾病,一旦阴阳失衡无法逆转,则阴阳离决,出现死亡。至《周易》问世,阴阳已上升到哲学范畴,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并用以禅师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顾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而《黄帝内经》则把阴阳概念全部系统成形,将“阴阳学说”进一步发展。

2 现代体育养生

2.1 现代体育养生义涵

现代体育养生,即三维体育养生观,是指从生物、心里和社会学角度,谋求对人的生物体的全面养护,即不但要注意身体健康,而且要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和维持人的总体健康水平。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法,采取有效的运动形式,按照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调节生理机能,有意识的减少或阻断机体内外对人体有害的刺激,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等目的。

2.2 现代体育养生的特点

人受各种内外环境的深刻影响,其中主要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许多子因素,从而构成一个立体的生命体系。生物方面,是指人的机体健康状态,主要包括身体的形态、机能、运动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心理方面指的是人的心理世界,主要包括感知、治理、人格、意志、情绪与情感等,它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具有隐性影响;生命体的社会性特征反映着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程度,主要包括社会参与程度、社会活动积极性和乐观处事。现代体育养生较为注意人体的整体养生及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三维养生观”是我国体育养生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3 “阴阳学说”在体育养生中的應用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也是体育养生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如何指导人们进行体育健身、养生方面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我们今天探索现代体育养生之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概括地来讲,“阴阳学说”在体育健身、养生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3.1 形神皆养,更注养神,注重机能整体观。

3.1.1 动以养形

形,指形体,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是生命活动之宅。动以养形,始于庄子《刻意》:“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人欲小劳,但勿过度的养生之道。之后主张运用导引、按摩等运动方式作为养生的手段。到了明清时期,动以养形的观点又有了较大的发展,主张通过适量的形体运动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1.2 静以养神

神,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意、志、思、虑、智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我国古代养生家把人的神经活动分为元神、识神两神:人的生命体先天俱来的神经机制,称为元神,即主导人的吸收、排泄、循环、生殖等功能;人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随着认识的发展而认识到的,叫做识神,是即主导人的信息、意识和运动等功能。中国传统养生中的静功,就是调心,通过对大脑机能进行整合锻炼,以保持大脑处理信息的健康与活力,其主要运动方式是调息入静,通过调节识神进而调节元神。

3.1.3 更注养神、人体机能整体

从“阴阳学说”的事物平衡发展角度来看,形神兼养才是科学的;从人体生理机能来看,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人体健康起的作用更大。《太上御览》中指出:“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神是人的感觉、意识、精神思维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身心状态的外在综合表现。神为一切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和生命存亡的根本。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为神的能源,又受神的支配和调节,可见把养神作为形神这一对阴阳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是真正把握实现健康的关键。所以在体育养生中,把神经系统功能调节作为养生之要旨,有“首要养神,其次养形”,养生的具体方法,如反省、放松、宁静、心斋坐忘、养神法、修身养性、仁者寿、瑜伽放松术等。所以在形体运动后,重视养神、放松,只有二者消长平衡、阴阳协调,才能真正达到保养生命、延年益寿的功效。

3.2 动静兼修,两大神经系统协调发展

动与静是体育健身、养生手段两个大的方面,只有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现代体育运动强调和追求的只是“生命在于运动”,都是利用形体的运动锻炼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传统养生学强调动、静结合,以静为主,主要是以安静调养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延年益寿。如《黄帝内经》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善养生者养内”;陶弘景认为:“静者寿,躁者夭”。唐代孙思邈主张“少思、少念”以静神;等。可见传统养生学有一条主线就是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在传统养生学中是处于从属地位,主要是适宜的劳动、导引运动、按跷和仿生运动、武术、太极拳、动功等。这与现代西方体育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有较大的区别。从阴阳学角度来看,动静在健身养生中要掌握平衡,把握一个“度”,两者不可偏废。

3.3 注重天人调谐、强调大道自然

人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天地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气候阴晴的变化,司机函数的循环,朝夕晦明的更替,地理区域的燥湿寒温,土质水质的成分差异,生活环境的幽旷雅噪等等,所有这些,五一不和人体的腠理开合、气血趋向、阴阳消长、迈向沉浮、情感郁舒以及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的功能等方面发生或隐或显、或巨或微的影响。体育养生可以有千法万法,但最根本的是要合于自然,阴阳变化,不要举手陈规、不要强求效应,大道以自然为宗,以无心为心。所以根据阴阳所属分类,和机体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方法及练习时间,如,凡是补阳,即要意念向上,动作向上、向外、轻快、有力,并注意呼吸;凡是补阴,即要意念向下,动作向下向里、柔软而舒缓;练习时间页需根据目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时间,而且要结合个人特点、年龄、季节、气候等客观条件,来选择最适宜的养生方法。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协调体内阴阳,保持阴平阳秘是延年益寿、延缓衰老的养生法则。

阴阳的正常关系是双方既发生矛盾,但其差异、对立、排斥的程度又限定在一个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域限之内,从而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使阴阳双方达到并保持和谐、协调、相同、相成、合作的关系。阴阳相和为阴阳相交创造了条件,阴阳相交是阴阳相和的最高成果。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自行性地趋向于“和”。“和”是阴阳结构本身追求的目标。自然界的阴阳双方其一方如果出现太过或不及,另一方就会利用对立统一的相互制约关系,而对对方加以调整,使之平复。阴阳双方这种互相调节的功能,使阴阳矛盾总是依一定轨迹,以协同的方式互依共存,消长转化。因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和调制化。

现代体育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都遵循阴阳矛盾运动的规律,无论是现代体育理論中的“生命在于运动”还是传统体育(养生)中的静养、养神、外静而内动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学习,让两者和谐共存,而现代体育养生的“三维体育”养生观便是二者很好的融合,即不能强调一方而舍弃另一方;亦不能从某一方面的立场出发,用所谓思想来解释,消解另一方;或把不能解释和有冲突的另一方理论予以抛弃、肢解,这样不利于现代体育健身养生的发展。因此,在目前来说,要加大中国传统养生观的传授和学习、继承和发展,把中医药学,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学作为重要学科来学习和研究,坚持两点论,摒弃一点论,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健身养生事业健康发展,少走弯路,也才能使其造福于现代人类社会。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养神学说阴阳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养神为先助长寿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简述庄子破解生死问题的方法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形神在我
学说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