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2021-09-10厚汝党
厚汝党
摘 要:《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由于在大学时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如今作为一名教师,因此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更应该时时抓德育,课课讲德育,将德育落到实处。对于目前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的现状,寻求方法改进并达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效果。
关键词:德育 落实 学科 方法 启示
一、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以及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我们学校的”习惯”教育理念目前与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要求十分契合,而且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为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思想,同时也能为祖国和学校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把握和充分利用起来,让知识和技能布满整块阵地,促使品德教育积极的渗透,从而将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学科教学中德育落实的现状与自我认识
为了要把这样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对于教师来说仔细认真的备课、耐心强调的说讲、课后作业的布置都要灵活的去融入德育目标的思想。只有这样,才会使品德教育思想能更好的与教学课堂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其次,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当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及班风建设,从而引导学生深挖其课文中的思想精华以及主旨,积极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同时还有重要的一点,我们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教育学中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的发展,一切都是为了每一学生的思想我们要深入落实。将教育寓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既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又能规范其行为,从而形成良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修养。
三、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积極做法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有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思想品德课是最直接的德育课程,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学科课堂教学更是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二者密不可分。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这就像在对立面看待”无教育的教学”是不存在的一样,任何的教育形式及其内容都会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为了谁而学,需要学什么,为什么学的一些问题都是需要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着重解决的。而其中学习的动机、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都包含了为了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是属于德育范畴。因此,学校以及任课教师在学科教育上面要明确德育的目标,并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从而促使产生积极的德育效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曾说:“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我曾在网上观看过他的《二泉映月》,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同时给我的感觉是德育无处不在。
1.智慧的启示。
启示之一:敏锐的课程意识。灵感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阿丙的”悲”引出了学生对新社会的”爱”,十分巧妙。
启示之二:娴熟的课堂操作。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当中是至关重要的,灵活自如的操作会给课堂带来更好的效果,同时课堂调控也能达到更加高的水准,在这一点上运用的恰到好处。
2.情感的感染。
课程让人感觉心临其境,再次把我们引入了解放前那段黑暗的岁月,去设想在二泉那美丽的月光、流水、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回首过去同情、愤慨,展望新中国热爱、幸福的豪情,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师情、文情、生情三情共鸣,奏响的是和谐的情感交响曲。
3.美的享受。
美在“二泉”的景,美在教学内容,美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美在声光电影的组合是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美在教师富有磁性的语言和儒雅从容的教态。美闪烁在孩子们的眼中,美浸润在孩子们的心里。
总之,这是一堂有意义的课,有学生够得着的真实的教学目标,有德育的提升;这是一堂有效率的课,目标的达成度是高的,达成面是广的;这是一堂有生成的课,生成知识生成经验,生成学习的无限乐趣。
四、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目标落实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存在问题:随着碎片化阅读的方式出现,快节奏的阅读理解形式占据着主流,从而影响着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也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对学生思想实际没有针对性,以至于不能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当中,从而会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对于教材的深入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还要发掘教材内容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但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寓于道德观念,所以对于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取得最佳德育效果比较困难。
形成原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主要就是”学”与”思”结合得不够,要想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系统的政治思想观点,只看重知识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重视二者的结合,因为“学”与“思”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思想、想象、认识、联想等艺术的再现过程。所以在学科教学中应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
五、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为了在学科教学当中能更好的落实德育目标,在教学中应把范文作为典型素材充分利用起来,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旗帜和榜样,灌输先进思想和理念,启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强化教学的德育效果。
在日常教学生活里,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还要为人师表,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的了解和关爱学生,运用自己的影响和感召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围,培养和谐民主、平等融洽、尊重信赖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让学生吮吸健康成长的甘露,获取全面发展的营养。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镇李家湾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