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式传播视域下湖南地方戏剧在城市宣传中的形象建构研究

2021-09-10赵志豪

新闻潮 2021年1期
关键词:戏剧

赵志豪

【摘 要】文章认为湖南省地方戏剧在湖南各市的形象宣传片里面都有所展现,它以其独到的艺术表现力及传播效果,对城市形象实现了仪式化的传播。文章分析在仪式传播视域下,湖南地方戏剧融入城市宣传片为城市宣传方和受众提供仪式化情境交流的可能,探讨地方戏剧在展现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戏剧;宣传片;仪式传播

湖湘地区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的长河里源远流长。在众多文化类型中,湖南地方戏剧以其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价值,作为视觉元素运用到城市形象宣传片中,较好地宣传了湖南城市形象。随着城市形象宣传媒介的快速更新换代,受众已经不满足于传统静态的图像文字传播和缺特色、少文化价值的影像所呈现的媒介世界。为了更好地对湖南城市形象进行传播,湖南城市宣传片的创作者在宣传片中积极融入地方戏剧,增强宣传仪式感,强化受众文化情感认同,构建起完整的仪式传播符号体系,实现城市宣传中的有利形象建构。

一、仪式情境凝聚城市传播意义

仪式化的戏剧情境凝聚了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借助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地方戏剧的元素,能够提炼与发掘出体现城市精神的内核,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身份性内容和手段。

(一)戏剧仪式情境能够提炼城市形象传播内容

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指出,“仪式”是一种文化传播,而文化是一种共享意义与文化空间的建构,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1]他认为,传播研究是一种文化研究,它寻求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追求的传播学研究范式是理解与互动、交流与实践、共享与认同,是应用于经验的阐释,是对形形色色意义体系的建构。

发源于长沙的湘剧作为湖南的主要传统剧种之一,最初是在明代由弋阳腔的传人带入长沙。传统戏剧文化作为一种互动性较强的文化艺术,本身即带有较强的地域空间特性。在其发展中在长沙吸收了昆腔、皮黄腔等声腔,后来与长沙等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湘剧。在2014年10月长沙市旅游局创作的长沙形象宣传片《快乐长沙》中,共采用《山水长沙》《人文长沙》《休闲长沙》《娱乐长沙》四个篇章对长沙城市的快乐性特征进行描述。在《人文长沙》的篇章中,创作者采用外国游客的视角,带领受众领略长沙传统湘剧的影像特征。在画面影像表现中,特写镜头下的湘剧演员表情丰富细腻,脸上浓墨重彩,以黑色和白色做铺垫,用红色来进行渲染,带有着传统湖湘文化独特韵味的美感。同时,在声音音响表现中,宣传片更是借助湘剧中委婉唱腔作为主体音乐,歌词也带着长沙方言的意蕴,带有强烈的城市形象感。对于期望进一步感受湖湘文化的潜在受众来说,湘剧所带来的湖湘文化空间的建构,可以通过视听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出湖南快乐文化现象的本质核心。长沙城市和受众之间的实践交流,在不断地理解与互动中,完成湖湘文化的共享,让受众更好实现对湖湘文化的心理认同。

(二)戏剧仪式情境能够提供城市形象傳播手段

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本质的内在塑造,形塑着城市的精神具象,是城市形象的内核。戏剧仪式情境在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植入,成为有助于开掘城市形象传播的有力手段。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指出“仪式是集合群体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2],他强调仪式所具有的社会整合和团结功能,借助戏剧所特有的仪式情境,充分形塑了外向化的城市形象空间。

望城皮影戏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清代中后期形成。望城皮影在唱腔上聚集了湘剧和花鼓戏的特点,极具地方色彩。在2020年1月长沙市望城区委宣传部和望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创作的望城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国望城·离梦想最近的地方》中,借助《一处湘江古镇群,半部湖湘文化史》章节,为受众描绘了“千年窑都——铜官古镇”“千年石乡——丁字古镇”“百年‘戏窝子’——新康戏乡”。宣传片中借助皮影戏台前幕后精致、细腻画面的展现,辅之以湘剧唱腔的委婉唱词,使得受众在历史的浸润中,感知到富有历史特性的城市灵魂。政府在做好城市形象宣导顶层设计的过程中,借助戏剧仪式强化了城市形象表意特性,定义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

二、仪式效用拓展城市文化影响

仪式化的戏剧丰富了城市形象。宣传片传播所带来的效用,使城市戏剧文化与城市市民文化得以聚合,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精神文化内核表现和物质文化外延拓展。

(一)戏剧仪式能够表现城市文化内核

城市,作为居民生活聚落,不仅需要具备外在的实体景观存在,更应富有内在的地域文化认同。法国学者居伊·德波在《景观世界》中指出:“景观来自对真实的再加工,而对于真实事件的认知中会不自觉地掺杂进对景观的沉思。”[3]城市景观,作为物质存在的基础,制约了城市个性化的发展。千城一面的建设模式,使城市愈发缺少独特的文化内核。而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核。

湘昆,是一种发源自湖南的古老戏曲。2001年,湘昆与其他昆曲一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昆,以郴州官话为基础,与传统中州韵相结合,吐字有力且声调高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俗伶俗谱”,体现出浓郁的郴州地方风格。2019年,郴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创作的形象宣传片《北纬25°从郴州出发》中,就借助多机位、多景别的镜头配合,展示了湘昆的朴实和明快。通过演员们穿着传统戏服在戏曲舞台上生动活泼的表演,受众感受到直观的视觉冲击与震撼。同时,宣传片所选取的湘昆背景音乐曲调活泼轻快,道白延展凝练,渲染了郴州作为“被乡愁萦绕的时光慢城”的城市特点。仪式化的戏曲融入,配合上程式化的镜头运用,使宣传片的受众对城市形象产生了认同,实现城市文化的传播。

(二)戏剧仪式能够拓展城市文化外延

城市,既是物质景观与都市形象的集合,更是记忆与文化的载体。学者约翰·菲斯克认为,传播媒介具有意义拓展化的吟咏功能。在《电视文化》中他指出,媒介“利用既有的语言,把当时社会的生活作息,整理组织出一套又一套的故事或讯息,并强化肯定了听者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文化的感受”[4]。媒介通过传统文化的具象化包装,实现了戏剧仪式在城市文化表达过程中的进一步展现。

岳阳巴陵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明朝末年形成以来始终以特有的魅力,展现着岳阳独特的文化色彩,不断为岳阳的城市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宣传作用。在其舞台语言、剧目、声腔乃至演出习俗中承载着大量与岳阳城市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中国戏曲流变和地方剧种发展成型的宝贵文化资源。2020年9月,在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拍摄的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锦绣江湖·大美岳阳》的经济文化篇中,导演以小演员学习巴陵戏的全过程为叙事主框架,搭建起岳阳城市经济文化宣传的平台。在小演员戏曲学习的过程中,创作者借助快节奏的画面交叉呈现了岳阳黄茶、岳州扇、岳州窑等传统岳阳文化遗产,以及华容团子、芥菜鱼、长乐甜酒等岳阳特色美食。同时,创作者通过戏曲演员妆前、妆后的镜头进行叠化转场,使受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岳阳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魅力,进一步拓展了岳阳的城市文化外延。

三、仪式建构增加城市情感认同

仪式化的戏剧在传播城市形象过程中,起到建构城市情感新认同的作用。城市形象的戏曲仪式化建构,既实现了戏曲与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更进一步巧妙的调动了城市民心的归属凝聚与外地游客的参与向往。为城市形象的精确传播提供有力的内在支撑和外部动机。

(一)戏剧仪式能够强化本地居民归属感

城市既是景观与形象的汇集,也是文化与记忆的容器。兰德尔·柯林斯认为,集体活动是互为主体性形成的标志。集体关注提高共有情感的表达,而共有情感会进一步增强集体活动和互为主体性的感受。[5]借助戏曲形象在实现城市形象的仪式化宣传表达,使受众被城市戏曲形象蕴含的精神文化所吸引,产生情感向心力,深化本地居民对城市形象的认同,从而强化本地居民归属感。

祁剧又称祁阳小调,在永州市发展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永州祁剧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2015年9月永州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出品创作的永州城市形象宣传片《潇湘文化之源,品质活力永州》中,借助小景深镜头,重点勾勒了永州传统祁剧演员的妆容形式美。特写镜头下的演员勾勒出自己的妆容,借助发间点缀的头饰及祁剧演员特有的柳叶弯眉,展现了祁剧的文化意蕴。永州特有的潇湘城市景观,借助祁剧表演与潇水湘江的镜头相叠化,展现了永州烟波微漾的江景水城形象。祁剧演员上台前细致地对镜梳妆,与永州人民不急不躁生活化的镜头进行分切,将永州人民日常的生活与祁剧脸谱精心描绘相结合,强化了永州受众对自身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二)戏剧仪式能够吸引外地游客文化认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和变革者。城市文化,更是市民群体共同记忆的体现。英国学者罗杰·西尔弗斯通在《电视与日常生活》中指出,视频媒介的传播作为信息共享的“仪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视频媒介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与日常生活接近的仪式空間。[6]通过观看城市形象宣传片,受众可以从熟知的日常生活进入另一种带有标志性特征的仪式空间中。在这些仪式性空间里,城市文化的影像效用得到强化。受众在观看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同时,把发生在外面世界的新闻带进来,为自我确认、重塑信心带来故事与影像,它还会影响或强化家庭与社会的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仪式的参与受众也由观看电视的人群拓展至可能接受到推送的全体视频受众,由此实现了城市文化影响力传播的外在共享。在认知和情感上,进一步强化了外地游客文化认同感。

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人部一》中指出,“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布袋戏是我国传统木偶戏的一种,更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地域风格。邵阳布袋戏自元代末期,便在三湘大地散叶开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近百年来,邵阳布袋戏一直是邵阳形塑的城市名片。2020年,邵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为了更好地推介邵阳城市文化,面向全国推出了旅游宣传片《奇美邵阳欢迎您》。在宣传片中,创作者通过外地游客与布袋戏演员的扮演互动,既展现了邵阳布袋戏与外地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更塑造了外地游客参与木偶表演的独特旅游体验模式。城市形象宣传片通过主观化的镜头表现,进一步丰富了邵阳布袋戏的艺术表现,扩大了布袋戏的影响力,更进一步推动了邵阳的城市文化输出,拓展了外地游客对城市的向往感,增强了外地游客对邵阳的身份与情感认同。

湖南作为戏曲大省,地方戏曲百花争艳,百家齐鸣。在湖南城市宣传片中包含大量戏曲元素的穿插,仪式化地表现出城市特有韵味。湖南传统戏曲,并不固定在具体的某个城市形象之上,它们扎根于地方,同湖南各个城市的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城市形象宣传少不了戏曲的仪式化表达,而传统地方戏剧发展也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孕育与传播。在仪式传播观的视域下,湖南地方戏剧必将进一步在湖南各个城市的宣传片中完成新的形象建构。

参考文献

[1]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埃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7.

[4]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5]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罗杰·西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7]张兵娟.电视仪式传播:理论、范式与研究视角[J].新闻爱好者,2016(1):57-61.

[8]陈立强,张宜迁.电视频道的话语特征及其文本结构[J].中国电视,2008(1):35-39.

[9]户松芳,张文刚.全媒体时代历史文化型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J].新闻知识,2012(12):36-37,73.

[10]曾耀农.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的整合措施[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7(1):54-57.

(责任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戏剧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新生活》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由戏剧进中小学校园引发的思考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戏剧档案管理与戏剧传承发展分析
北京将办“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
金属戏剧——焦心涛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