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播音表达规范性与艺术性探析
2021-09-10赵思阳
摘要:通信技术、信息制播技术的高速变革催生出新媒体,它不仅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效率,也给社会伦理结构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推动中国大众传播进入了新语境时代。本文围绕广播电视的喉舌立场和人本化传播的目标,为“播音腔”正本清源,解析“播”和“说”的争论,探析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艺术性。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语言表达;规范性与艺术性;探析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171-03
当下,突飞猛进的通信技术、信息制作和传播技术催生出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效率,也对人们的话语方式造成极大的冲击;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大转型引发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分化和受众需求的感性张扬,更是给社会伦理结构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推动中国大众传播进入到新语境时代。
一、广播电视播音语言表达现状
在新语境时代,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样态较以往更为丰富,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院派、实战派、江湖派等逐鹿电波荧屏,收视(听)率、点击率、广告商成了王道。播音员主持人这一职业似乎也随着各种媒体技术的“傻瓜化”而一夜间变得没了门槛,“蓝瘦,香菇”等网络用语和“谐音梗”大行其道,负有推广普通话使命的各级广播电视媒体的相当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唯恐被贴上“播音腔”的标签,对其畏之如虎,纷纷投身于网络语言样态的怀抱。
本文针对有关“播音腔”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播音腔”究竟是什么?它是好是坏?会对国家和人民所期盼的传播效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其规范性与艺术性又是如何?
二、广播电视播音语言辨析
(一)播音的概念
自广播电台、电视台开播之日起,播音便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系统里,播音作为一个中介存在。它的面前,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众多人为它提供了各类素材,形成了创作依据;它的背后,不仅有复杂的传输技术接收器件,而且有庞大的受众群体。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創作,是播音员发送信息与受众接收信息并反馈信息的连锁过程,具有口语传播的性质;播音是一项新闻传播实践活动,是广播电视宣传的一个工序,是最后一环,具有新闻性,强调真实感、时代感和分寸感,播音员是广播电视台的“门面”,其话语要杜绝主观随意性;播音又是一项语言艺术创作活动,不同于普通生活语言,从理解、感受到表达,从情感引发到表现,都具有特定艺术属性。播音创作既要遵循广播电视传播的规律,又要遵循新闻的规律、语言的规律、心理学和美学的规律。播音员是新闻工作者,也是语言艺术工作者[1],他们发出的独特的有声语言腔调,被称为“播音腔”。
(二)“播音腔”的前世今生
从20世纪40年代延安窑洞中传出中国广播第一声开始,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播音主持语言就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实践和丰富发展。从《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这些对一个时代乃至整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的广播电视作品,到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共鸣的《话说长江》《共和国外交风云》,再到《大国崛起》《大国工匠》《舌尖上的中国》《大河西流》……这些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记录着国家巨变和发展的同时,也记录着广播电视播音艺术的坚实足迹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体现着播音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专业高度。对传统播音腔的信任感,在人们心里深深扎根。
齐越先生翻译的《苏联功勋播音员》一书中说到,播音员要朴实、忠实而准确地转述出一篇文章、谈话、短讯等的思想感情,越是尽量地运用生动的语言,越像与人交流谈话,受众就越容易接受他所播讲的一切[2]。同时,播音腔的标准也要与时俱进,要做到规范而不僵化,传承而不拘泥,通俗而不媚俗,引领而不迎合,包容而不藏污,创新而不创怪。《中国播音学》一书用“浑厚饱满、字正腔圆、爱憎分明、刚柔相济、亲切朴实、严谨生动”描述了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工作的状态,也是播音表达中传统播音腔的特征。新中国最早一批播音员齐越、夏青、赵忠祥、方明,中生代播音员主持人敬一丹、罗京、任志宏、李瑞英、周涛、朱军,新生代播音员康辉、董卿等用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对待每一份稿件、每一次主持都倾注心血播,他们精益求精、薪火相传,他们使用的传统的播音腔,正是他们“献给祖国的声音”。
在当今媒体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新语境时代,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艺术性、广播电视的喉舌立场和人本化传播的目标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伪播音腔大行其道,真播音腔式微,阴阳怪气的播音语言甚嚣尘上的现象。
(三)伪播音腔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说某电视台播音员或主持人有“播音腔”,这里的“播音腔”直白地表达了对播音主持行业的揶揄,显然不是褒奖。这种“播音腔”是对一部分只追求声音圆润动听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固定腔调的描绘,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固定的技巧用保险的、平直的腔调照本宣科,播送各种稿件,无法反映大千世界丰富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和情感,笔者将这种“播音腔”定义为“伪播音腔”。尽管它听起来语流顺畅,抑扬顿挫,但其背后的人对内容却是漠不关心的。这种被大家戏称为“不讲人话”的工作腔调,严重损害了播音行业的形象,也影响了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的令人信服的形象。
出现保险调、平直调等伪播音腔主要有四。第一,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手段太少。第二,播音员主持人不愿认真分析理解语意和语言目的,不愿捕捉字里行间的感情流动。第三,小学中学在课堂上读课文时养成的“课文调”根深蒂固。很多播音员主持人干了很多年了,还是走不出“课文调”,认为无论好不好,保险总归不会念错。第四,很多媒体没有严格遵守国家广电总局的相关规定,在选用和使用播音员主持人时降低了语言要求。
传统的播音腔演变成“不讲人话”的伪播音腔,还与播音主持从业者的培养模式和时代背景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出现爆炸式的发展,播音员奇缺,为了快速培养大批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选拔时,逐渐降低标准,开始偏重声音条件和容貌,甚至针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政治精神另外划出录取线。这样急功近利的选拔标准给了社会一种明示,即有好的语音、外貌条件就是合格的播音员。然而事实是,优质的嗓音和漂亮的外形容貌的确是播音主持的一大资本,但并不是有了好的音色,其所主持的节目就会得到观众的青睐。扎实的基本功、厚实的气息、清晰的吐字、娴熟的表达技巧只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基础条件,如果一张口就是和做基本功、念训练稿件一样的腔调,主持人只用保险空洞的腔调播报而没有真情实感,只顾展示优秀的嗓音而不顾是否与所表达的内容贴切,那么就算节目再有创意,给人感觉也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东方卫视《中国式相亲》栏目的主持人金星说,“新闻主播不能只是形象漂亮、字正腔圆,而应该首先是个有观点的人,只会念稿子的人与机器无异”。
三、播音语言规范性和艺术性特点
播音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特点可以被概括为“三性三感”,这是播音语言的基本标准,同时也是播音行业的目标追求。
“三性”一是规范性,即播音吐字发音(语音、语汇、语法)要是符合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要是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科学常识的;二是庄重性,即播音员的政治立场要具有喉舌属性;三是鼓动性,鼓动性强调的是播音语言的功能,它蕴含在播音内在的倾向性和润物无声的语流中,可以使广大受众在不知不觉的审美愉悦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进而共行。“三感”一是时代感,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无论是节目稿件内容,还是播音行业本身的技能技术都是不断变化的,这要求广播电视播音创作跟随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既体现出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又满足受众的新鲜期待;二是分寸感,即播音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技巧都要适度,播音员主持人的角色是个体和单位的结合,是真我和非我的统一,真我要服从于非我;三是亲切感,播音员的播报要是对稿件的真实反映,对受众的真诚播报,对事件的真切分析[3]。
播音创作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播音行为是二度创作,播音员创作时使用的素材如文字稿件、资料、画面、音响等,都是记者、编辑、原作者观念形态化后的产物。广播播音员手上的文稿是记者、编辑对客观世界进行抽象提炼后的结果,电视播音员所看到的画面也是摄像和电视编辑对客观现实的提炼和剪裁。在处理这些非一手资料时,播音员需要在坚守职业道德和专业主义精神的同时更多地深入生活,增加“一度”的感性认识,以获得真切的感受。
二度创作还要求播音员在播音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原稿和原片的写作和拍摄风格。播音员作为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的“把关人”,不能仅仅作为传声筒存在,要认识到自己的报道是人们认识世界、辨别真伪、表达观点的主渠道。因此,播音员应是有丰富的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播音过程中要使自己的声音真正表现出中国人民的“四个自信”,使自己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四、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对于广播电视而言,播音主持有声语言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时下互联网中的各种电台每天推出数以万计的声音,都在争夺和占领人们的耳朵。
语言是一张纸,思想是它的正面,声音是它的反面。在播音主持能力结构中,标准的普通话和集中、通畅、圆润的声音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的工具,仅占20%,就像书法家把纸铺好了,墨研好了,这些工具就仅仅起到这样的作用。播音员主持人在镜头和话筒前不是为了展示其声音有多么漂亮,而是进行信息传递、传情达意的。对节目和栏目的把握,对稿件的驾驭,体现了播音员的政策理论水平、逻辑分析能力、理解感受能力、语言技巧与语言情意的匹配能力,这一部分能力在播音主持能力结构中占到30%,这30%是依托播音员的人文底蕴存在的。如果播音员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那么他就只是一个“肉喇叭”、一个传声筒,这不是党和国家真正需要的,党和国家需要的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艺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因此,在播音主持能力结构中,人文底蕴占到50%,是极为重要的部分。
(一)“内容为王”:播音员主持人要将什么样的内容告诉受众
只有了解了生活的人才有发言权,而不了解生活,只会坐在温暖而安全的地方指手画脚的人,是最容易让人反感生厌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到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要将从小习得的对于世界的认知,通过对历史的了解、现实的感悟、教育的浸润、经验的积累,在交流需要的驱使下,以话筒前积极自如的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造,实现贴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从而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时代感受,进行大众传播,以体现媒体的社会性、引导性、服务性、娱乐性。
(二)“播”与“说”的争论
在播音主持界,“播”和“说”的争论一度出现,表面看这是对新闻播音腔的不满,实际上却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模式的质疑,其本质是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人本化传播质量寄予的更高希望。完全的“播”和完全的“说”在广播电视中都是不存在的,强调“播”并不意味着没有做到“三贴近”,出现“说”也不等同于没有遵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播”与“说”的结合才是人民群众最想要的,这是艺术标准与生活常情的兼顾融合,这才是传统播音腔看重的。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中,关于播音有这样的记载:“除发布政令、宣读重要报告、播送重要政治性文章,语调必须庄重外,一般来说播音员要像知心朋友同听众朋友谈话。”[4]播音主持界应该形成一个共识,即只要受众喜欢节目,就不做无意义的争辩。播音员主持人要发出新时代的五种声音——真诚质朴的声音、为时代的声音、为受众的声音、智慧的声音、多元视角的声音,如此,受众才会更愿看、更愿听。
(三)脱口秀和即兴表达的流行
当下,有稿播音被认为刻板,脱口秀和即兴表达成为更受受众青睐的模式,也成为广大播音员主持人的追求和播音主持行业的流行趋势,“文人相轻”的苗头一度出现,进行有稿播音的播音员被看低一头,进行即兴表达的主持人则会被高看一眼。这种语态的变化和社会化需求实质上是媒体在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角色嬗变,媒体由单向的宣传工具回归其本质——多元多向的平等交流沟通介质。
高质量的有稿播音和“三贴近”的脱口秀、即兴表达好比膏腴与素鲜,没有优劣之分,都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前文描述有稿播音备矣,以下单说脱口秀和即兴表达。
脱口秀和即兴表达对应的就是无稿播音,是提纲式或腹稿类的有声语言创作实践活动。在评价脱口秀和即兴表达时,在前文播音语言艺术“三性三感”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大标准。第一,准确。语言要规范,形式和内容的逻辑要准确。第二,生动。内容要鲜活,要幽默,不说教。第三,有品位。要能吸引人。
考察近年广播电视语言类节目如《今晚80后脱口秀》《脱口秀大会》《奇葩说》等可以发现,此类节目是有一个强大的策划团队做台本的,每一期节目都主旨清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包袱都是提前设计好的,这样才有了主持人马东、王自健、张绍刚机智幽默、轻松诙谐、深受观众喜爱的表达。但除了这些优秀案例外,更多电台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播音主持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
第一,表达目的、主题不明确。这一问题尤以电台节目主持人为甚。有时对于一件简单的事,主持人讲了半天也不知道在讲什么,语言中充斥着许多流利的废话,浪费了人们宝贵的时间。第二,信息匮乏或过于繁杂。第三,缺少思想和智慧的火花。第四,言词贫乏,没有文采,缺少内涵。第五,一些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像无脑提问机器,离开台本就对象不清,倾听、沟通、尊重失衡,连基本交流都做不到,更遑论体现播音主持艺术。第六,时有播音员主持人个人与媒体角色混乱的现象发生。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有些播音员主持人在说什么、怎么说方面出现了问题,在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脱轨。“说什么”是栏目宗旨及主持人个人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范畴;“怎么说”是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基本功范畴。脱口秀和即兴表达需要说话人有健康的发声系统、娴熟的语音技巧、均衡的语言语料库、稳定的符合主流的三观以及强烈的表达愿望和控场应变能力。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表达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决定了媒体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对公民的语言面貌和水平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其规范性与艺术性程度对于保证汉语的纯洁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播音员主持人要在继承弘扬传统播音腔的基础上向生活学习,向古今中外所有能言善辩的人借鉴学习,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踏实工作,在融媒体时代葆住真心,用智慧的思想、先进的观念、丰富的知识和真诚的情感与受众互动,实现从共情到共识再到共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有声语言作品献给祖国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进而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37.
[2] [苏]波·利亚森科.苏联功勋播音员[M].齐越,峻岭,译.北京:北京廣播学院出版社,1988:25-29.
[3] 吴郁.播音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301-312.
[4] 杨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48-51.
作者简介:赵思阳(1973—),男,甘肃酒泉人,本科,主任播音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务与口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