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新闻漫画中的隐喻建构分析

2021-09-10闫莉马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隐喻

闫莉 马军

摘要:在隐喻框架内对中美新闻漫画中的国家象征物进行分析发现,物品、动物和人物都可以用来指代国家。物品能代表国家主要是因为宪法或法律所赋予的地位,而动物和人物更多是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因此具有文化特色。研究结果对新闻漫画报道和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美新闻漫画;隐喻;国家象征物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052-02

一、引言

新闻漫画是以绘画为表现形式,通过夸张、比喻、讽刺或幽默的艺术手法对社会事件、新闻现象进行报道或评论的一种体裁,兼具新闻性、评论性和艺术性的特征[1],深受大众喜爱,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手段。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自莱考夫提出“概念隐喻”[2]以来,隐喻研究不断深入,其研究对象也不再囿于语言本身。语言学家们意识到同样是交流符号的其他手段(如图像、音频、颜色等)也可以用来构建表达概念。在此背景下,漫画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从隐喻的角度研究漫画,主要关注的是文字和图画的多模态互动、漫画隐喻的分类以及隐喻构建机制等[3-5]。与其他研究不同,本文重点探讨中外新闻漫画隐喻构建中的国家象征物。国家象征物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等有密切关联,这就涉及隐喻的文化性问题。

二、隐喻与文化

隐喻从传统上讲就是比喻中的明喻,属于文体学研究的范畴,而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涉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仅包括比喻(明喻和暗喻),还涵盖借喻、转喻以及借代等修辞手段。隐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旨在通过一个概念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前者被称为源域,后者被称为目标域[2]。通过把源域的概念特征投射到目标域概念中,人们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这个比喻中,“旅行”是具体的活动,而“人生”则是抽象的概念,把“旅行”的特征(如有起点和终点,中途会碰到困难以及要选择路线等等)投射到“人生”这个抽象概念上,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什么是人生(人生有开始有结束,人生会碰到挫折以及要面临抉择等等)。一般来说,源域较为具体,而目标域较为抽象。但是,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也可以用一个抽象的概念来理解另一个更加抽象的概念。

作为思维方式的体现,隐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因为有些隐喻基于人类普遍的感知经验,如在隐喻中,将“上”与“状态佳”相联系,将“下”与“状态差”相联系[6]。汉语中有“蒸蒸日上”“每况愈下”的例子,英语中则有“cheer up”(振作起来,up是“上”)和“feel down”(感到沮丧,down是“下”)。同时,隐喻又会受到特定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带有其文化特色的隐喻,这些隐喻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语言使用者是如何思考问题的[7]。例如,英语“spring up like mushroom”的原意为“像蘑菇一样涌现(即雨后蘑菇)”,但相对应的汉语表达却是“雨后春笋”,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和理解的意象是“春笋”,而不是“蘑菇”。因此,在漫画创作过程中,由于创作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表达某一主题时,隐喻的构建就会体现出一定的文化特色。本文以中美新闻漫画为例,探讨在表达国家概念时所使用的隐喻象征物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三、新闻漫画中的国家象征物

在新闻报道尤其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常常会涉及国家概念。与文字报道的直接指称不同,漫画通常采用某些象征物来指代国家,这就构成了隐喻的表达方式。当然,它不属于两个不同域之间的跨域映射,而是一个域中的某一特征被凸显,构成域内映射,即借喻(metonymy)[8]。用来指代国家的象征物主要有物品、动物和人物等,它们分别体现了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

(一)物品

象征国家的物品包括国旗、货币和货币符号等。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過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由于国旗的大众识别度很高,因此在漫画中自然就常常被用作国家的指代物。货币符号代表着一个国家法定的发行货币,如中国的人民币符号“¥”、美国的美元符号“$”等,这些货币符号在漫画创作中也常用作国家的象征物。在有些情况下,货币可以直接用来代表国家,但通常是带有头像的百元纸币。需要指出的是,把货币或货币符号用于国家的象征往往出现在财经类的新闻报道中,这说明国家象征物的选取取决于新闻报道的主题。

(二)动物

动物也可以作为国家的象征,但具体以什么样的动物作为国家的象征和该国的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被视为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世人熟知。同时,大熊猫憨态可掬,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大熊猫作为中国的象征也是实至名归。

另一个可以代表中国的动物是龙,一个存在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人都自称为“龙的传人”,因此龙也是中国的象征。需要注意的是,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物种,而作为传说中的龙在东西方神话中都有,但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中国的龙通常被翻译成 dragon,但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凶恶的带翼巨兽。在图画中,dragon的身躯庞大笨拙,颜色黑灰,长着巨大的翅膀,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动物,形象非常丑陋恐怖,和中国的龙完全两样。因此,在漫画创作中以某种动物作为国家象征物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就会产生扭曲和误解。

对美国而言,秃鹰(白头海雕)可以作为国家的象征物,因为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北美洲特有的白头海雕作为美国的国鸟,并把这种鸟作为国徽图案的主体。因此,在漫画创作中,秃鹰常常用来指代美国。

(三)人物

除动物外,人物形象也可以用来指代国家。用人物来指代国家在漫画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用“山姆大叔”来指美国。“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和拟人化形象,一般被描绘成穿着马甲礼服、头戴星条旗纹样的高礼帽、身材高瘦、留着山羊胡子的老人形象。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由于“山姆大叔”最初就是一个漫画人物,因此在漫画中用它来指代美国非常恰当。

相比之下,漫画中还没有一个固定的人物形象来指代中国。但是,在某些相互对照的条件下,如漫画中有西方人物形象(戴礼帽、穿西服、拄拐杖、大腹便便等)指代美国,则相应的东方人物形象(戴眼镜、不留胡须、身材削瘦等)可以用来指代中国。此外,国家的领导人有时也会作为漫画人物来代表国家。

(四)小结

以上从物品、动物和人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闻漫画中中美两国的象征物。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象征物有时可以叠加使用,构成双映射,使所指对象更加明确。另外,这些国家象征物在漫画中使用频繁、流传广,久而久之在规约性的作用下就固定下来,形成了所谓的“死隐喻”[9-10]。

四、结语

本文在隐喻的框架下探讨了中美新闻漫画中的国家象征物,主要包括物品、动物和人物。物品通常是国家宪法或法律规定的能够代表国家的事物,而动物和人物往往与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具有文化特色。

研究结果对新闻漫画报道和文化传播有一定的启示:第一,与物品象征物相比,动物和人物更加活泼、形象,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传播效果更好;第二,在使用动物或人物作为国家象征物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象征物背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避免产生误解。此外,研究结果也有助于对新闻漫画的批评性解读,因为漫画中的动物和人物造型是由创作者决定的,它们能反映出创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参考文献:

[1] 李舒,杨梦帆.新闻漫画:现状、问题与发展——兼论纸媒“内容为王”的困境及解决之道[J].新闻战线,2015(09):107-109.

[2] 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0:180-183.

[3] 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01):2-3.

[4] 福塞维尔,约睿思阿帕里思.多模态隐喻[M].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2009:10-15.

[5] 马廷辉,高原.美国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与批评分析——以中美贸易冲突为例[J].外语研究,2020(01):27-29.

[6] 张会平,刘永兵.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之关系论——对语言相对论的重新审视[J].外语研究,2014(02):92-102.

[7] 莱考夫.女人、火和危险事物[M].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7:88-90.

[8] 潘瑟,索恩伯格.借喻[C]//吉拉茨,屈肯斯.牛津認知语言学手册.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236-263.

[9] 穆勒.隐喻的死与活,沉睡和苏醒[M].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8:64-68.

[10] 莫嘉琳,刘润清.死隐喻复活的语义及语用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3):75-83.

作者简介:闫莉(1973—),女,安徽太和人,硕士,讲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英汉对比、认知语言学。

马军(1973—),男,河北顺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