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
2021-09-10张雪清
张雪清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乡村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兼具水源调蓄、农田灌溉、饮水供给、防洪抗汛等多元化功能。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规模显著扩大,但“重建设,轻管理”理念的弊端日益凸显,现有工程不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建成投入使用工程运行效率不佳,弱化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基于此,文章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要价值出发,分析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兴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借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多元化功能可夯实乡村地区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保证村民饮水安全。但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实践来看,存在建设投入不足、运维管理资金短缺、工程产权不明晰、管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临着现有工程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运行工程效益低下的现实困境,加大了乡村地区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威胁着乡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为此,需转变传统“重建设,轻管理”的理念,坚持建设与运维“两手抓”,从政策、资金、农村自治等多个层面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价值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乡村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及农业改革需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助于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城乡统筹目标
农业是乡村地区支柱型产业,但传统农业生产过于依赖自然气候、地理要素及水文环境,当干旱少雨时节农户需饮水灌溉农田;在雨水集中时期需切实做好农田的排水工作,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生产朝向现代化、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农田灌溉频率、水量等更加科学、精细,但受制于农业生产技术、农户绿色生产意识、农村地区水资源储备等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农田灌溉中存在灌溉不及时、农田防洪抗汛能力薄弱、水资源利用率偏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调蓄自然水资源、按照农业生产需求分区域供水等作用,可以保证农业发展水资源充沛,促进农田灌溉技术升级,有利于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1]。
(二)有利于夯实农业基础,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领域关注的焦点,也是农村经济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阻滞因素之一。部分农村地处偏远位置,结构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地域性缺水等导致农业稳产、高产目标的实现面临着重重阻碍。虽然我国大力倡导兴建农田水利工程,但部分工程体量庞大、前期资金投入量较高、建设周期较长,再加上建设期间未能考虑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及用水需求、工程建设投入使用后运维管理不当,导致工程配套设施,如渠道、桥涵等老化、损坏,功能性与质量不能满足水资源调蓄及供给需求,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規模较小,功能集中,一般位于农田附近,可突破大中型水利工程占地面积大、估规模体量大的限制,为农田灌溉及农业生产提供稳定、持续的用水,并且成本较低,用水价格适中,符合偏远地区农村实际经济水平,可夯实农业基础、助推“三农”问题的解决。
(三)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
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农田水利工程是关键性物质条件装备,与之相配套的水源工程、干支渠建设等更是发挥农田水利工程效用的设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小,后续的维护工作量较少,综合成本远远优于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再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力充分考虑到自然水源储备量、水源运输扬程等,符合“因地制宜”工程建设原则,能够在农田灌溉及农业生产放面发挥精准、高效与集中供水作用,切实解决区片缺水问题,有助于扩大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民收入,进而推进乡村振兴。
(四)能够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构建和谐新农村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到对农村地区水资源储备量的调查、对地质条件及水文环境的勘察等,在建设中需要结合乡村规划清除工程所在地及由水源至工程范围内的障碍、垃圾等,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将转变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支持农户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高产稳产需求等确定灌溉计划、灌溉用水量等,可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切实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节约水资源、促进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为政府出资规划建设、农户出力的公益属性工程项目,乘借农村公共项目“一事一议 ”的政策东风调动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使农村居民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乡村环境的改善与促进作用,帮助其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可以在优化乡村环境的同时构建和谐新农村。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现存问题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与带动下,我国各区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在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较为严重的管理问题,具体如下:
(一)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包括渠系工程、水源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等,还需要对原有的农田灌溉管线、渠道、排水沟等进行改造,才能够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灌溉用水需求。但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践来看,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整治修建不仅包括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的协调,还包括区域内大中型水利工程,如水库、渠系建筑物的加固,节水灌溉工程的新建等,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前期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另一方面因规划不足可能会出现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产生冲突的问题,再加上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引入力度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效率低下,不能达到节约用水、持续供水的需求[2]。
(二)项目资金整合度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与统筹兼顾,水利部门侧重于水源工程、中小型灌区骨干渠系工程等的建设与改造;农业等相关部门侧重于田间灌排工程、耕地平整改造工程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会改变农田灌溉方式甚至是农田的结构,势必要对田间道路、灌区渠道等进行整改,这些都应当规划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之内。但当前大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仅为项目资金,因此建设的侧重点也在于修建主体工程与修建渠道指标任务的完成,忽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等规划建设的对接,多项目同时进行既有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冲突,又会加大整体的建设成本。
(三)工程产权不明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便无法贯彻落实管理与维护责任。当前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确权、管理权界定问题,再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分散,管理责任落实难度较大,政府未能发挥主导与引领作用,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权混乱。同时,部分地区政府未能就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问题制定明确的确权方案,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不足、群众参与建设及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意识薄弱,担心权属落实后会对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不愿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此外,权属落实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等由个人或企业承包,但当前部分地区政府尚未形成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社会化管理模式,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可能会出现水价异常上调、小型水利工程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3]。
(四)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受益农户较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管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一般选拔自当地居民,其知识水平较低、理论基础薄弱、管理技术及理念滞后,在管护中容易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忽视工程的公益与服务属性。同时,因管护规划不足,汛期及少雨季节水资源调蓄能力缺失,会经常出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此外,村镇用水协会、农户等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监督与参与意识不足,导致社会化管理模式不完善、管护效率偏低。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一)统筹兼顾,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为切实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用,建议统筹兼顾工程配套设施规划及薄弱环节转向管护。其一,根据区域内农业生产、农户需求以及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对渠系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进行统筹规划,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组织与主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二,在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针对中间环节的建设开展专项管护工作,如针对干渠等中间薄弱环节制定完善的管护规划与实施细则,对原有干渠进行清淤处理,通过加高渠岸、改造渠道建构物等增强干渠的过水能力,保证农田灌溉供水持续、高效[4];其三,围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整治改造创立领导小组,层层分解管理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有序、系统开展。
(二)整合资金,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的利用率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财政投入减少,为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充足、持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项目资金的整合:其一,由地方政府主導建立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的前提下整合资金的用途,将资金投入至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田间排灌工程建设中,以全局视角规范资金的使用、降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本;其二,加强多方协作,水务部门与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与资金使用阶段性计划,提请政府审批资金的下拨与管理,保证资金下拨及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充裕;其三,按照正规程序实行项目资金的申请、审核、审批、下拨及管理,定期公示各项目建设所使用的资金清单,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保证资金安全。
(三)明晰产权,建设农户参与用水协会管理的激励机制
在“善治”理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更为多元,而农户作为工程直接受益者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工程管护中。为此,应在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基础上建设相应的激励机制,明确界定工程管理权,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其一要引导用水协会实行公开选举,鼓励农户担任用水协会管理层,调动农户参与工程管护的积极性;其二,要加大对用水协会规章制度、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户对用水协会的认同感与信任感。同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水利工程专家等对农户进行培训,提升其对农田灌溉、农田水利工程的认知程度,使其感受到工程权属落实后带来的显著效益;其三,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公正地选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承包方,保证权责一致并进一步明晰工程产权。
(四)落实责任,构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服务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实行自建自管、联建共管、专人专管、协会直管、总站统管的管护责任划分体系。在工程安全性管理上明确划分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等各方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共同签订工程安全责任书;在工程管护资金上游地方政府建立工程资金投入机制,建立财政奖补机制筹集工程维修资金,依托“民办公助”、“一事一议”政策明晰农户的管护责任,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康养等特色产业吸引社会资本入驻,进一步丰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护资金渠道。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助于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项目资金整合程度不足、产权不明晰、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为此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强项目资金用途整合、明晰产权并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安全及资金管护责任制,以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高质量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裴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8):95-96.
[2]黄建.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2):237-238.
[3]赵晶晶.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01):114-115.
[4]余君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