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2021-09-10符经纬
符经纬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也随着上升,其心理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其抗压能力的强弱。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性格品质、心理活动、心理健康状态等综合性的体现,如果学生心理素质非常好,心理健康,那么其适应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就可以得到上升,但如果学生心理素质较弱、心理健康很容易就会被影响,从而使其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步得到下降。由此来看:心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影响心理素质教育的因素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策略途径等两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策略研究
引言:
当代大学生和历代大学生在家庭、阅历、教育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情况良好,从小成长在富裕的环境中,在生活方面没有经历过很大的挫折,加之家长又对其非常宠爱,以至于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没有一定的坚持,从而导致其心理素质不够坚强,抗压能力不够,使其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久而久而心理问题还会给其带来阴影,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定程度的制约了大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发展。所以,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方案对现阶段的教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教师多个层次多角度地采取良好的措施,进而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1、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来讲,大学的寄宿生活意味着要脱离家庭,融入学校的圈子。但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被家长宠爱的生活,而且部分大学生从没有过集体生活的习惯,这就造成其不适应集体生活,从而使其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逐渐危险,比如:一些大学生与舍友关系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这样的矛盾会影响两方日常生活,从而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出现,让其心理健康受到了阻碍。
2、家长宠爱,造成学生抗压能力不强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家长的宠溺,加上社会的压力和各界因素的影响,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小没有受过挫折的他们在面临一些事情或一遇到挫折时,自己顿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从而造成其心理压力非常大,甚至有些学生都有轻生的念头;除此之外,在家长的保护下,部分学生会因为叛逆,在大学阶段就会想谈恋爱,然而失恋了之后就感觉人生没有了希望,从而出现排斥感情的心理情绪。由此,因为家长的过度宠溺和保护,让当代学生的抗压能力未能受到有效强化,进而使学生在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从而使其产生一些不好的情况,让其心理素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培养策略
1、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知想法
经研究表明: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其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素质越强,其心理就越健康,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就越强。由此,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此情况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使其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知想法能够得到调整,从而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确保其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得到相应的强化,进一步推动心理素质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应用。
例如:对于一些不自信,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梳理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促使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在此基础下得到培养,从而使其承受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训练;而对于一些不爱沟通交流且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其在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时,促使学生的交谈能力可以在此活动中得到有效增长,进一步加强其心理素质的建设。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全面且多层次的培养,进一步促使其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教育。
2、设立心理教育课程和咨询室,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由于以往的素质教育影响太过深刻,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心理素质教育看得不是非常的重要,这也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弱的情况。然而随着我国新课程不断地深入改革,新阶段新课标理念要求:学校设立心理课程和咨询室,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得到全方面的培养。因此根据新课标理念,学校需要引进适当比例的专业心理学教师,利用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需要设立心理咨询室,确保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咨询老师可以为学生舒缓心理,为其排忧解难。由此,通过这样的途径培养,可以让学生正确的三观价值得到形成的同时,其心理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进一步的实现我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并不是一日就可以促成的,它还需要教师和家庭和学校三方共同长久的培养。由此,教师和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在三方监督下得到全面的培养,进一步为其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王麗娜.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1)
[2]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亟需加强[J]. 王秉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01)
[3]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 刘亦工. 云梦学刊. 1999(02)
[4]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研究与思考[J]. 宁俊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6)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 东莞市 52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