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课对学生的德育教化作用
2021-09-10孙康颖
孙康颖
对技工学校而言,德育和技术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学生过硬的品德素质,才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发挥技术之长奠定基础。德育早已不是思政教育的“专利”,任何学科都能发挥相应的德育功能,体育学科尤其如此。当前,体育教育的思想正在经历重大转变,体育学科的功能也得到正确认识和开发,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德育教化功能,有助于促进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本文探讨了体育课对学生的德育教化作用,以期为体育课多元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1 引言
体育以“育体”为根本,以促进人体质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其基本使命就是强身健体。但是,随着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体育的多重教育功能走进人们视野,并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德育教化是新时期体育课展现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对学校教育中德育的有力补充,对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 体育课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
体育课要求学生身心协同参与,即要求学生在开展充分身体锻炼的同时,还要通过奋力的拼搏和不懈的努力锤炼意志品质,直至获取最后成果。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在熟悉和掌握任何一项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必定经历一个反复实践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反复演练某些标准化的动作,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和艰辛的努力,甚至不断出现各种生理上的不适反应。比如肌体酸胀感,肌肉疲劳感乃至疼痛感等,进而导致学生内心出现负面情绪,比如怕累怕苦,畏疼畏伤等。这时,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调整能力,从而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一切体育活动,在反复的拼搏与历练中,凝结出努力拼搏,坚贞不屈的意志品质。
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而言,适度且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也能缓释学生的应激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即使是在技工学校中,体育课的作用越来于受到重视,体育课不仅继续发挥其在增强学生体质和改善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也积极发挥其在调节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因此,经常合理并且习惯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在强健学生身体的同时,也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同发展。
3 体育课树立学生公平正义的竞争意识
体育比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一环,体育比赛有热身性质的活动,也有正式的竞赛,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公平竞争是其道德核心,比赛需要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比赛中的每一项强制性规则,如分组抽签、人数对等、轮换发球、中场换边乃至抛币择边等,都是尽可能地创造机会的均等和比赛的公平。体育比赛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遵守规则基础上的完美合作。对于学生而言,参与的每一项体育比赛,都必须绝对尊重比赛规则,保证在参赛过程中的诚实和坦率。在全球最大体育盛会——奥运会上,运动员尽管都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目标,但都会在参赛誓言中凸显诚实和公正精神。在体育比赛中,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胜利者,但是获胜的诀窍在于自己展现出的努力和能力,而绝不在于投机取巧乃至损人利己的手段,即只有通过平等和公正的竞争获得的胜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因此,在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过程中,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逐渐渗透进学生的道德体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作用。體育比赛通过最直接的形式,呼唤和激发学生最原始的求胜本能,带动学生潜能的释放,调动学生对竞争的热情,帮助学生驱逐散漫懒惰的弊病,释放动能,焕发激情,追求胜利,享受成功,在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实现协同发展,共同提高。
4 体育课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
学校体育由于具有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多样的活动内容,有着非常多元的德育教化作用。无论是体育游戏,体育比赛还是寻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均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作用。比如,在体操课上,部分学生由于胆怯不愿意认真做动作,尤其是女学生。此时,体育教师应该凭借耐心和悉心的讲解示范,真诚热心地提供帮助,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温暖,从而不断增强信心,一步一步完成技术动作,在集体的帮助下夯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要求,都表现出典型的集体性。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时,互助合作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和发展,在球类、拔河、接力跑等体育项目中,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互相合作和鼓励,以团结的意志和行动走向最终的胜利,从而深切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因此,体育活动在无形中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涯中,这种集体荣誉感会升华成团队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是“00后”,是家庭的中心,自我主义、唯我独尊的作风普遍存在,集体精神的强化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社会生活,百利而无一害。
5 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课对学生的德育教化作用是非常丰富和全面的,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和发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体育课教育理念的先进化,实施形式的多元化,体育课的德育教化作用还会不断衍生出新的内涵,对学校德育形成更加有力的补充。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