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d小调K626《安魂曲》的研究与理解

2021-09-10曾翠萍

红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安魂曲莫扎特影响

【摘要】《安魂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作品,莫扎特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之一。《安魂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记录着莫扎特辉煌灿烂的一生。本文将从反复的聆听,通过深刻的理解,用自己的理解来阐述什么是《安魂曲》?

【关键词】莫扎特;《安魂曲》;情感和精神;影响

《安魂曲》是莫扎特的“精神杰作”,创作于1791年。它无论从艺术的高度还是从深刻的思想上都代表着莫扎特创作的最高成就。莫扎特曾经说过:“人们认为我毫不费力就能得到音乐。事实上,没有人会像我一样在作品上花那么多的时间和心思。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不是努力研究了很多遍的”。我很赞同莫扎特先生的话。正如唐代禅师黄檗在《上堂开示颂》中所写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其他,都要有梅花飘香,傲雪迎霜,鼓舞人心克服困难的品格。正是因为莫扎特的精神,加上它独特的才能,才造就了我们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

首先,我仔细地听了莫扎特的《安魂曲》三遍。在三次听的过程中,每一次的心情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其次,第一次听音乐的时候,我完全懵了,甚至不明白莫扎特的《安魂曲》在说什么。然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听的时候,我对莫扎特有了一点了解。但我知道要真正理解莫扎特,尤其是莫扎特的《安魂曲》,需要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有机会了解莫扎特的《安魂曲》,我感到非常荣幸。接下来将从《安魂曲》是什么?是什么让这项工作在情感和精神上如此强大?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段及其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安魂曲》

《安魂曲》是一种宗教音乐,属于一种大众音乐,是教会用于追悼仪式的一种弥撒曲。据调查研究,许多作曲家写《安魂曲》,一方面是为了表现他们的创作技术和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表现他们对宗教的信仰,一种精神层面的感知。莫扎特在他的《安魂曲》中不仅表现了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表现了他在创作巅峰时期的辉煌人生。

莫扎特的《安魂曲》共分八章,其中第三章有6部作品,第四章有2部作品,分别是:一、《垂怜经》–《进堂咏》、二、《求主垂怜》、三、《继叙咏》-1.《震怒之日》、三、《继叙咏》-2.《号角声起》、三、《继叙咏》-3.《你是可怕威严的君王》、三、《继叙咏》-4.《至慈耶稣求你垂怜》、三、《继叙咏》-5.《恶人群魔径受审判》、三、《继叙咏》-6.《落泪之日》、四、《奉献经》-1.《主耶稣》、四、《奉献经》-2.《牺牲》、五、《圣哉经》、六、《降福经》、七、《羔羊经》、八、《圣餐经》-《领主咏》。

《安魂曲》是关于什么的?首先,它属于宗教,是一种信仰的产物。其次,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精神上的认识,好像死亡是我们无法克服,无法抗拒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在莫扎特的笔记中听到他面对死亡时的无奈和不甘。这并不是说他害怕死亡,而是他不满意他的音乐生涯没有完成。

二、是什么让这项工作在情感上和精神上如此强大

我相信,如果我一遍又一遍地听《安魂曲》,就能深刻地感受到这首音乐所带来的强大的精神和情感力量。莫扎特的音乐就像中国北宋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的:“高处不胜寒”。当一个人的技能和修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他就会给他带来不同层次的精神和情感力量。例如5-7乐章《安魂曲》中的一段:“当愤怒的诅咒,被投进炽热的火焰,那我就叫了”,莫扎特的演唱主题是用男低音,男高音做自由的模仿,并表现出在考验张力下的诅咒,这就是基督徒在苦难、悲剧中给我们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段及其原因

在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记不清我听过多少次《安魂曲》了。就像上面提到的,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如图所示。在三、《继叙咏》-6.《落泪之日》中,听了这番话,我很震惊,同时也给了我最深的感受。音乐以哀婉的小提琴开始,接着是哀婉的合唱。合唱的第一部分充满了凄凉和悲剧性的气氛。小调导音的收缩,加上啜泣的节奏,给了我一种催泪的力量。然而,在合唱圣歌的第二部分,这种力量逐渐进入了稳定的旋律,以及力量的弱化的变化,慢慢地平静下来。这似乎是一种脱俗,是一种痛苦的解脱。最精彩的是在音乐的结尾有一个明亮的D大调三和弦,让我体会到死亡带来的宁静和解放,逐渐升华为一种光明和希望。

我认为,对于莫扎特来说,死亡无疑是一件沉重而残酷的事情,他只有35岁。当我第一次听莫扎特的《安魂曲》时,我真的感到了一种恐惧和焦虑。但在反复听过之后,我体会到了莫扎特从死亡中看待生命的方式,这让这部作品有了更丰富的意义。虽然“死亡”对莫扎特来说,甚至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我从莫扎特的《安魂曲》中听到,莫扎特想表达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现实的热爱。就像全世界都笼罩在这种新冠病毒的阴影下一样,我相信莫扎特的《安魂曲》将给逝去的人带来安慰,给我们活着的人带来光明。

最后,这是我对莫扎特的《安魂曲》的个人看法,也是我反复听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温馨。莫扎特《安魂曲》研究。上海音乐学院2018.

[2]张放。莫扎特《安魂曲》的生死觀及悲剧性特点。《艺术家》2018年10期.

作者简介:曾翠萍(1975.1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济宁市科苑小学教师,声乐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音乐。

猜你喜欢

安魂曲莫扎特影响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
王西麟《第九交响曲——抗日战争安魂曲》第一乐章《哀悼》创作探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