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经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能提升模型构建研究

2021-09-10冯意云郭钏

时代商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

冯意云 郭钏

摘要:实验室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地方财经高校属于文科院校,实验室以公共教学实验室为主,所购置的固定资产具有体积小、可移动、价值高等特点。这类资产由于数量多、种类繁杂,一直以来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财政预算、权责分工、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制度优化等方面入手,通过构建BLISS效率模型来对当前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科学地提升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能。

关键词:BLISS效率模型;固定资产;财经高校

引言

财经类高校属于文科院校,这类院校的实验室以公共教学实验室为主。涉及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实验教学设备、实验教学辅助设备、家具及耗材等类型,以实验教学设备为主,主要是台式计算机、教学演示设备等。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是维持高校稳定、让高校能够顺利开展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这类资产由于数量多、种类繁杂,一直以来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地方财经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财政预算、权责分工、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制度优化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尝试构造BLISS效率模型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升地方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方案。本文构造的BLISS效率模型是指从预算(Budget)、权责(Liability)、信息化(Informatization)、人员(Staff)、制度(System)等五个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分析的方法。研究如何合理配置、有效利用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等问题,不仅可以为提升高校的实验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提供基本保障,还可以为高校进行资源统筹分配、规划建设实验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一、地方财经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地方财经高校不断扩招,对实验室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大量新增的实验室固定资产使得管理工作更为棘手。一般来说,财经类高校所购置的实验室固定资产具有体积小、可移动、价值高等特点,这类资产由于数量多、种类繁杂,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的了相当大的难度。如何运用先进的思想及手段对这些资产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为高校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是许多高校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财经类高校已经逐步实现实验室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管理预算效益不高

地方财经类院校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与事业收入,其中实验室的经费一般是由财政拨款给地方高校,再由高校进行统筹分配。实验室的经费包括实验室项目建设经费和实验室专项经费。实验室专项经费是指用于维持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耗材采购、更新实验教学设备、以及实验室维修改造方面的费用。实验室项目建设经费是由学校拨款到归口部门,再由归口部门分拔到实际建设项目的归属部门各自采购建设。由于项目归属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实验室项目建设经费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矛盾的情况,其一是经费不足使得部分年限已达到报废期限的固定资产仍旧被继续使用;另一种情况是不同项目之间重复购入相同的固定资产造成浪费,或固定资产购入不当导致长期闲置等。另外一些学院建设的专业实验室因管理人员不足,还出现对固定资产只投不管、只用不管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没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管理部门职能不清

地方财经类高校中用于教学的实验室设备在全部固定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方面,目前很多高校将用于教学的实验室设备与高校的其他固定资产采取同样的管理方式,由资产部门统筹规划,其他部门协助管理。但这些部门更多的是负责采购和保管工作,管理效果不佳。在财经类院校中,实验室采购的固定资产一般用于实验教学工作,设备种类较为固定,极少采购贵重、大型精密仪器等设备。这些用于实验教学的设备具有使用频繁、维修率高、维护工作量大等特点,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与时间进行管理。然而高校资产部门既要负责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又要对负责固定资产定期维修维护,很难各方兼顾、面面俱到。

(三)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已采用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监督管理,但这类系统一般无法实时跟踪监控资产的状态,当出现地点变动等问题时,需要手动进行变更调整。而财经类高校采购的实验室教学设备一般为体积小、可移动、价值高的设备,地点变更较为频繁,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在进行资产清查工作时,仍然需要采取手动盘点、Excel整理及手工标记等方式进行清查,这些落后的清查方式存在着精准度不高、耗时耗力、重复工作较多等问题,既增加了固定资产清查的难度,又极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这种传统的半信息化半人工结合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限制了高校的长远发展需求。

(四)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管理部门并没有专属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而是作为兼职,而且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大多采取属地分管的模式,由实验室一线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监管维护并定时逐级上报。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时常出现固定资产损坏、丢失、账实不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旧的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实验室规模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实验室固定资产分管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淡薄,疏于管理导致固定资产损坏或流失。另外,财经类高校一般缺乏同时掌握多种计算机专业技术及管理技术的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

(五)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对高校的资产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依据与准则。合理地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工作流程,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管理人员决策的失误率。高校一般都具備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受制于固定资产分管人员的管理意识、个人专业素养以及管理执行方式不当等主观或客观引起的多种因素,使得相关的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

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方案探讨与BLISS模型构建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对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应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文通过构建BLISS效率模型,从财政预算、权责分工、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制度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提升的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如图1所示)。

(一)最大化预算效益

财政拨款是实验室经费的主要来源,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实验室经费对于提升实验教学设备的质量、提高实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经费管理办法来加强对实验室经费进行监督管理,并通过定期收集实验室经费的实际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经费去向、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使用频率这些指标等方法,来掌握经费的流向及实际使用情况,方便管理者进行统筹规划、管控并做出高效的决策。高校还应定期对实验室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盘活被闲置的实验设备,避免重复购入资产造成浪费,节省非必要的支出,最大化资金效益。

统筹规划管理实验室经费既要学会节流,也要懂得开源。开源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近年来讨论的热点是实验室开放共享。实验室开放共享是指高校将实验室对社会开放,为其他机构的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对外开放实验室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固定资产重复采购或闲置浪费,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促进国家科研水平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实验室经费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增加实验室可用经费,用于实验室设备及环境的日常运维。

(二)细化管理部门权责分工

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结构的不合理性会影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建议实验室较多的高校将用于教学的实验设备分离出来,设立分管部门(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进行专业化管理[2],并下设多个科室实现职能拆分,做到精细分工、各司其职。财经类院校实验室设备的特点是种类较少,但数量庞大,且需要频繁维修维护,可将这部分固定资产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维修、管理。专业分工管理不仅能够减轻了高校资产部门的负担,而且由于专管人员对实验设备较为熟悉,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信息化动态管理

引入科学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技术可以解决无法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变动进行实时监控的问题,例如使用近年来新兴的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及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给物品贴上RFID标签,使得物与物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不仅能实现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化监控,还可以实现账务直接关联、离线式管理、可重复编辑标签、范围清查、多移动终端使用等多项功能[1],精准快速地采集固定资产信息,加快固定资产调拨、清查、报废等常规流程的进度,节省时间与人力资源的耗费,并达到账、卡、物实时相符的效果,实现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另外,RFID技术还可用于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在实现无人看守智能化管理的同时也能保障实验设备安全性[4]。

(四)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为提升实验室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环境,高校应强化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一线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及能力。建设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可从选拔与培训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应制定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选拔制度,聘用符合资质的管理人员,并对这些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安全意识与业务能力,以便高效完成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管理任务,提升实验室整体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定期对固定资产分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考核,淘汰不符合岗位需求的管理人员,以此督促管理人员进行自我提升。

(五)优化管理制度监管模式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依据与基本保障。规章制度意味着严格的约束力,如果现有的管理制度仅停留在口头上、落实不到位就无法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也无法为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监管和风险控制部门,定期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归口部门进行层层巡查审核,了解固定资产制度的执行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岗、落实到人。另外,严格的规范化制度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减少由于一线管理人员变更、业务不熟而导致的实验设备受损等问题的发生,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经类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仍存在诸多弊端。为提高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财经类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规划经费,实现最大化资金效益。同时精细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权责分工,并引入科学前沿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技术来实施监管,另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最后,优化完善并落实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及监督制度,加大执行力度。总而言之,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经类院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高效的管理体制会为高校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崔琳,丁立,陈定江,杨睿.高校资产管理中的物联网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6):257-260.

[2]蓝固山.新建本科院校WZ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3]时飛.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0):94-95.

[4]孙媛,赵明茹.RFID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5(10):27-29.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
《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及意义
利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进行所得税筹划的方法研究
试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谈博物馆固定资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