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趣味教学
2021-09-10杨莉
杨莉
摘要:在初中时期,语文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精神方面得到鼓舞,还可以让其自身修养得到一定提升,所以,学习中学语文尤为关键。老师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带来一些乐趣,以往单一的教材讲解会使学生觉得枯燥,进而造成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因此老师需要运用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这样帮助老师更好的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学会更多语文知识,为学生日后变成社会建设人才打下基础。本篇文章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趣味性教学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初中语文身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中学教育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不只能够掌握有关知识,还可以培育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但是,就当下中学语文的教学情况而言,大多数老师还没有对语文教学予以重视,觉得语文并不需要细致教也可以得到提升,况且就算是教其成绩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很明显,这种教学理念本质上就是错误的。所以,在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老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开展趣味性教学,调动起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借助小组合作,强化学生交流互动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当中。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如果想要开展趣味性教学,就要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小组合作研究就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身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应善于指引去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看法,允许课上教学当中有不同意见的存在。借助小组合作研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实践当中,并走进课本,走进课堂,缩短和书本、学生及其老师间所存在的距离,因为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拥有差异性的人。所以,在小组合作研究当中,老師应该先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及其兴趣爱好等等,把学生更为合理的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秉承着“组内同质、组间同质”这个基本原则,让每个群体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好发展,不只要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够吃”,还应让差等生“能吃”,这样来推动学生的共同发展。比如,在讲述《背影》这篇课文时,老师应要所有学生以前后四位的形式组成小组,然后要其就“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父亲的背影,并不是正面?”以及“文中的‘我’一共流过几次眼泪,每次流泪都是因为什么?”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合作当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具有的作用,积极思考、交流互动,借助情感上的交流去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所具有的乐趣,这样本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可度,进而使得语文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及其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趣味性
多媒体作为目前教育领域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接纳,同时把其应用到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并且,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只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自身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课程,其时常需要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感悟与体会。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大多数老师所运用的都是灌输式这类教学方式,而这部分内容却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所以,在当代教育当中,应善于借助多媒体这个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本身集视频、动画、图片及其文字为一体的功能,把较为抽象且复杂的知识转变成具体和生动的图片文字,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教语文课堂所具有的趣味性。比如,老师在讲述《七律长征》这一课时,老师能够借助课余时间搜集和红军长征有关的纪录片,同时借助多媒体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纪录片去了解当时红军的辛苦,感知到红军长征的不容易及其结束长征后的喜悦,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首诗,让其可以用更为丰富的情感去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形象化的图片,让学生可以在大脑中形成画面,提升语文课堂所具有的趣味性。
三、利用趣味性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老师需要借助趣味性教学,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具备创新精神,进而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性人才。老师借助给学生讲述部分带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让学生知道,想要做到上述这些是需要其辅助足够的努力的,当学生在学习当中碰到问题时,会自觉将压力转变成前行的动力,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进而增强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学生是不是有主动举手发言,对其成绩的提升有着很大影响。因此,老师需要借助趣味性教学方式来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因为已经举手准备的发言的学生,势必在举手以前就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并得出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学生至少是通过自主思考所得出的,这便是值得的。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比如,老师在讲述《春望》这首诗时,便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春天的花开鸟鸣反倒让诗人生出忧国与思念亲人的是那句诗,这时学生假如积极举手同时回答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古诗,就说明老师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此,老师能够借助趣味教学法来增加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能够提升学生所具有的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
结束语:
总之,好奇、贪玩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开展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在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老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发挥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教学原则,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中心,借助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让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同时令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所具有的魅力,进而更愿意去学习,以实现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华艳.初中语文课堂趣味化教学策略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132.
[2]陈龙春.初中语文课堂中趣味活动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12):8.
[3]蔡建强.趣味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8(22):57.
兴平市初级中学 陕西 咸阳 7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