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阅读培养,促语文素养
2021-09-10梁柳
梁柳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在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引领学生爱上阅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关键词:引领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具体要求是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泱泱大国,阅读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李克强总理曾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大量阅读”是实打实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爱上阅读尤为重要。
踏上三尺讲台,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是22个春秋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住满堂灌的老式课堂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也不难发现,在很多孩子的眼里,阅读似乎是一项作业、甚至是一种负担。因此,作为新时代下的一名语文教师,在自己静心阅读和沉浸于书籍之时,更应该引领学生在书海中扬帆航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情况,简单谈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榜样示范,培养学生向往阅读
教师在学生心中都是博学多才的,有着很高的威望。很多学生认为:老师是"神",什么都懂,什么都会,跟父母比起来,老师说的话就如同"圣旨",学生唯命是从。作为教师,我们就可以发挥自己榜样的力量,推荐一些有趣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下课十分钟或活动课在课室阅读书籍,首先给学生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经常能够看到自己的老师手里捧着书认真阅读,看到老师总能在闲暇的时光里静静地阅读的时候,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甚至会模仿教师,主动地拿起课外书籍阅读起来。这时候,一种无形的力量实际上就产生了,恰恰是老师用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去感染了学生,这可以说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式。所以,要想让学生向往阅读、爱上阅读,老师必须做好带头人。
二、选择书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喜欢的书籍类型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要懂得因人而异,学会给孩子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目。针对喜欢童话故事的孩子,我在课前十分钟设计讲故事环节,比比谁是故事大王,以此来引领学生主动、喜欢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针对喜欢寓言故事的孩子,我在教学课文前,都会利用网上资源,先搜集动画视频。记得在教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我先把《掩耳盗铃》的动画视频,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动漫画面很快能把学生吸引,我抓住时机让他们阅读《掩耳盗铃》的文本,学生们兴味盎然、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我被学生自主认真阅读的一幕惊呆了,心中充满了惊喜:学生们竟然可以自己主动去认真阅读,这多棒呀!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关于引导,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去有针性选择适合的素材让孩子去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种形式,增添学生阅读快乐
针对小学生对事物充满新鲜感和表现欲的特点,结合语文课文不同体裁,通过课堂的组织,让学生亲身体检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可以采用竞赛、游戏、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生动再现课文内容,还可以利用说、唱、画的形式,容情于境去进一步加深理解。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好学,能收到良好成效。例如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本剧时,课文主要以人物对话展现文本,内容浅显易懂。在语文课上,我尝试采用小分组对文中重点部分内容进行表演。为使学生最终能将课文内容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表演时却要注重把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演示出来。最终,学生分小组汇演的效果还是蛮不错的。利用这种阅读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锻炼了朗读能力、体会了阅读的快乐。
四、亲子阅读,创建学生读书氛围
亲子时光,提倡以书为本,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实践证明:父母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孩子,父母的榜样更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到这样相同的一幕:在闲暇的时候,老人、中年、青年、儿童都似乎成了"手机控","电视狂"。这实际上是不忍直视的教育危机呀!作为孩子的监督人,我们必须学会重视亲子共读。如果家长只说不做,却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坚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孩子是不会用心地去完成,更别想着让孩子爱上阅读了。就拿我家小孩来说吧,在老师同学的眼中,她是一个特别文静,乖巧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也挺不错的。对待老师所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她都能认真、自觉地完成。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她除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外,从来不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记得她上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还是不喜欢去阅读课外书籍。任凭我这个当语文教师的妈,怎样煞费苦心去教育她阅读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她就是意识不到,始终是激发不起她的阅读兴趣。经常得要你唠叨了,她才会去阅读课外书。为此,我跟办公室的同事说起了这"头疼事",想寻得让孩子爱上阅读的良方。同事们给了我好的提议:试试亲子阅读。说做就做,每天下班后,抽出一个小时时间陪伴孩子,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个学期过去,亲子阅读真的激发起了孩子的閱读兴趣,她再也不用我去催促。每天,她都能怀着愉悦的心情坚持阅读课外书,她终于与书成为了好朋友。而我也注意给她树立榜样,闲暇时多阅读,经常给她买不同类型的课外书籍。她每次阅读完了以后,都会十分自豪地把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跟我分享。我深切体会到:亲子阅读,可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更是彼此间交心的好机会。因此,我也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中大力提倡亲子阅读,要求家长百忙中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去阅读书籍,树立起榜样作用,创建起读书的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要求每位家长要把孩子每天阅读的情景,通过拍摄一个简短的视频,把它上传班级微信群。我会每天在课堂上,对孩子们在家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与鼓励,列入班级操行评比,适当给学生奖励不同的奖品。久而久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班级的亲子阅读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无止境,阅读永相伴。毕英春老师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与习惯时,学生就会真正明白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道理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