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2021-09-10黎嘉颖
黎嘉颖
摘 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逐渐成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主要桥梁。在缺乏家长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沉迷手机的现象,不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正视手机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留守儿童;沉迷手机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停课不停学”应运而生,“线上学习”在全国范围快速铺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规模已为3.42亿,占整体网民的34.6%,且农村的网民比率持续上升。中小学生已成为新一代网民以及使用移动终端的新生代。随之,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成因
(1)神化了手机在亲子感情链接中的地位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亲子处于长期分离的状态,孩子由祖辈或者其他亲属代为抚养和照顾,手机成了建立亲子链接的首选。多数家长认为,视频聊天或语音通话就等同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留守儿童也错误地认为,只有通过手机才能与父母产生连接,手机是获得父母的爱的唯一途径。不知不觉,这就成为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合理化借口。
(2)无限放大手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辈抚养,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很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但是望子成龙的心态人皆有之。于是家长便把学业辅导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手机的学习类APP上。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使用手机就必然是在学习,家长无法指导的学习难题,手机通通都能教会孩子。因此,这部分家庭的孩子使用手机变得理所当然和随心所欲了。
(3)家长对留守儿童使用手机的管控力不从心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除了利用手机跟父母沟通或者学习外,其实更多的时间是用手机刷小视频、观看直播、玩网络游戏,或是网上交友等。但远在外地的父母除了在语言上多叮嘱孩子不要沉迷手机,手机只能用于学习以外,便无计可施了。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同时,照顾留守儿童以祖辈居多,由于他们年龄偏大且精力有限,在管控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力不从心。再者,大部分祖辈都异常疼爱孙辈,特别在农村,隔代亲的现象尤为严重。他们经常受不了孙辈的哭闹和苦苦哀求,最终也对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放任自流了。
(4)儿童的自制力和辨别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信息化是21世纪的主要特征之一,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现代人可谓是机不离手。对于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来说都难以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更何况是留守儿童呢?手机上网成了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主要活动。留守儿童的思想与价值观正在萌芽状态,对于是非善恶的判定准则还处于形成阶段。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自制力,辨别能力不足,极易受网络世界的干扰与影响。手机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尤其网络游戏颇受留守儿童的青睐,例如王者荣耀、我的世界、CS等手游让不少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次,现时网络信息多数以碎片化形式呈现,以15秒的短视频为典例,很多孩子在一个又一个的15秒短视频中浪费了大好光阴而不自知。
二、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应对策略与措施分析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沉迷手机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学业成绩。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改善现有状况。
(1)加强亲子沟通,正确建立情感链接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陪伴和教导,亲子情感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于是,留守儿童更倾向于从手机中的网络社交和虚拟游戏中寻求心理慰藉和情感寄托。笔者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加强与孩子沟通联系,加强情感交流,保持每周至少两次的有效沟通,且交流的内容是真正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能满足孩子情感需求的,而不是例行公事般地询问吃了吗?睡了吗?在干嘛?这种流于形式的一问一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心的关爱。同时,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团聚时间和频率,并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减少使用手机。最后,父母不能出于补偿心态而放任孩子随意使用手机,应该联合祖辈共同管控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由父辈制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使用范围等规定,由祖辈代为监管和执行,從源头上防止儿童沉迷手机。
(2)创设良好的校园氛围,进行积极正面引导
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并列出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理办法,从宏观层面杜绝学生沉迷手机的苗头和可能性。学校还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科普沉迷手机的危害;在学校宣传栏和班级墙报中张贴防止沉迷手机的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让学生时刻警醒自己要合理使用手机;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合理使用手机的主题宣讲活动或宣誓签名活动等。让学生整天沉浸在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这无声的语言必将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暗示,提醒学生树立远离手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善于抓住每个教育机会,疏导并用双管齐下
对于沉迷手机或使用手机频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如果教师和家长只是一味地禁止和批判,只会越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叛逆情绪。堵不如疏,疏不如导。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教育契机,疏导并用双管齐下。上学期,网络上盛传一则青少年由于沉迷手机导致身心受创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与其避而不谈,倒不如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它。于是,笔者召开了一次《健康生活,合理使用手机》的主题班会。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班会之前,笔者先让大家查找资料,了解有关沉迷手机对人体身心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真实的案例。上课时,教师以这则新闻报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此事件或搜集来的案例进行反思和深入地讨论,强调了生命的珍贵和长时间沉溺于手机的危害,希望学生能提高警惕性,注意使用手机的时间与频率。随后,老师抛出讨论话题:小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教师筛选、归纳学生提出的方法,并逐一进行分析和点评,使这些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本节班会课,让学生意识到让科技为人类服务的真正意义,让其学会用好手机,而不是沦为手机的奴隶。
(4)丰富课余生活,从真实世界中体验快乐
留守儿童沉迷手机主要原因是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得到成功的体验,需要从虚拟世界中得到补偿。同时,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娱乐活动场所较少,而少年儿童的精力旺盛,他们选择通过玩网络游戏、看直播、刷短视频、网上聊天等方式打发时间,消磨精力。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家长群、微信、QQ、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给家长建言献策,共同商讨如何正确处理和疏导孩子沉迷手机这一情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教师可建议孩子的监护人周末多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体育运动,或几个家庭联合起来,带孩子到乡村图书馆,乡村少年宫,乡村文化广场等场地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远离虚拟世界,丰富课余生活,感受真实的生活。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逐渐转移到现实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总之,手机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家庭、学校、孩子自身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从过度需求到合理使用手机的转变,从而让少年儿童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0.
[2]黄外英.浅谈小学生沉迷手机的策略[J].知识窗(8-14日刊),2020(2).
(作者单位:肇庆市百花园小学,广东 肇庆 52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