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的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2021-09-10兰小红张鑫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引导策略高校大学生舆情

兰小红 张鑫

摘要:如今的时代是自媒体的时代,随着网民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上的内容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形态和生活方式。高校的大学生是利用网络最多的群体,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引导者。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然后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剖析,提出高校大学生的舆情引导策略。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舆情;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368

高校大学生的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大学生的舆情加以研究,强化对学生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并加强高校对学生舆情的管理以及引导,使学生舆情的引导策略更加健全,进而使得校园文化更加的健康有序。

一、高校大学生舆情的特征

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上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思想跳跃、大胆,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内容,特征如下:

1.1自由并且可控

互联网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平台,在互联网上 ,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却不能像大众一样自由,大学生是需要受高校管理的,有纪律的约束,高校大学生需要对自己“说出口”的观点承担责任。

1.2互动并且及时

高校大学生舆情的互动性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政府进行互动、与网民进行交流、与网络的媒体进行反映,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可以知道更多人的看法以及观点。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多网络媒体会对新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网民通过这些报道,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对新发生的事件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述。

1.3丰富并且多元

这两个特征主要是通过高校大学生对待网络舆情所表达出来的观点表现出来的,高校大学生关注的新闻内容以及社会事件多种多样,舆情的表达以及舆情传播的途径也各不相同。网络使得地域之间没有了限制,各种国外的思想也大量涌现在了高校大学生的眼前,这些思想很多和我们国家思想的意识形态并不相同。因此,管理和引导高校大学生的舆情显得尤为重要。

1.4隐匿并且外显

高校大学生的舆情传播并不是绝对隐匿的,很多人虽然用了与自己真实名字毫不相关的假名,但是也是可以通过这些假名追踪到你本人是谁、位于何地。大学生很容易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不满之处通过网络发泄出来,而通过他们发表的言论,可以推断出他们此刻的心情以及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这是高校大学生舆情的外显性。

1.5情绪化且不够理性

高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面临很多社交问题、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困惑、迷茫的负面情绪,导致大学生大多浮躁、静不下心来,使高校大学生舆情表现出很大的情绪化以及不够理性的特点。

二、高校大学生的舆情引导策略

2.1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和信息的安全工作一样,舆情工作也需要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保障体制,可以在高校内设立舆情管理工作小组,来对舆情工作进行分析、预警并对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舆情进行公关工作。此外,要建立纵向协调管理以及横向相互交流的舆情管理网络,合理安排每个部门的工作,以便于信息资源之间进行共享,确保可以实现舆情管理网络的全校覆盖并且全校可以實现统一调度。

2.2建立健全交流的机制

自由开放的舆情表达机制,能让大学生有一个更好的通道来反映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但是过于开放的表达机制,可能会使学生发表一些不好的言论,对学生自己以及学校都存在负面影响,高校应当建立舆情交流机制,使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快速且有效的解决,这样,学生就不需要通过舆论的力量来施压,以求问题的解决。同时,健全的舆情交流机制,可以有效地阻止错误的信息进行广泛的传播,防止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一些错误的看法。

2.3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舆情的引导应该有鲜明的政治导向,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专门为舆情的思想政治教育设立一个网站或者创建一个公众号,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引发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并且引导大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它独有的优势,运用网络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得到提高,引导高校大学生舆情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此外,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养,培养一批有较强的网络素养以及理论水平的教育者。

2.4利用“意见领袖”对高校大学生舆情进行引导

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之中,虽然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从众心理却并没有随着平台的自由性而消失。“意见领袖”又称为“舆论领袖”,即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简单的传达给每个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传递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并且每个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是不同的。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很多人不会过多的去注重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人们会简单的选择信任“意见领袖”。可见,意见领袖关系着舆论的传播方向,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意见领袖所能带来的正面效应,把意见领袖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传达,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以及处理能力。

2.5运用心理学对大学生舆情进行引导

一个人的心理影响着他的思想,进而影响他的行为。高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观点,是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应该善于利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舆情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认知。通过对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行为的训练进行指导,进一步地从心理层面给大学生舆情划出一道线。

结束语

除了上述提到的高校舆情引导策略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运用校报等传统媒体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主题班会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等对高校大学生舆情进行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有可以随意反馈意见平台的同时,也能健康文明的上网,正确的表达舆论,使高校的学习环境更加和谐安定,从而可以使大学生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并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张波涛.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探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5):175-176.

[2]盛创,陈选华.大学生群体心理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2):105-107.

课题来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课题名称:公共危机信息网络传播中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SJB1205

1.江苏科技大学 2.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引导策略高校大学生舆情
消费舆情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策略
捕捉灵动话题,催生日记写作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