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教学方法研讨

2021-09-10黎智权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5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小学语文

黎智权

摘要:“关键能力”是“发展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下的一个教学目标,是指基于学生终身发展与时代需求,学生所应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加工、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中,便需从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学生可以逐步形成终身受益的关键能力。本文将从组织问题探究活动、丰富小组合作机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关键学科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5-220

整体来说,关键能力包括沟通、合作、创新、批判或思辨、文化理解与传承五种能力,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育特点,小学生需要自主参与主题对话、人际交往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自主迁移语言素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语文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以创设认知悬念或者展示认知矛盾,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鉴别与传承能力。可以说,要想顺利发展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开设多元化的语文教育活动是必须的。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一、组织问题探究活动

问题是思考的前提,要想顺利引导小学生实现自主思考,使其积极审辩某个语文知识,就需利用问题去创设认知悬念,恰到好处地去唤起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答案,积极迁移语文所学内容。如此,则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客观分析容易让学生产生认知欲望的语文知识点,据此设计探究问题,及时调动起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準备。

就如在《穷人》一课教学中,我就在通读课文、概括文意的阅读环节设计了如下问题:文章写了哪一件事?课文是围绕谁展开叙事写作的?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根据这三个问题,学生就可以思考《穷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主要情节与故事主旨,可让学生初步建构文本知识意义。接着,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细节内容,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穷人》这篇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穷人的穷?课文开篇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了雷雨交加的夜晚,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中多次描写了桑娜的心理历程,分别体现了桑娜的什么担忧,最终桑娜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展现了桑娜所具有的哪些品质?最终,桑娜与渔夫承担了什么后果?展现了渔夫一家怎样的品质?这些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容,使其深入分析课文主人公的优良品质,由此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在问题探究活动中,学生基本上都能自主阐述自己的阅读感悟,而且还会认真聆听其他同伴的阅读想法,有利于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创造小组合作机会

人类本身就是以聚落形式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与便捷,所以现代社会也对人们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如果小学生不善于与人交谈、无法积极与他人合作,那么将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创造学生合作机会,引导学生通过集体智慧去探究语文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共享语文智慧,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比如,在《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学中,我就让本班学生以6人小组为一组,按照通读课文、朗读课文;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总结课文的主旨大意;精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祖父园子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祖父园子所抱有的情感,这一探究顺序逐步解构文本内容,由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小组内部,学生必须要坚持和谐对话,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霸占发言权,而且也必须要主动配合其他成员,大家共同分析课文的布局、语言表达特点,以便顺利让学生实现有意义阅读。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判断,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建构文本意义,或多或少产生了新的认识,这也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十分可行的,只要长期坚持,必然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落实学科教育的基本课程形式,它以多学科交叉合作为基本特点,以学生的实践经历体会为主,可以综合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我们还可以围绕文化传承主题设计实践活动,那么也可直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不断发散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顺利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便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内外的文化内涵,自主传承人类文明成果。

在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最熟悉的文化成果。所以我针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设计了一期的文化体验活动,在各个节日的庆祝周期内组织学生自主调查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常见的庆祝方式、以传统节日为主题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或民间故事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隐性人文内涵。比如,在春节期间,虽然学生在假期,但是我依然设计了文化实践任务:观察社区内各个家庭门口张贴的春联,每个学生要记录5副春联;与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体验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节日氛围;在除夕早上为父母拜年,说一些吉利话,接受家长送出的红包,穿着新衣与家人一起走街串巷,送出新年祝福;积累家长口中的新年习俗。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关系着学生的一生成长,也终将促使语文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投身于学科素养改革活动中,综合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倩,丁小彦,周龙芬.以评价创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重庆市巴蜀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评价的校本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8(03):37-40.

[2]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小学语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