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东乡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1-09-10姚萍芬申占堂

科技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茶叶现状

姚萍芬 申占堂

摘要:阐述江东乡茶叶产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强化科技兴茶,夯实产业基础;扶持、引进龙头企业,拓宽投资渠道;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加快茶叶生产加工体系建设;加快品牌建设的力度,创新营销宣传模式。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1、产业现状

1.1江东乡茶叶产业基本情况

江东乡辖区总面积220.8平方公里,辖区8个村民委员会,108

个村民小组,2020年底,总户数7755户,总人口数34244人,其中农业户数7725户、农业人口数34130人。2020年底全乡实有耕地面积43054亩(其中:水田24710亩、旱地18344亩),截至目前,茶叶种植面积22376亩,投产面积20300亩,年产茶叶1800余吨,涉茶农户6000余户,涉茶人口30000余人,涉及全乡8个村民委员会、90余个村民小组。全乡经统计共有古茶树1500余棵,分布于全乡八个村委会,其中位于江东乡仙人洞村委会河边寨和花拉长二村一组,的古茶树较为古老,茶树茎围为80cm以上,高10米左右。树龄为400年上。

1.2茶叶质量、效益发展情

到2020年底,茶叶种植面积21715亩,投产面积21715亩,年产茶叶1614吨(古树茶产量2.19吨),全乡有古树茶3539棵,全乡已建成茶叶初制加工场所84座,到2020年底运作的茶叶初制加工场所58座,产业总收入1980.6万元,经营得好的茶园亩收入2500-3500元左右,部分优质茶园亩收入达4000-6000余元,已形成一个遍布茶区的设备齐全,具有一定技术实力,能够生产红茶、绿茶、红碎茶等各种茶类的制茶体系。

1.3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茶业发展

1.3.1创新栽培模式、强化管理

在州、市两级茶叶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江东乡大力推广先进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推动了江东乡茶叶科技进步。一是引进推广密植高产茶园栽培技术,双行单株或三行单株种植,每亩种植茶树4500—5000株;二是推广等高梯田,开深槽回表土种茶技术,改变了过去满天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茶园保水保肥的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茶树种植的落后面貌;三是普及推广茶园耕锄、施肥、覆盖、灌溉、修剪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六项规范化管理措施,茶园产量由过去每亩60公斤左右提高到每亩74.3公斤。

1.3.2引进和推广茶叶新技术

茶叶新技术引进和推广,为江东乡茶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是推广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茶叶产量,改善了茶叶的适制性,提高了茶叶品质;二是推广茶园机械化作业技术,积极开展机耕、机剪、机采实验示范 和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三是引进推广功夫红茶、红碎茶、普洱茶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四是引进先进茶叶加工机械,普及机械化茶叶生产技术。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茶农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广大茶农现有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模式。

2.2茶叶生长环境遭受破坏,品质下降

随着茶叶生产投入品使用的不断加大,局部茶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系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导致茶叶茶多酚含量不足,过量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导致茶叶品鉴质量下降。

2.3茶叶加工技术粗放、老化,无法真正体现江东乡茶叶内在品质。

江东乡由于土地肥沃,土壤类型多为黄土,土壤养分较为全面,茶叶品质较好,曾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目前江东乡茶叶生产企业都是原来的初制所,以初加工为主,生产粗劣产品为主,在加工技术上基本上没有进步,对茶农的采摘质量没有要求,只要是茶叶就收购,久而久之江东乡茶叶质量每况愈下,无法真正体现江东乡茶叶的内在品质。

2.4良种化程度、水利化程度以及机械化水平低

良种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茶园灌溉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包括茶葉修剪机、采摘 机、加工机械在内的机械化率推广不足,劳动效率低,导致在农忙季节,存在茶园脱管现象,部分茶区存在只除草、不追肥、不修剪现象。

2.5组织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茶叶质量不稳定

茶叶生产主要以家庭小作坊式生产为主,销售主要靠个人贩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之间松散,没有相互约束机制,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低。由于没有

3、发展对策和措施

3.1.1加强茶叶新技术的推广实用

充分利用省、州、市发展建立大叶茶综合试验基地的契机,不断加强茶叶科技创新和科 技推广力度,注重本土茶叶企业和科技人才培养,认真组织好重大茶叶技术措施的实施。今后在加强茶园管理、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推广的同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重点推广实用技术:一是引进推广培育无性系良种快繁育苗和高产栽培技术;二是推广茶叶无害化生产技术;三是推广茶叶节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四是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无性系良种化的原则稳步发展新植茶园;五是严把新植茶园种苗质量关,抓好良种茶苗基地建设,巩固良种茶苗生产。

3.1.2加大茶叶新技术的培训

作为传统农业乡镇,茶叶在江东乡农业产值中占有你较高的比重,但是多年来,随着市场不断的变化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的对比效益有所下降,传统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和当前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此产业必须进行升级处理,和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为此加大新技术的培训迫在眉睫。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户对茶叶产业的认识,转变农户的观念,使之使用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农户对茶叶加工、品牌创建、销售等知识。

3.2转变经营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江东乡是芒市产业生产大乡镇,有集中连片的,有分散种植的,采用统一的经营模式不能满足全乡广大茶农的需求,为江东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茶农创新经营模式,具体方式为:

3.2.1合理流转茶叶走专业化道路

通过引导茶农合理的流转茶园,让部分茶叶面积较少的闲置的茶园通过流转达方式集中到几个人的手里,通过统一的加工、统一的管理、统一经营,充分发挥规模化效益。这种经营模式河头村较多,通过流转以后,加强对禅院的管理,提高鞋业产量,其次充分利用新型机具,提高采茶的效率,降低劳动力的成本。河头村的一户建档立卡户李连昌家流转了20亩的低产茶园、闲置茶园,通过低产禅院改造后,利用茶叶机具采茶2个人一天能够采摘800多公斤鲜叶,20亩可连续采摘10天,一年可采摘5-6次,年收入达到40000多元。

3.2.2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江东乡产业多年以来,随着外出务工的人你较多茶叶产业有以前的家庭主导产业逐步转化为副业,对产业的管理相当的粗放,甚至荒芜闲置。针对这一情况,江东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走茶叶精细化管理的路子,在产业单价上下功夫。

3.3扶持、引进龙头企业、拓宽投资渠道

一是集中力量扶持培育科技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叶龙头企业,鼓励茶叶品牌的形成,积极引导企业生产上品牌、上档次、上规模,逐年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二是加强茶业协会建设。围绕茶叶行业产业发展推动各种形式的茶业协会建设,让其在行业自律、制定标准、商标管理、品牌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加快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积极鼓励发展以农户为基础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组织茶农、服务茶农、示范带动及开拓市场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四是要积极鼓励引进外资、并以合资、合营等多种形式联合开发。五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财政、扶贫、民宗等部门的支持。从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增加对茶叶开发的投入。六是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3.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

一是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人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是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是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四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作规程。

4、结论

多年来江东乡茶叶产业在江东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江东乡财政收入、提高農民收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来在江东乡农业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江东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江东乡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逐渐下滑。为提升江东乡茶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效益,推动江东乡茶叶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人大胆探索,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茶叶现状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的思考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