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新花样
2021-09-10吴婧茸
吴婧茸
看!这些“老地方”又焕发出新活力
对于一座城市,厂房、街区、楼宇……都有城市一路发展的时代印记。老旧厂房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从片瓦遮头到广厦万间,流转更迭中,以前热火朝天的工厂,或湮没在高楼之下,或搬出了城区,又或者 “面目全非”。承载着一代人回忆的地方也逐渐变了模样。这些我们记忆中的老房子和小巷子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老苏州们熟识的苏州第二制药厂、苏州美术地毯厂,苏州玻璃厂……它们都统统“大变身”,给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创意给苏州的老厂房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机,成为了深受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打卡地,改造后的TA们,为城市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空间,不仅有神仙颜值,还好玩、好逛、好拍,既传承了历史文化,也为市民提供了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
花里巷产业园:
带着记忆进入新的时光里
前身:苏州缝纫机厂
定位:西花桥巷1号
老苏州们一定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是苏州年轻人结婚必备四大件之一。而位于临顿路与西花桥巷交叉口曾经的苏州缝纫机厂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大厂,很多见证老一辈爱情的缝纫机都出自这里。1991年,苏州缝纫机厂共装配生产了300多万台缝纫机和大批缝纫机零件,为中国民族缝纫机制造业增光添彩。
但随着时光流转,老式缝纫机渐渐被各种新家电淘汰,现在恐怕已经没多少人家中还有缝纫机了,而苏州缝纫机厂渐渐消逝,老旧的厂房在2000年更名为东方模具厂,聚集了众多印刷、五金等高污染行业,同时,厂区内电线私拉乱接、消防设施不到位、消防通道堵塞、杂物和“僵尸车”占道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盘活老厂房资源,改造的春风吹过了这里,原来落魄的老旧厂房全新蜕变,变成一座浪漫的产业园——花里巷。
花里巷产业园位于西花桥巷1号,北望苏州博物馆,南接观前街,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由17幢楼宇组成。花里巷产业园主打“工业遗存+产业园”,统筹考虑古城文化、城市生长历史、街巷肌理、居民生活方式等要素。
一进园,花里巷那大面积的精美墙绘,充满活力的配色以及清新的装修风格,就让人忍不住按下快门键,随手一拍就是文艺片的主角,现在的花里巷,是一座以创意办公为主的新型园区,从老工厂变为创意文化园,这样的产业转型,既保留了回忆,又在创造新的记忆。
走进产业园内部,五彩缤纷的墙绘让人忍不住止步拍照打卡。仔细看,有的墙面还保留了原先裸露的红砖部分,新旧相融,独具创意。
据了解,当前产业园正着力推进缝纫机博物馆项目落地,在原厂址基础上设立展示馆,展藏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全球各古典品牌缝纫机,为城市文化建设布局增添文化节点。完善之后,在这儿拍照将会有更多的场景可以选择哦。
蓝·芳华文化创意园:
让青春不散场,芳华更绽放
定位:姑苏区人民路200号
前身:苏州电视机组件厂
今年的贺岁档电影《你好,李焕英》,让很多父辈们回忆起年轻时厂里上班的经历。蓝·芳华文化创意园,原来是苏州电视机组件厂,曾经很多电视机的配件就是从这里诞生的。这里的一草一木,和电影中一样,承载着无数苏州人的青春和芳华。
这几年,人们发现这片沉寂多时的老厂区又一次“火”了起来,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中,小红书,马蜂窝,大众点评更是经常出现它的身影,时尚的年轻人穿梭其中、车来车往,把人们的记忆一下拉回到那个厂子最红火的时候。时光匆匆,今天,苏州电视机组件厂早已摇身一变成为文化创意园——蓝·芳华文化创意园。
老舊的厂房和电梯被重新装点,厚重历史与现代时尚交相融汇,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成为一处挥洒创意与情怀的极佳场所,老去的工业时代,把记忆留在这里,在时光里缓缓流淌、重绽芳华……
或许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蓝园的运营方——江苏中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顾军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苏州电视机组件厂。他的青春芳华,盛开在这座老厂房里。
2017年底,正值电影《芳华》上映,顾军再次走进这片园地,几十年岁月变迁在他心中,只想将这个破败不堪,斑驳而苍凉的老厂房恢复到曾经红红火火、热火朝天的场景。“让青春不散场,芳华更绽放。”这是蓝·芳华文化创意园得名的由来。2018年,苏州电视机组件厂正式开始改造,取名芳华文创园,是一个集创意、体验、服务等多元素为一体的“影视文艺创业社区”。
漫步其中,千万别小看了园内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物件,也许它满是锈迹,也许它破旧不堪,但背后积淀着的叫青春,这些青春也很好出片。拍完照片逛累了,再随意的选择一家有眼缘的店,这里的咖啡店、服装店、创意小店……都很有调调,不妨进去感受芳华之间文艺青年的情愫吧。
蓝·989文化创意仓库:
承载城市文化发展的新仓库
定位:南门路989号
前身:苏州丝绸厂
这个位于南门路的蓝·989文化创意仓库,在很久以前也是一个仓库。很多老苏州估计还记得,这里曾经是苏州丝绸厂进出口公司的仓库,改造后的老仓库变为集办公、会谈、体验、艺术等融为一体的创意新空间,复古怀旧的气息吸引着众多文艺创业群体。
就和苏州人到了冬至,要喝一杯“冬酿酒”一样。有些对城市的生活情怀,那些旧时光,是忘不掉的,这份情结也映衬了老厂房的焕发新生。
今天,在蓝·989文化创意仓库漫步,几乎是原貌保存的斑驳的水泥石子路,总能让人体会到仓库曾经的繁华。园内充满青春文艺气息,让人脑海中重现“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的景象。
增增减减的改造并不是件易事,蓝·989文化创意仓库将原本混乱的室内格局打破重组,重新规划动线,同时保留了老屋的斑驳与沧桑,创新与还原了空间与艺术。
园内一片新旧融合的景象,厚重的钢板与清逸的蓝色色调形成对比,具有强烈年代感的墙画运用在围墙及各个角落,让每一处空间的格调更加符合当代具有艺术特性的年轻群体。仓库,似一场蓄谋已久的烟花,你,刚好经过……
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动起来!享受属于你的blue hour
定位:姑苏区盘胥路188号
前身:苏州玻璃厂
刚入驻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的福耀玻璃苏州工厂风头出尽,被称为福耀玻璃的“第二总部”,据说每辆国产特斯拉,就有6片玻璃出自苏州。在很久以前苏州玻璃厂也是风光一时,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企业的改革,苏州玻璃厂变身为德合小商品市场,你童年和少年时期收到的很多礼物都来自那里。而现在,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成为了苏州古城区第一家集运动、休闲、购物于一体的运动主题产业园——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经开园就红遍了朋友圈,这里出片率极高,无论是小火车、彩色背景墙,还是园内的创意雕塑、摆设,造型一凹、随手一拍,都是一张时尚大片。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城市老旧空间是有历史和故事的,它的改造并不只是简单的空间重塑,还包括文化与故事的传播。一方面城市老旧空间的保护利用,要保持本色。蓝·SPORT文化创意产业园不是一味地“旧瓶装新酒”,虽说用了老物件的外壳,但却从未丢失它的特色与文化,这个蓝蓝的运动产业,在汗水的浸润下,纯净、自由、坦白,永不言弃,和周围的城市景观、创意内核、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
让空间焕发新生,为创意引入源头活水
定位:苏州市姑苏区盘胥路859号
前身:苏州第二制药厂
烟囱广场、钢罐塔楼、红砖高楼……还没有进去,隔着车窗,你就会看到这些醒目又惹眼的大型建筑,这些散落在园区各处的工业遗迹和充满年代感的红砖房、参天大树,让这个散落在环古城河风貌带旁的产业园内充满民国时期的风韵,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前身是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老厂房,园内保留了原厂区内特色建筑69栋,69合成的太极形状,象征着工业遗迹和文化创意的融合。
姑苏·69阁的建筑分别从1947年至1976年建成,建筑结构各有不同,从纯粹的红砖瓦顶房到钢筋混泥土的框架结构建筑,形态各异。所以这里是苏城网红达人们热衷于出片的地方。
开园之后,69阁将其分区定位,园区中心以及沿河的静谧区域以红砖房为主,将其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而相对较新的钢筋混凝土定位为科创型企业。69阁引进了如洛可可设计集团公司、喜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苏州申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苏州缔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上海蓝碧源纸业有限公司等一系列优质的文创企业,也培育了新三板上市的江苏康达检测有限公司。
毕竟接轨了盘胥路酒吧一条街,还与古胥门广场和环古城河风貌带,游船码头,以及胥江河是好邻居。69阁自带美好背景,河畔的风景、还有韵味十足的水景街,都给园区增添了浓郁的浪漫气息浓厚,更能激发创意源泉。
美地PARK产业园:
“织补更新”,盘活城市老旧空间
定位:人民路148号
前身:苏州美术地毯厂
最近很红的一家粉色城堡迪士尼下午茶——柚榄,风靡了小编的朋友圈,很多人发文说,这是苏州最可爱的下午茶,有玩具总动员的拍摄棚,还有五彩太阳伞组成的天台,甜品和茶点也都养眼,让人内心满是欢喜。问过朋友后,才知道这家神仙小店就在今年五月才刚开出来的美地PARK,这里原来便是苏州美术地毯厂。
苏州美术地毯厂因市场萎缩、经营不善、现代工业的冲击而倒闭。随后,团结桥茶叶批发市场2007年搬迁过来后变为美地茶园。时光流转,这里冗杂了茶叶、窗帘布艺批发销售等多种低端业态,整体形象不佳。于是去年,美地PARK开始投入改造,从“低效闲置载体”到“人气网红园区”。园区在改造之初便传承老厂房的记忆和内心共鸣,保留茶文化,引进品牌茶商,共同打造茶文化生态圈,推动姑苏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传承创新发展。
所以,下午茶店在这里红出来也不奇怪,“茶”是美地PARK的主打元素,园内到处都能见到“茶”元素,还有一条“茶人街”可边拍边逛。园内建筑立面简洁大气,融合了城市景观,展现文化潮流与创意性,是一个“开放型综合体”。从苏州美术地毯厂改造过来的美地park面积近3万平方米,由12栋建筑组成,据介绍,这里未来将形成数字经济产业区、创意设计产业区、品牌专区、茶人街區、文化创意产业区、产业配套及服务等综合艺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