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冲击,结构转换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普通劳动力就业保障政策研究

2021-09-10徐梁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螺旋生产率城市群

徐梁

摘要:技术经济冲击和就业问题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种关系表现在: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不同产业发展至今,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型经济的双螺旋交叉融合升级后给普通劳动力就业造成的冲击问题。本文在其理论背景上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对企业普通员工就业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得出关中平原城市群企业生产技术的加强对普通劳动力就业可能会出现冲击的负效应问题。并根据该问题进行资金与技术双螺旋结构耦合定性分析,提出相关结论、公共政策措施,为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程度、效果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一、引言

近年来,关中平原的城市管理群的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业越来越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而产业结构和类型的变化可能会对关中平原的大量普通劳动力造成冲击。由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双螺旋结构对于人力资本的高要求和少需求,导致很多普通劳动者面临失业的问题。本文采取OLS实证检验论证了关中平原城市群企业生产技术、资本对普通劳动力就业的冲击负效应问题,即生产技术和资本投入的提高会对导致当地普通劳动力就业产生冲击。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节为文献述评与假说提出,第三节根据模型数据进行实证和稳健性检验,第四节进行资本、技术双螺旋结构进行耦合定性分析,第五节得出结论和公共政策建议。

二、文献述评与假说提出

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公共政策领域关注的焦点。结构转换背景方面,二战后,西欧国家或地区凭借产业政策的运用,实现了经济腾飞,但运用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实现大幅兼容,实现双赢的国家却鲜有成功。因此,经济技术双螺旋结构的新技术冲击普通劳动者就业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对政府对产业类型发展和就业矛盾冲突治理的关键节点所在。国外学术界,一方面,以Krugman 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是致力于行业创新,还是保护弱势就业群体,就业政策对产业发展促进作用(Krugman,1983)。另一方面,国内针对双螺旋结构对就业问题冲击和政策保障研究结论也并不鲜明和前卫,随着近年全球产业结构类型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关于这一问题所造成的矛盾越来越明显,2016年林毅夫与张维迎的“产业政策思辨”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中国产业政策的作用效果,主要有:强调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而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第六次技术革命)中,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正处于产业核心地位。信息通讯技术ICT的替代效应和渗透效应正在形成。因此,对于国内的劳动力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指标衡量方面。许标文等(2020)曾运用累加型LHM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2001—2016年我国30个省(市、区)食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并指出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因素。王兵等(2019)也曾指出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的增加,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因素。而普通劳动力就业指标方面,结合关中平原城市群上市公司员工数量便可知晓历年来就业人数情况。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意味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而生产技术的提高可能会导致公司用人的裁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关中平原城市群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对员工数量的影响很大且为负效应。

三、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择與数据来源

本部分采用OLS回归法模型检验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对员工数量的影响,研究对象为2010年—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企业A股上市公司,并进行了一系列筛除:①ST、*ST以及PT企业;②国有企业及含有公有制度的企业;③参与回归变量数据缺失的相关企业。

民营企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本部分的初始样本值为拥有完整数据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企业A股上市公司共有28家。

(二)OLS模型

为了更好地证明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对员工数量的影响事实,故将模型设置为:

表1为该模型的主要变量定义,其中,Empnum代表民营上市公司的员工数量,TFP代表民营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Control代表控制变量,包括净利润(RP),营业收入(BI),净资产收益率A(RoeA),固定资产净额(FAV),资产负债率(DEBT),股东总数(Nshld)。

β1、β2分别代表各自变量的系数,这里主要观察β2的系数是否显著。εi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匹配后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上市公司的员工数量与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反比例关系,这初步验证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对公司员工数量增长的负效应。

2.回归结果分析

表3报告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员工数量影响的OLS回归结果。根据实证检验结果,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系数为-0.0045(-3.5989),显著且为负,从而说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对员工数量的影响很大,其影响效应为负效应,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越高,普通员工数量相对越少,因此本文研究假设得以验证。

3.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结论的可靠性,以下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问题。上个部分从客观条件方面验证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对员工数量的影响很大且为负效应,却忽视了企业在产出方面的产出能力这一重要条件,尤其是公司产出能力越高,其生产技术和效率得到大幅增强,则对员工数量的影响可能会越强,所用到的普通劳动力的占比也就越小,公司产出能力的强弱对于企业攫取相关利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检验论证过程可能因忽视和遗漏公司产出能力而产生内生性问题。但公司产出能力相对抽象,无法观测,所以这里用公司总产出TOPUT作为公司产出能力的代理变量。为保证本部分检验的可靠性,以下分别釆用hausman检验、DWH检验、IV工具变量法检验的方式对研究问题进行内生性检验。

hausman检验。这里原假设为“所有的解释变量均为外生”。通过检验后发现,

其结果在系数为0.0000(47.17)的显著水平下拒绝“所有解释变量均外生”的原假设,即认为存在内生解释变量TOPUT。

DWH检验。由于传统的hausman检验无法检验异方差的情形,因此这里使用异方差的DWH检验。通过检验后发现,其结果系数无限接近于0,结果显著且为正,据此可最终认为公司总产出TOPUT为内生解释变量。

IV工具变量法检验。本部分釆用中间投入(inter_i)作为工具变量。其中,中间投入(inter_i)数据来自国泰君安数据库(CSMAR)。从经济解释的角度:企业中间投入越多,证明企业投入了足够多的资金和技术,这种倚靠中间投入而构建的资金与技术的双螺旋结构往往会使总产出得到大幅提升。另外,本文进行了弱工具变量检验,其结果F值为198.935>10,排除了弱工具变量的问题。

表4报告了IV工具变量法的检验结果。通过回归后发现,公司全要素生产率依旧对员工数量的影响很大且为负,因此本文结论保持稳健。

(2)增加控制变量。增设控制变量上,本部分借鉴陈恒等(2015)的研究,增设新的控制变量:劳动力投入LI。如表6 Panel A所示,回归后发现其系数显著为负。

四、关中平原城市群公司双螺旋结构耦合分析

有限元分析的过程中考虑经济和技术的交叉作用和相互影响(耦合),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产业发展规划下,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技术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设备和生产模式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经济技术的双螺旋结构就是将资本和技术进行融汇式交叉,要求经济技术互为补充,互为表里。而关中平原城市的大量普通劳动力就是作为耦合的流体,作用于经济技术的产业结构。当流体作用于结构时,普通劳动力就能指出耦合界面上的流体节点和相应的结构节点。进而使不同产业类型在该结构下对普通劳动力的就业产生相应的兼容度。

五、结论

本文建立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员工数量之间的OLS模型,最终证明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新技术冲击和普通劳动力之间此消彼长的差异负效应,并且将经济与技术的双螺旋结构进行了耦合定性分析,使得对其劳动力就业的研究分析构成了有力支持。

在总结以上研究发现后,本文认为:①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應高度重视技术冲击所带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提升社会整体资源的配置效率方面,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各级政府需发挥重要作用,在符合当地情况与发展规律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公共就业政策,充分整合各方面的优势,积极履行政府部门在劳动力方面的参与者、服务者、引导者角色,以市场需求规律为导向不断完善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支持打造并完善以关中平原城市群民营上市公司为载体的前沿技术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就业平台与岗位配置价值的有效评价体系。②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自身改革的方式,积极配合政府所出政策,履行自身义务,增设基层职工岗位,同时带动企业内部人员,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普通劳动就业人员素质,形成具有较高水平且稳定的基层团队,真正减少新技术冲击带来的弊端。

参考文献:

[1]Paul Krugman. New Theories of Trade Among Industrial Countri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2):

[2]许标文,陈雪丽.食品工业生产效率测算及区域差异——基于累加型LHM全要素生产率指标[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1):313-319.

[3]王兵,杨欣怡.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1981-2015):波特假说的验证[J].产经评论,2019,10(06):87-107.

[4]王欣欣.风险投资、研发投入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07):23-27.

[5]陈恒,魏修建,杜勤. "一带一路"物流业发展驱动因素的动态轨迹演变——基于劳动力投入的视角[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7(002):31-43.

项目名称:西安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9YC001

猜你喜欢

双螺旋生产率城市群
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增长陷阱”的跨越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health
疯狂大堵车
跟踪导练(三)4
I Love the Mountains
我们也来画一画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