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2021-09-10李华梅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生产力共产主义中国梦

李华梅

摘要: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等哲学家“世界历史”思想理论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世界历史的论述,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终趋势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世界历史、生产力、共产主义、中国梦

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有关世界历史思想的萌芽,这种萌芽状态一直持续到近代资本主义时期,在这期间比较著名的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文艺复兴以后则有意大利历史学家维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则有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等。所以“世界历史理论”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性成就。而是马克思在对前人的历史理论思想的批判和继承的过程中形成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的探索过程。在此期间的主要著作有七个编年史摘录:克罗茨那纳赫笔记中关于法国和德国的2个编年史、巴黎笔记中关于古罗马的简短编年史、1857年1月关于俄国的编年史、1860年6月关于欧洲历史的编年史、1879年《印度史编年稿》、1881-1882年《历史学笔记》,《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最直接阐释。马克思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世界理论的形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深刻分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考察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资本论》、《历史学笔记》和《古代社会史笔记》等都是对世界历史理论的不断补充和发展,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善。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 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完全是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3]。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先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问题,从而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所以,人类必须运用一定的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的活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4]。由此可知,一个民族内部结构之间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活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都取决于分工的程度。分工的发展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创造了条件,交往因此变得日益密切。当交往突破民族和地域的局限,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就形成了,而这种分工又会扩大商品交换,商品交换扩展到世界范围又形成了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为了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通过市场这一经济联系方式,将其他前资本主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蒸汽机的改进使手工业逐渐向机械化大工业发展,从而促进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快速兴起,并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财富和更大的市场,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资本主义国家自然把矛头指向那些生产相对落后的国家和民族。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通过殖民地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等行径来实现财富的积累,使大量的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并转化为资本。而这一过程也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则加快了各个国家和民族连为一体,形成世界历史。

在一定意义上说,世界历史的形成,就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现代社会交往不断扩大的过程。正是在不断交往中,人类历史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共产主义理想也从一国走向多国,将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产物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各民族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展等因素的推动,历史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并且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为例,说明了近代英国的机器的发明会导致中国和印度无数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的世界历史性事实”[5]。由此可见,要开创世界历史,其核心要素就是要不断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大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使世界人口也跟着随之跨国迁移和流放,为市场向世界市场创造了基础条件。从历史纵向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资本主义之前,人类社会处于一种封闭的发展状态。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迅速进步以及世界市场的广泛开拓并使市场竞争常态化,资本家们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而奔走于全世界。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6]。所以,各个民族和各国家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闭关自守的自然经济状态就被破坏和消灭了。大工業的产生和发展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7]。市场也就愈来愈依赖资本主义建立的全球体系,世界各大洲之间就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此联系不止停留在经济层面,还贯穿政治和思想层面,所以,世界也就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了。资本家们在不断寻求资本增值的过程中,世界市场也逐渐打开了,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也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显然资本主义终究逃不过走向灭亡的命运。不仅如此,一个国家内部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会引发其他国家产生类似的矛盾,一个民族的变革也将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所以,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亦即历史会从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时代转变,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8]。因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前提,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本质就是世界历史性的,也只有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个人才能得到解放,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全球治理面临着复杂形势,国际秩序处在关键路口。在此背景下,更加突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意义,对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使得资本扩张有机可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科技发展空前,所以在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时,中国需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上,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以一种“世界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国际社会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与纷争,为融入全球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使我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注入自己的能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2-33

[2]马克思,恩格斯.德 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7页

[5]王学川,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9,(1):7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405 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94 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

猜你喜欢

生产力共产主义中国梦
来不及生产力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