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煤炭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21-09-10吉俊胡友良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煤炭对策研究

吉俊 胡友良

摘要:煤炭是支撑湖南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在全省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中肩负着兜底保障的重要使命。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煤炭能源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安全保供能力,是湖南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煤炭、能源安全、对策研究

一、湖南省煤炭生产现状

湖南省煤炭资源相对贫乏,呈现资源分布点多、面广、量小等特点,煤矿规模以小、中型矿井为主,无大型矿井。截止2020年底,全省累计查明资源量45.87亿吨,保有资源量32.30亿吨。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郴州、衡阳、娄底、邵阳、长沙、湘潭、株洲、怀化7个市,占湖南保有总量的95.4%,其中郴州、娄底、邵阳三市的保有储量占全省总量的59%以上。近年来,湖南省煤炭工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大力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发展。按照国家、省政府要求,对不安全落后产能坚持“应关尽关、应退尽退”,“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落后小煤矿282处,退出产能2161万吨,保留煤矿由2015年底401处减少至2020年底121处,全省煤炭核定生产能力降至1602万吨/年。2016-2020年煤炭年产量分别为2596万吨、1861万吨、1693万吨、1735万吨和1053万吨。

二、湖南省煤炭消费情况

湖南省能源消費以煤炭为主,且在能源供给中占居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煤炭消费量稳步上升,主要集中在发电、冶金、建材和化工等四大行业,全省煤炭年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在11000~12000万吨左右。据统计,2020年四大耗煤行业总消费为8250万吨。其中,电力:湖南省火电装机容量为2141万千瓦(不含生物质和储能),2020年火电发电量851.2亿千瓦时,煤炭消费量3500万吨。建材:建材行业耗煤主要用于水泥产业,少量用于陶瓷、砖瓦和耐火材料。2020年生产水泥10989万吨,耗煤量1600万吨;加上陶瓷、砖瓦、耐火材料产业耗煤,建材行业耗煤2000万吨左右。冶金:冶金行业耗煤主要用于钢铁生产,少量用于焦化、冶炼。全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华菱集团生铁产量2000万吨左右,年煤炭消费量1400万吨左右。2020年全省钢铁产量2721万吨,冶金行业耗煤2050万吨左右。化工:化工行业耗煤主要用于原油加工及造纸行业,少量用于硫酸、烧碱和合成氨等,2020年化工行业用煤约700万吨。

三、煤炭需求预测及供需分析

湖南省内煤炭资源先天不足,自给能力与消费需求缺口将继续扩大。“十四五”期间,湖南煤炭增量受能源消费总量需求变化和其它能源发展的影响较大,充分考虑石油天然气发展态势以及非化石能源发展潜力和省外特高压电力送入,预计2025年全省煤炭年消费量总量达到峰值12200万吨。按四大耗煤行业分别论述,电力:考虑已核准的永州、平江、华容电厂和怀化石煤综合利用项目投产,新增装机660万千瓦,火电行业耗煤需求将日益增加,根据2025年火电发电量1250亿千瓦时、发电煤耗285克/标准煤测算,预计2025年湖南电煤需求量为5000万吨。冶金:冶金行业耗煤主要用于钢铁生产,少量用于焦化、冶炼。“十四五”期间,钢铁企业没有新增产能规划,预计2025年,冶金行业煤炭需求量为2000万吨。建材:建材行业煤炭需求主要取决对水泥的需求量,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将释放部分消费潜力,预计到2025年建材行业煤炭需求量为2000万吨。化工:化工用煤主要集中在岳阳绿色化工园,预计2025年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400万吨。其他行业及生活用煤。预计2025年其他行业及生活用煤2800万吨。

四、存在的问题

1、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

湖南省保有煤炭资源量32.3亿吨,矿井已利用约13.0亿吨,尚未利用19.3亿吨,受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埋藏深等条件限制,采掘机械化装备适应条件差,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矿智能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采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差,投入能力不足。煤炭行业技术能力严重制约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

2、煤炭储销体系建设滞后

煤炭铁路接卸、储备能力不足,储配场地小、运输和翻装能力较小,自动化水平较低。海进江煤受制于岳阳港区中转作业能力不足,湘江、资江、沅江等沿线专业煤炭港口、码头数量少,吞吐能力不足,煤炭水运需中间倒驳多次,煤炭应急能力不足。省外调入受市场变化、调出政策、铁路运力、长江航道、天气条件等因素制约,“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应紧张问题时有发生,面临较大的安全保供压力。

3、减量替代措施有待挖掘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加快转变,通过关闭小化工、小纸厂、小冶炼等用煤企业,大力推广煤改汽、煤改电、煤改生物质和集中供热,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由59%降低至55%;以煤电为例,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省内供电煤耗从323克标准煤/千瓦时降至307克标准煤/千瓦时;减量替代措施成效显著,然对标工信部2020年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仍有较大差距,如:五大电力同水平机组平均值302.32克/千瓦时。

五、对策研究

1、优化煤炭生产结构

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煤矿,持续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到2025年底,全省规划保留煤矿控制在100处以内,规划年产能1650万吨。重点建设一批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示范矿井,加快现有产能规模保留的煤矿采掘机械化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全员效率。一是推进机械化示范矿井建设。加快煤矿机械化改造,提升机械化水平,建设10处机械化开采示范矿井,回采工作面实现综采,煤巷推广机械落煤、锚网索支护,岩巷掘进采用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施工工艺,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采掘接替均衡。提升运输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连续运输,劳动定员减少40%以上。二是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实现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运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到2025年,中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建设20处不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形成我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三是推进绿色矿山示范建设。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矿区环境和谐化。生产煤矿全部建成省级绿色矿山。建成国家级绿色示范矿山4处,实现全过程绿色开采。四是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所有煤矿达到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鼓励煤矿建设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

2、提升煤炭保供能力

一是构建畅通高效煤炭储销网。发挥浩吉铁路煤运专线作用,加快浩吉铁路配套工程建设;结合焦柳线石怀段,洛湛线益阳至娄底和邵阳至永州段等扩能改造,提高铁路调运能力。加大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卸煤码头建设力度,加强入港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和铁路专用线进码头建设,打通铁水公联运衔接“最后一公里”,实现铁路货运站与港口码头、前方堆场等的无缝衔接。到2025年,省外煤炭调运能力提高到9970万吨以上,其中北煤入湘铁路调运能力提高至6670万吨以上,省内重点航道的通航、调运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煤炭应急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建成“两码头、四基地”。积极推进岳阳和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备基地建设。加快永耒、娄底、新化和桃江等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承担区域性的战略储备和应急调剂,新增200万吨的产品储备能力。鼓励省内统调电厂和大型冶金、建材、化工企业利用其已有的火车站台、专用煤码头、煤炭堆存场地、装卸设施等有利条件,推进多式联运型和干支衔接型应急储配基地建设,新增年可调节库存300万吨,满足本区域及周边煤炭需求,承担部分煤炭应急储备的社会职能。三是提高煤炭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从浩吉铁路等煤源富集地到终端用户门对门的煤炭集疏运系统建设,打通与整合生产、分销等各环节的库存管理,完善煤炭通道、枢纽、基地、配送的多式联运格局,构建“通道+枢纽+基地+配送”的物流运行体系和网络体系。支持煤炭企业、用煤企业加強相互之间,以及与铁路、港口、物流园区等各个环节企业之间的联合,整合物流资源和信息资源,构建综合性第三方物流系统,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升煤炭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降低煤炭物流成本。四是加大煤炭区域合作。建立与陕西、山西、内蒙、贵州等煤源地的战略合作共赢发展机制,全面落实与陕煤化的战略合作协议,形成稳定的煤炭供应战略格局。积极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健全完善“基础价+浮动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煤炭电子商务,与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及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系统对接,形成煤炭生产、供应、消费大数据系统和供应保障系统的现代煤炭市场交易体系,提高全省煤炭稳定供应能力。五是培育煤炭骨干企业。支持优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骨干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煤电结合、煤运结合、煤化结合,鼓励煤炭、电力、运输、煤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组或交叉持股,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3、提高控煤措施力度

按照“双碳”要求,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重点抓好3项工作。一是制定重点行业减煤降碳工作方案。明确行业减煤降碳目标,按照“转、改、控、关”分类实施,分步有序推进具体节能改造、燃煤替代、企业关停并转升级等政策措施。对产品相对单一、减煤降碳空间潜力较大行业,实行“一行一策”,对产品较多、潜力空间有限的行业或用能工序复杂、能耗体量较大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强化对企业减煤降碳工作的技术指导和配套政策支撑。二是加强源头管控。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因地制宜大幅压减散煤消费,进一步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三是推进煤炭情节高效利用。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重点加强流通环节煤炭质量跟踪监测和管理,限制劣质煤炭销售和使用。推进重点耗煤行业节能减排,采用先进高效脱硫、脱硝、除尘技术,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加强散煤使用管理,积极推广优质无烟煤、型煤、水煤浆、兰炭等洁净煤。

作者简介:吉俊(1982-),男,江苏海安人,工程师,本科,工作方向:矿物加工。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煤炭对策研究
有脸面的颜值
谈能源安全不能只看能源本身
红色警报——煤炭
能源安全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建模文献综述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