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推广
2021-09-10王振红
王振红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集粮、蔬、饲和工业原料等于一身的经济作物,由于它具有种植范围广、适应力强且产量高的特点,一直被广泛种植,马铃薯种植生产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及后期病害防治等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一、综合防治之——农业防治
1、科学选用抗病力强的脱毒种薯。选择适宜的马铃薯品种是提升马铃薯增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所以在选择种薯时應以选用脱毒种薯为主,因为脱毒种薯是将侵染于植株体内的病毒已进行去除,经过处理的马铃薯会促进植株的长势,增加抗病能力,还可达到有效增产至少30%左右。所以结合地势科学选择脱毒种薯是实现减轻病害,又可实现增产的有效措施。而山东临沂地区种植马铃薯品种主要有荷兰15号、荷兰7号等。
2、对于脱毒种薯进行科学处理。这一环节主要是选择小整个的种薯进行播种,要保证切块时至少要留1-2个的芽眼,通常情况下块状的重量以30-40克为宜。但要注意的是剔除掉有病害的种薯,然后将切好的种薯置于75%酒精进行浸泡。切块后还要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草木灰等进行拌种,这样可有效预防疫病、环腐病、黑茎病、蚜虫等。
3、对于种植地的合理选择。种植马铃薯应优选地势稍高、且排水好、土层够厚、土壤疏松,足够肥力的砂壤土田块进行种植。
4、择时进行科学种植。以山东为例,这里马铃薯的科学种植时间应选择在春季进行,正常情况下当温度稳定在5℃之上时,就可进行种植。选择温度大于5℃时,如果使用地膜进行覆盖,可保障马铃薯苗期长势旺盛,这种方法可增强马铃薯的防御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5、关于栽培技术的科学管理。每年在越冬前需对土地进行深耕,这样可将藏于土壤深处的病菌进行低温消灭;每季播种前需将田内杂草或其他植物以及病薯等都要及时进行清除。之后将土地进行精细平整,再与其他作物进行适当轮作,一般2年可轮作一次,与其轮作的植物可选择小麦、玉米等都可以,这种操作可有效减少土壤内的病毒,对于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等可进行有效防治。。
6、科学施用绿色环保肥。这一环节主要应选择马铃薯专用的配方肥进行施用,首先要做底肥进行一次性施入,这样可将配方肥营养及时与马铃薯的所需营养相吻合,做到营养精准输入,减少不必要肥料的浪费。
二、马铃薯综合防治措施
近些年,由于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与种植经验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对于马铃薯的病虫害治理的防治技术也有了显著提高,但马铃薯的一些常见病害虽有一定控制,但也有一定发生比例,所以在应对马铃薯的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治策略,具体可细分为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而马铃薯常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黑痣病、炭疽病、疮痂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蛴螬、地老虎、金线虫、夜蛾等。
1、物理措施。马铃薯的防治虫害措施通常应用于物理防治。目前较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
(1)色板诱杀。由于蚜虫是马铃薯病毒传染的主要害虫。当蚜虫处于成虫期可在田间悬挂黄板150-300块/公顷,高度高出作物20cm,通过色板进行诱杀蚜虫成虫,可减少病毒病的传染几率。
(2)杀虫灯诱杀。此种方法是在害虫至成虫期时,需在马铃薯田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一般1公顷左右挂1盏,离地面高度1.3米左右,通过这种方法可诱杀夜蛾等害虫。
(3)手工摘除。这种方法主要是应对颜色鲜艳且容易被发现的虫卵,这时可直接使用手工摘除法进行摘除。
(4)收获前的防治。到马铃薯收获前,还要进行一次防治,其方法是选在马铃薯收获前的一周左右,需要大规模集中清理马铃薯的茎叶。收获时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清理时要避免马铃薯表皮受伤,之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3天左右,再将病薯、残薯做剔除。
2、化学防治。在整个马铃薯生产期间,对于病害的防治主要采用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应用更多是以预防为主。即使发生了病虫害后,也以选择低毒、低残留的生物药剂进行治疗为主,由于各类病菌会对长时间使用一种生物制剂而产生耐药性的特性,所以用药时最好采用交替用药的方法,将每次喷药的时间间隔一般控制在一周左右。
(1) 早疫病、晚疫病。对于早疫病、晚疫病的防治,第一应在播种前使用银法利悬浮剂69%、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400倍液进行拌种;第二苗期时应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4%安泰生400倍液作保护剂再进行巩固型防治2-3次为宜,通过这种方法可有效预防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的发生机率。
(2)青枯病。该病主要发生于马铃薯处于苗期或发病初期时,这时可用3%左右的生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时间间隔一周左右,连续防治2-3次为宜,最理想是采取药剂交替的方式进行。
(3)黑痣病。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黑色粗皮病。对于这种病的防治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进行浸种;如果是处于发病初期可选择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青霉属等进行生物防治;也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在开花前进行灌根,每株约灌60mL,时间间隔一周灌1次的频率,连续防治2-3次为宜,也是以药剂交替的方式进行。
(4)炭疽病。炭疽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喷防,防治2-3次。
(5)蚜虫。马铃薯的主要病毒媒介大部分来自于蚜虫,对于这种虫害的防治可优选择黄板诱杀,在诱杀的基础上,在马铃薯的苗期可选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进行防治。
(6)夜蛾。这类害虫主要是草地贪夜蛾,它的幼虫对叶片危害较大,如果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或2.0%苦参碱水剂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也可选10%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