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09-10孙艳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科学素养课堂教学

孙艳华

摘  要:初中物理新课标 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这对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有效学习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当前教学中关注的热点,也是每个物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一论点出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有关。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知识新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深化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引入“压强”的概念时,设计了这样的实验:自制一个有60个钉子的木板,请一名学生坐上去(如图1),学生兴趣被激发了,有的议论纷纷,有的跃跃欲试。这样的引入,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带着求知欲进入到课堂。接着,老师继续用钉板演示,当气球放在钉子上的两种情况(如图2、图3):

引导学生思考:(1)在图2和图3中,钉板对气球的压力是否一样?受力面积是否一样?

(2)压力产生的效果相同吗?通过实验发现,两种情况压力产生的效果不同。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学生试着计算:设压力为F,每个钉子的受力面积为S,图2中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为F/60S,图3中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为F/3S,通过比较发现: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从而引出“压强”的概念,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定义为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用的,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二、采用“追问策略”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深度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度参与,老师的“追问策略”非常重要。老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缜密的探究中,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或规律的理解。

举例1:小实验: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总在同一平面内”。这个问题课本的操作是将纸板NOB向前或向后折,观察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通常认为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了,说明三线共面,其实学生还是很难理解三线共面。

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这样追问,引导学生思考:

追问1:当纸板NOB向后折,反射光线还存在吗?你怎样操作来验证你的猜想。开始学生都存在质疑,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反射光线不存在了。追问2:如果反射光线存在,我们怎样看到反射光线呢?学生会联想到在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中显示光路的方法:用烟雾箱或者喷水雾,当老师把这个反射装置放在烟雾箱时,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清晰地发现反射光线仍存在。老师可以用一张白纸放在原来纸板NOB的位置,发现可以看见反射光线,这样更有力地说明三线共面。

采用“追问策略”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路径。在设计追问的问题时,要依据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追问,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当学生习惯了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追问,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过程,让生活走进课堂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又直接作用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很多现象都是能用物理知識解释,如果把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课堂,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着手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洗好的衣服,在高温、大风天气中干的更快?课堂上老师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苹果,这些苹果在上课前从冰箱拿出来,每个小组发1个,过几分钟后,让学生观察,苹果上有水珠,思考,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讨论与交流。最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陌生感,降低物理学习难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高效物理课堂的打造提供可能。

四、重视实验教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老师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通过实验能直观地观察的物理现象,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因此,老师要重视课堂的实验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师做好引导者,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进等.再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最优途径[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9(04).

[2] 王玉芳.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

[3] 郭媛.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学探讨》.2018.

[4]冯学理.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J].《技术物理教学》.2013

(作者单位:广州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科学素养课堂教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