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组织的现状及完善
2021-09-10葛晓薇邹新娴
葛晓薇 邹新娴
近些年来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文化教育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体能却相应下降,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受到了社会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高校的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拓展与延伸,对于课堂体育具有积极性补充,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体育精神的重要手段。
1 高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现状以及特点
1.1 高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现状
体育活动在高校内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中的竞赛也成为了广大师生所关注的焦点,很多高校的院系都会分别举办自身的体育赛事,同时也会建立体育文化节,对于体育竞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高校在组织体育竞赛时,往往更多地凭借以往经验、缺乏系统性的赛事整合,并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某几大类的体育竞技方面,存在着赛事内容不丰富、群众体育项目创新不够等弊端。
1.2 高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特点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巅峰阶段,同时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强,对于赛事组织规划、赛事内容等都具有更高要求,因此高校的体育竞赛开展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对竞赛内容竞赛程序等做好提前规划和后续管理。高校的体育竞赛组织应该更多地借鉴社会体育赛事经验,争取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进来,同时也要为竞赛可能发生的相关事务做好提前预判,最大程度地规避运动风险。
2 高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不均衡
体育赛事可以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两大类,竞技体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而大众体育则以普及为主要目的。目前高校的体育竞赛组织过程中,存在着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过于强调竞技体育的优化性,而忽略了大众体育的普及性,因此降低了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参与欲望,针对小部分体育项目进行了拓展,不利于高校体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2.2 体育竞赛内容与教学创新没能融合
由于高校的学生数量众多,因此当前高校的体育赛事组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但是在竞赛内容安排上却采用统一化的模块,并没有针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进行创新,往往将竞赛项目集中在几个大类的田径环节,但是这种赛事内容安排无法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安排进行体育锻炼,但是赛场上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能有少部分同学进行参加,因此当前的体育赛事内容与课堂教学创新有待融合。
3 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组织的优化以及完善策略
3.1 建立健全体育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由于高校的学生基数较为庞大,因此高校的体育竞赛组织属于大规模的体育活动,要注重自身的竞赛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成立竞赛组织管理机构需要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行规章制度构建,在学校行政部门组织下进行内容安排、降低赛事风险,保证赛事的安全运行和开展。同时竞赛组织管理机构还要在前期对运动员和裁判员做好相关培训,协调各部门的赛事衔接,做好细化的预案,提升高校体育赛事组织水平。
3.2 丰富大学体育竞赛内容以及形式
在进行高校体育竞赛策划时,应充分考虑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双轨融合,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高校内部机构应充分对学校学生进行赛事内容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断创新大众体育赛事内容。另外,还要促进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竞赛项目,拉近师生距离,促进校园体育和谐氛围。
3.3 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程度发展
高校的体育竞赛活动属于其内部事务,因此整个的运行需要学校抽调资金进行支持,但是体育竞赛需要运用资金的环节较多,会给高校的财务带来了一定压力,很多时候高校为了保持体育赛事的举办传统,不得不在缩减经费的前提下举办竞赛,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使得體育赛事有所“缩水”。在当前市场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校应该与社会资源联合,并将自身的体育赛事推向社会,这样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竞赛的社会化程度,也有利于体育竞赛的多元化发展。高校争取从社会上争取资源,主要以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作为支持,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广告宣传,这样既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社会活动参与机会,同时也为各社会企业集团拓展了文化建设方案途径。
综上所述,体育竞赛的组织以及举办对于提高高校自身的教育职能以及促进体育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高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的现状及特点,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完善策略,为高校体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做好铺垫。
基金项目:1.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8YTA003);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BTY016)。
通讯作者:邹新娴
(作者单位:1.北京体育大学;2.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