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六安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9-10台婷婷

时代商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六安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台婷婷

摘要:乡村旅游是国家乡村振兴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选择包含国家级贫困县的皖西地区六安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六安市

乡村旅游对城市居民而言能够提供新的旅游休闲产品,对乡村而言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虽有少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安徽省六安市地貌类型多样,民风民俗丰富多彩,资源丰富,对发展乡村旅游十分有利。

一、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季节性特征明显

六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季节分布呈现明显的“春意盎然、夏绿避暑、秋红硕果、冬雪冰白”的四季特征,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便利条件,形成了因时因地、特色突出的旅游热点,春季映山红遍地花开、茶香四溢,是踏青、赏花、品茶的好时节;夏季气候凉爽,降水丰沛,天堂寨更是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为国内外游客消夏避暑提供理想去处;秋季乡村旅游也正当时,金秋观光、采摘蔬果、趣味劳作体验、滨水垂钓,各类游览活动丰富多彩;冬季进入冰雪期,便是开展品美食、泡温泉、看非遗、赏民俗的季节,舞狮子、玩花灯和跑旱船等民俗活动表演更是为六安冬季乡村旅游增添色彩。

(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广泛

六安市各地主动发挥当地自然风貌、农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深入发掘和策划特色旅游产品,实现与城市旅游错位发展。例如在旅游商品研发方面,霍山县依托山区资源,投资建设了一批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实体景点、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民俗村及连片的农家乐;霍邱县挖掘县域特色资源,谋划花园镇菊花文化旅游节、临水古镇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开发霍邱柳编、临水白酒、泥塑、剪纸、木刻等传统的具有地标性质的旅游产品;金安区举办“四季游金安”和采摘节等活动,打造金安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涵盖多主题、多类型、多业态。

(三)乡村旅游规模大、效益明显

六安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老区群众脱贫。截至2019年末,六安市共有4A级以上景区26家,其中5A级2家;2A级旅游景点(区)12处,3A级旅游景点(区)16处,接待国内游客5992.92万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469.92亿元,增长12.4%。其中2019年,六安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0亿元,乡村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近3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乡村旅游已累计带动超10万人脱贫致富。调查显示,六安市天堂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等景区周边群众的增收直接来自旅游业的收入占一半以上。

二、六安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现在的扶贫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贫困户或者农户被动参与,由于贫困户规模较大,政府不能够完全兼顾,引导农户参与旅游致富的力度较小。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尚未制定合理的奖励、优惠或补贴政策,农户参与度不高,导致农村支持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人群较少,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失,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项目落实不到位,为旅游精准扶贫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在旅游项目建设中缺乏专业人才指导,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很多规划和政策得不到落实,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加之农户之间哄抬特产价格、抢先拉客等乡村旅游管理乱象突出,难以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开发扶贫实施难度大

旅游扶贫应是脱贫与旅游的协同,旅游业的发展是扶贫的基础,“扶”是手段,“贫”是“扶”对象。旅游扶贫区别于一般的“输血”式扶贫,是一种典型的“造血”式开发扶贫。相比较景区旅游而言,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普遍滞后,旅游道路凹凸不平,景区路网、游览步道建设等级低甚至欠缺,标识标牌不规范,均给游客带来极大的不便。另外,乡村公路旁路灯数量、监控摄像头过少,公共服务差,环境卫生落后,游客人身安全、饮食安全存在隐患,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旅游开发扶贫实施难度较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三)乡村旅游扶贫建设队伍弱

扶贫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任务繁重的工作,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造成就业面窄、收入微薄的局面,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大多数都是老人或留守妇女带着孩子,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扶贫人员数量质量有限,一些好的项目政策也无法落实到位。同时,乡村基层力量比较薄弱,一些村委会缺乏优秀得力的人才,旅游服务标准较低。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全力做到鼓励和引导村民加入扶贫队伍中,没有调动扶贫队伍的积极性,没有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具体的工作机制,导致主动愿意加入旅游扶贫的农村人员数量少、力量薄弱。

(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缺少融合

旅游产业理论上可以带动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旅游产业扶贫应更加具有针对性。但在对六安市及其县域地区调研过程中发现,从精准扶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仍在于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更多的还是在乎经济绩效的贡献,而忽视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应当提高贫困人口收益这一根本目标。换而言之,尽管乡村旅游近年來发展态势良好,但还没有和精准扶贫的理念完美融合,真正乡村贫困人口,尤其贫困的中老年人口所获收益仍然十分有限。

三、六安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加大投资力度,优先解决交通、通信、水利等问题,加快完善其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强化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旅游扶贫功能,加强与沿线贫困村旅游发展的对接,集中建设一批旅游扶贫村的村组道路。推进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与交通干线“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逐步实现全市乡村旅游扶贫村与交通干道的道路连接。另一方面,加强推进重点旅游扶贫村停车场、标识牌、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良好旅游记忆和体验。

(二)注重完善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机制

要从根本上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需要從源头上把中青年劳动力留在家乡,或吸引中青年劳动力返回家乡,转变他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因此需要注重教育及培训机制的建立。首先,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村部宣讲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培训,明确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势,提高群众的旅游意识。其次,定期组织针对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课程或者主题培训班,提高旅游服务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旅游服务过程中各种服务需求,切实参与到旅游经营过程中来。再次,开展乡村旅游创客培训,针对乡村旅游创客,可以从人脸识别、移动电商、广告宣传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培训。

(三)提升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类型

想要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新颖性,需要跟随旅游业发展的大势,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高端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推动精品路线建设,围绕六安市特色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打造“江淮果岭”慢进漫游乡村旅游线路、淮河诗画风情乡村旅游线路、十里果香乡村旅游路线等精品线路。另一方面需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深挖红色革命文化、皋陶法治文化、大别山乡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六安文化特色,开展“非遗进景区”“红色电影进景区”等活动,培育特色品牌,推广《八月桂花遍地开》《郎在高山唱山歌》等大别山民歌及剪纸、根艺、玉雕等乡村旅游产品,凸显品牌效应。

(四)加快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接下来安徽省六安市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可继续作为落实精准扶贫和提升乡村环境的媒介。伴随着当地政府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个性化乡土人情的宣传,会逐步吸引大量的游客,但在乡村旅游途中难免会产生大量垃圾,破坏当地的环境,当地政府可雇佣村中贫困户进行垃圾清理和水面打捞等工作,不仅能够解决垃圾污染影响旅游景点美观的问题,还精准有效资助了贫困人口。通过开展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四、结束语

“精准扶贫”是我国为准确识别贫困户,针对不同的贫困状况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而提出的一种扶贫方式。“乡村旅游”是农村地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利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扶贫路径的研究,为实现真正的扶贫和帮助真正的穷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徐颖,宋子雄.精准扶贫背景下九江市赛阳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观察,2021,(3):42-43

[2]高小华,李峰燕.石台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7,(18):100-101

[3]左稳稳,刘媛,张云.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5):21-22

[4]马文亮,王承武.米东区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产业,2021,(5):267-269

[5]张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1,(11):17-19

猜你喜欢

六安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晨曦》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