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困生分类指导的研究
2021-09-10徐正媚
徐正媚
摘要:与中等生和优等生相比,学困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差,他们在課堂学习时,受困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自身较差的数学思维,逐渐对数学学科失去了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学习任务。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使用合理的手段帮助学困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困生分类指导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困生;分类指导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58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数学学困生,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
一、强化教育情感,增强学困生自信心
数学教育强调逻辑性和连贯性,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从而导致成绩逐渐下滑。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以强化教育情感为基础,增加学生自信心。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主动积极地向部分留守学困生进行提问,但是要注意提问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发挥平台,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予肯定的眼神或微笑,以此增加学困生的荣誉感,但是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也不要急于纠正,而是提醒学生以什么样的思路进行思考,这样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转化具有积极性的作用。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针对这些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围绕其展开实践活动来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体验。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感兴趣或者比较有优势的内容来进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能够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一些学困生对于图形知识比较感兴趣,而且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的学习效率也比较高,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观察自己身边的多边形,并将其面积计算出来。在计算出来结果以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困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培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困生拥有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帮助学困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让他们重新拥有学习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三、针对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困生,以问题导学为主
除了学习兴趣不高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是因为知识体系不完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足所致,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问题导学是指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能随之提升。例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类似“小猴子和猴妈妈一起摘香蕉,小猴子摘了11根,猴妈妈摘了25根,请问两人总共摘了多少根?现在小猴子和猴妈妈摘完香蕉回家,大家晚上吃了13根,请问还剩多少根?”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让学困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四、转变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唯分数论的现象比较严重,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职称待遇等相挂钩。在此教学背景下,教师只得将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数学能力好坏的标准,在教学中偏爱和照顾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不好的学困生。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转变唯分数论的教学观念和评价体系,转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提高学困生的转化上来。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成绩比较差,在班内本来就不受教师的重视,还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因此要转化学困生,教师首先要树立学困生对自己的信心,肯定和表扬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包括鼓励学困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按时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分数有所提高、班级排名有所进步、做了之前不会做的题目等。对这些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想要更好地完成学困生转化,做好学困生分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还需要认真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包括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佳等,然后针对不同种类的学困生,采取针对性的指导策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困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更好地实现学困生转化。
参考文献
[1]李迎霞.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困生辅导转化策略[J].学周刊,2019(22):28.
[2]史福明.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J].天津教,2019(12):161-162.
[3]徐长梅.探索低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J].名师在线,2018(3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