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上海地区绿色水稻常规良种繁育的质量控制

2021-09-10唐金娟

科技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繁育质量控制绿色

唐金娟

摘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水稻常规良种繁育管控措施能有效提高种子纯度、活力,降低带菌率、农药残留等质量评价指标,为绿色水稻生产提供优质常规良种。本文从各主要质量评价指标环节,阐述良种繁育基地所采取的绿色种子质量控制。

关键词:绿色;良种;繁育;质量控制

随着国家对紧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推进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松江大米等“绿色”品牌在中国绿博会上崭露头角[1],推动了绿色优质大米的生产。绿色水稻良种生产繁育需求急剧上升,因此,把控质量关卡,保持种子的优良特性,减轻种子多代繁殖后的种子退化现象意义重大。

1绿色水稻种子质量控制的内容

目前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包括种子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四项指标,虽然种子合格但是仍然可能存在质量问题。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遗传性因素在品种审定阶段已经确定,育种单位经原原种、原种[2]培育后委托给良种繁育基地或专业繁育户,繁育后1-3代为良种,常规良种繁育阶段的种子质量控制直接决定农民是否稳定增收。谢松青[3]等对420份样本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表明,3天内种子发芽率超过70%与发芽势相关,,发芽势与田间出苗率极高相关。把发芽势纳入绿色水稻种子质量标准,可以降低农民直播稻田因气候等原因造成的不出苗现象[4]。其次,种传病害影响来年病虫害发生的发生,尤其是水稻上常见的恶苗病、稻曲病、稻瘟病、穗腐病、黑粉病、白叶枯病、干尖线虫病等,因此,减少种子带菌率能降低种子进入大田生产后农药使用的次数和频率,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水稻良种种子农药残留符合绿色标准也是农民进行绿色生产的前提。

2绿色水稻良种繁育种子质量控制措施

绿色水稻常规良种繁育基本生产条件:具备农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的基本设施、检验、加工设备、品种及人员等生产条件。符合绿色水稻生产的优质生态环境,品种间有天然、或人工隔离带,适合成片种植,种植位置基本固定。

2.1合理安排种子生产及贮藏,提高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

2.1.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市民喜爱,农民生产效益高,丰产性、抗逆性等优质原种作为良种繁育品种。同时,要求育种单位提供的种源批次纯度合格。繁育基地内常规良种生产品种数量建议3-4个为宜,加强抗风险能力。

2.1.2适时调整播期

以上海地区为例,参考历年气象资料每年9月中旬大概率为连续降雨天气,根据各品种生育期特点,繁育基地内常规中晚熟品种生育天数约为150-160天,5月份下旬左右播种,成熟期在10月之后;常规早熟品种生育天数约为120-130天,5月份下旬左右播种,成熟期在9月中旬左右。因此,为避开灌浆结实期遇雨导致的穗发芽现象,应调整早品种播种期至5月下旬以后。

2.1.3及时收割运输

9月中旬开始,连续降雨天气的可能随时发生,管理人员应加强关注气象预报,结合水稻品种生育进程,及时收割烘干种子,防止发芽、霉变等种子质量问题。

2.1.4分批安全贮藏

合理规范划分种子批次,不同收获期的种子分批次贮藏,做好登记台账。良种繁育基地及时派遣专业人员对基地内的房屋、设施、设备检修,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按照种子贮藏的要求规范运营,防止病虫鼠害的发生。

2.2严格管控种子生产措施,提高种子纯度

2.2.1规范育秧田块及物资设备,防止种苗污染。

首先,专设繁种秧苗田。繁育基地在种子繁育范围内专设繁种秧苗田块,不同品种间设置隔离分区,防止种苗污染。

其次,异品种物资专品专用。在确保品种不混杂的前提下,适当节约成本。由于种子育秧过程中的秧盘、无纺布为可重复使用物资,因此,对不同品种使用的物资进行标记并设置专门存放场所。播种机、插秧机、烘干等设备无法做到专品专用的,必须严格区分品种,清洁干净,多人核查,在该品种机械操作前维持3-5分钟“种子润洗”工作。

2.2.2实施监督管理,杜绝种子混杂

繁育基地育插秧过程除了要求严格按照繁种田种子生产规程生产外,还应指定专人对育秧田、秧盘、无纺布、不同品种播种机械清洁度、入田机械洁净度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因品种多,播种机、入田机械等设备可能存在清理不干净的问题,导致的种子混杂发生。

2.2.3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去杂去劣成效

首先,合理安排去杂去劣时间和区域,防止用工荒,增加去杂去劣人员密度,不漏检、不重检,抓住杂草稻抽穗时叶形开阔,植株特点較明显容易辨认期,提高工作成效。

其次,加强临时工工人培训,提高工作成效。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短缺,从事农事操作的人员以老年人为主,接受能力差,有的不能区分繁种与大田生产,出现杂草稻、弱病株应除不除的现象。因此,繁育基地要加强对临时工工人的培训工作。

2.2.4落实栽培措施,提供优良环境。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落实早上水二次耕翻等栽培措施,减少杂草稻的发生,并且有利于后期水稻田间除草、杂草稻生长的控制,为绿色水稻种子繁育提供优良的生产环境。

2.3加强水稻绿色防控管理,减少青瘪率、带菌率及农药残留

2.3.1种植设备要先进

绿色水稻常规良种繁育建议全程机械化,机插秧秧苗根系深,植株健壮,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强,颗粒健康饱满。由于行间距统一规范,便于繁育基地人员管理。

2.3.1肥水管理要适当

繁育基地应全程遵守绿色水稻生产规程做好壮苗育秧和大田期管理,前茬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折纯量)不低于13KG,无机氮(折纯量)施用总量控制在12KG以下,减少水稻生长中后期氮肥的施用,加强水浆管理,防止群体过大、植株过高、病虫害多以及灌浆不足等问题。秧苗移栽后25天左右,水稻生长处于无效分蘖期,此时,氮肥的施用容易造成水稻“贪青”现象的发生,调整前期追肥用量,适当增施水稻专用配方肥施,撤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减少青瘪率。

2.3.2农药防治要绿色有效

首先,绿色用药。良种繁育种子严格遵循《NYT 393-2020农药使用准则》,不使用准则目录外农药,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频次,遵循安全间隔期。

其次,及时用药。防治期根据病虫害发展程度,选择用药时期。穗期防治效果直接影响水稻种子的带菌率,繁育基地应坚持穗期因时施药原则,派遣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剥查生育进程的方式,查看水稻生育期,灵活拿药用药。

最后,确保用药。规划喷雾路线,不漏喷,不遗留死角,遵循用药规范,安排好作业时间,采用大机大水量进行喷雾,确保病虫受药量。若施药后4小时内遇大雨必须立即补治,确保用药。

2.3.3绿色防控配套要完善

隔离带内种植蜜源、储蓄、诱集植物,如百日菊、茭白、香根草等,保护天敌昆虫;安装性诱捕虫装置,减少常见害虫如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田间产卵量,减少农药用量。

2.4统筹安排,确保水稻种子质量

繁育基地负责人应统筹安排,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性及责任感。除以上各个生产环节外,不忽视其他任何环节,如加强种子精选力度,落实入库、出库前种子质量自检等,保证种子水分含量及净度符合标准。

3结束语

加强绿色水稻种子繁育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种子质量,是确保农业绿色用种安全,粮食安全的大计。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质量控制是保护“绿色”品牌品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前提,因此,繁育部门要严格遵守水稻常规种子生产规程和绿色水稻生产规程,落实好繁育措施,确保种子质量!

参考文献

[1]佚名. 松江大米在中国绿博会上获金奖[J]. 上海农村经济,2019(1): 47.

[2]杜艳红,杨丽娟等. 水稻常规良种繁育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2015-4.

[3]谢松青,赵阳,王颖.种子发芽势对作物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农村科技,2019-4

[4]于金花,张俊生,李剑锋,王楠.种子标签中增加发芽势指标的探讨[J].中国种业,2006-10

猜你喜欢

繁育质量控制绿色
种猪繁育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追踪绿色的秘密
郁金香子球繁育成商品种球的研究
桂中地区“双高”甘蔗示范繁育与产业化推广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