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2021-09-10李蓉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段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

李蓉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课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有序且有效的教学计划。从而落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根本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语文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坚持阅读与写作并重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有效的阅读和写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小学语文;中段;教学策略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学习各种汉语知识和发展自己的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应用和感知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语文素养,充分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进而通过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不断改善个人情感、认知结构和价值观,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现状及意义

现状:小学阶段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重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盲目追求新颖的方式,导致学生可能无法吸收教学内容等等。如果要改变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这些不足,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破旧创新,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出发,准确认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以此为立足之本,开始教学。此外,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以实施新的教学计划。

启示: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深入阅读本文,我们才能理解其含义和情感。在掌握并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含义和情感之后,才可以流利地表达对文章的主观见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文章中。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对于多方面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延伸到自主品析单词和句子的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则是为了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更多的理解和想法,从而将这些想法付诸纸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读写的培养不可分离,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正确采用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2.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1阅读后写写自己的感受

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例如,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文本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根据自己的预习效果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也会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写作和阅读联系在一起,从而逐步提高综合能力。可以说,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和表达,这既促进了学生的文字理解水平,也在无形间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例如,当学习《花的学校》时,老师可以在课后安排作业,让学生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花卉及其他植物的环保意识,由文本所引发的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学会孝顺等等,每个人对文本的看法和见解都不同,也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创造力来源。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在文本阅读后的写作和阅读教学方法传授上多下功夫,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2阅读时汇总小标题

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的结构,指导学生总结文章各段落的标题,也就是中心思想,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此来通过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为每个段落提出小问题。例如,在《纸的发明》教学中,其中一个段落清楚地说明了造纸的具体来源,即蔡伦改善了原始纸张的质量,并最终推广到了今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该段落准备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读写能力,而且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3阅读时结合注解练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和撰写文章以及练习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想法,还能够将作者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也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时,记录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总结赵州桥的外观特征,并写下对文章内容的评价或看法。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而且还可以对评论中文章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在比较观点中引发与作者和文本之间的共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开始预习之前进行提问,从而将问题保存下来,等到课堂上适机提出,在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总而言之,在阅读过程中发表评论或记录下自己对文本疑问之处,都是有效地读写结合方式,均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中段的教学质量。

2.4基于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

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中,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二者在语文教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读写同步发展既是教学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在写作的基础上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后对课文中的某一段落进行仿写练习。例如,在学习《火烧云》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解释文章中所使用的写作方法和句子类型。在学生初步了解之后,让学生尝试模仿句子的形式和结构内容。通过这种模仿,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对文章的续写也是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教材中的很多记叙文体裁文章的末尾或多或少都会留有悬念,这为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模仿文章的主题内容,开放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以便学生可以在有趣和新奇的故事背景下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并最终实现读写能力的同步稳定发展。

2.5单元分配,结合阅读和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对教材单元中的单篇课文进行理解教学,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效果。那么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或是指导学生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课文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尝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此外,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关键词句,并适当地进行组词造句。在单元练习中,教师也可将学生在整个单元中学到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在实际运用中深化认知和理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也更能够体现出教学成果的日积月累。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从课文中学习各种知识,积累各种材料并加以运用,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教学价值。故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完美融合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娇艳.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探微[J].中华少年,2016(05):34-35.

[2]徐信信.小學中年级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7(17):101-102.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中段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如何做好德语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的迁移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