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研究与实践

2021-09-10陶新刘小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陶新 刘小维

摘要:所谓“治贫先治愚,治愚办教育”。教育对于发展经济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作为我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因其自身的特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提升贫困家庭子女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对于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贫困地区更是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贫困人口可以习得一些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本领,尽快融入工作岗位,让贫困人口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而不是只能“等、靠、要”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所谓“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完成脱贫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国共产党秉承着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理念,对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精准扶贫,一是指在人数上要精准,一家一户都不能落下;二是指扶贫任务的细化,不仅要在物质上脱贫,也要在精神上脱贫,为贫困地区寻找能够实现长期发展的途径。职业教育能够给我国扶贫工作的推进带来显著效果,既为贫困家庭提供收入来源,又促进我国的经济转型。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对于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二、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开创的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巨大成效,在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精准扶贫的方式有经济扶贫、科技扶贫、互联网扶贫、教育扶贫等,其中,教育扶贫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2015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教育扶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扶贫被认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提出要“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精准扶贫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教育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要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而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其时间短、见效快,成为了教育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职业教育,可以提升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创业能力,从而带动整个家庭摆脱贫困。

随着精准扶贫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大学者对教育扶贫的先导性作用逐渐给予高度关注,他们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学者们从宏观角度均指出教育扶贫是扶贫的关键之策,对职教扶贫与政府经济扶贫的关系研究中提出,职教扶贫可以巩固经济扶贫的成果,建立扶贫致富的长效机制,职教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的治本之策。而在研究教育扶贫的过程中,一部分学者提出贫困地区要重视职业教育扶贫,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扶贫的优势、类型、扶贫策略的探究上。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效果显现的时间要短、扶贫投入尽量要少,但是效果要很显著,因此,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帮助贫困家庭快速脱贫、是就业有着高度保障的教育类型。总而言之,迄今国内外学者對教育扶贫的研究意见多样、涵盖较广,但是对于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还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探索,在国内外诸多的文献材料搜集整理过程中,很多细节方面还有待丰富和完善。

三、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实践策略

1.加大招生范围和宣传力度

现如今,各大职业院校招生计划的范围有点狭小,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效果微乎其微。要进一步抓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就要制作有特色、新颖的招生简章,让学生受益公平、严谨的招生制度,加大贫瘠地区的范围和招生宣传力度,惠及千万贫瘠地区。

2.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一是严抓师资配备。目前,职业院校教师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校要考虑学生毕业后能为社会所用,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能力。职业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实践技术技能。

二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未来创业的可能性。学校要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撰写创新创业计划书,扩大模拟实践课堂的开设。学校要积极邀请创新创业界的风云人物来担任指导老师,给有意愿创业的同学进行指导,提高学生未来创业的可能性。

3.完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健全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我国已经建立了“助”“贷”“奖”“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经费体系。为积极紧跟精准扶贫政策的脚步,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水平,学校相关部门要配合政府意见完善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确保贫困学生能被看见,得到实际帮助,才能更好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顺利完成,就要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对制度管理、教育模式等工作方面进行创新,与时代共同进步。职业教育人员也要多关注贫困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量,以此来因材施教,保证教育扶贫的准确性。各院校要针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问题制定发展策略,提高此项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2017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融合的研究》

[2]张淼.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8,16(32):146+148.

课题项目:

沈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2020-456

作者简介:陶新(1983-)女,汉族,内蒙古人,研究生,辽宁何氏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文化艺术;刘小维(1987-)女,汉族,山东人,研究生,辽宁何氏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文化艺术

辽宁何氏医学院 辽宁省 沈阳市 110163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