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

2021-09-10郭彦峰

高考·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能力

郭彦峰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教学目标。在这其中,为了响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一种表现。基于此,文章将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策略入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引言:近些年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了一种共识。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多年以来一直忽视了地理实践教学,所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而在核心素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养地理实践力缺乏重视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制度的双重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身,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都不够,他们认为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的比重不大,所以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投入了更少的关注。在这其中,对于是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制定明确的政策或者规定,而绝大部分教师受学校政策的影响也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计实践活动中,长此以往,学生无法树立起参加地理实践活动的意识,也就很难提升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完全成为了边缘化的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

(二)评价方式较为片面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也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实践活動,但是却忽视了评价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出现了两种主要的问题。一方面,在传统教与学方式的影响下,教师完全省略评价环节,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错误性地解读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将实践活动作为一种表面形式,所以也不重视评价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片面性地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发言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进步以及创新性表现的关注度不高,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片面化的学习观念,不利于他们全面提升地理素养。

(三)缺乏实践基础

从目前的地理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实践基础。从教师方面来看,他们还在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单向的讲授法为主,甚至一些教师很少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到地理教学中,也没有组织实践活动的经历。但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现代教学能力却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炼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有组织活动的意识和能力,而当前的情况却与实践活动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就出现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无法提供专业化指导的情况;从学生方面来看,他们长期在沉闷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参与实践活动已经失去了最原始的动力和兴趣,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也就没有形成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一)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是掌握地理实践教学总体情况的规划者,只有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物质设备和课程安排等方面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学生们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地理实践力。

1.购置地理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物质基础

地理设备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硬环境。因此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设备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资金投入,购入必要的设备,不断建设适合学生实践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地理教学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2]。首先,在硬件设备方面,学校可以置办实践所需要的地理设备,在实验室中放置模型或者标本,比如地形地貌模型或者动植物标本,并配备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完成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地貌的种类,学校可以根据这一课节中的内容,为学生准备地貌切面模型,让学生能够利用这些模型分析地貌特点;其次,在软环境的建设方面,学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生专门设立地理阅读室,定期开展地理图书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2.保证地理实践时间,加强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视

除了购入必要的实践设备之外,学校还应该在政策上加以调整,保证地理教学能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在课节安排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平衡,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地减少地理教学中的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中,也能让教师在工作之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不断构建结构清晰、层次完善的地理实践活动。

(二)教师方面

1.提升地理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教师具备强劲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加广泛的教学资源渠道,通过设置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实践积极性,并为教师外出进修提供物质保障;而教师自身更应该增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在国内外先进的地理实践活动经验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渐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地理实践教学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运用地理科学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并逐渐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和应用[3]。

2.开发利用丰富的地理资源,拓宽学生的地理实践视野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坚实的物质保障,也需要有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接触到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的观念,从而改变他们不重视实践能力的错误想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丰富的地理资源,达到拓宽学生地理实践视野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国内外先进的地理实践案例进行搜集和整合,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更加系统的实践方案,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益的[4]。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收集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并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地理信息的技巧和规律,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发本土的地理资源,使学生能够以更加贴合生活的角度思考并解决地理问题。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当地的交通局网站和亲自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本地区的交通布局和区域发展情况,并找出最典型的案例说明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在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正确认识,并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3.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

针对高中生学业压力过大以及实践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实践平台,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师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应该坚持“知识迎进来,学生走出去”的原则,突破传统地理教学中将学生局限在教室中的弊端,积极利用学校的地理实验室、社会上的地理博物馆、大自然等多样的实践平台,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标。例如,在高一必修第二册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走出去,对农民工的生活及工作进行跟踪走访,分析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说明自己的看法,而且根据搜集来的材料,进一步探究促使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地理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社会上的地理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走访调查解决了地理实践问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创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当前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状况中,教师存在忽视评价环节的问题。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片面化评价形式的弊端,教师可以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将过程、结果、态度等元素纳入评价体系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地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对于发挥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来说是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的[6]。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实践档案,将学生参加的具体实践项目,所做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态度和所得结果一一细化到档案中,并在最后阶段对一个时期内的记录进行总结,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三)学生方面

1.端正学习态度,增加地理实践机会

在应试制度下,学生的思维已经形成了固定形式,他们更加关注地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对于地理实践的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地理实践活动会阻碍正常学习计划的错误性想法,这样的学习态度,就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很容易让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地理思维能力,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创新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論知识,那么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就没有理论支撑,这样也会严重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因此,学生可以创新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在课余时间积极搜集先进的地理资源,有计划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地理实践案例,逐渐增加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高效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地理实践力,设计出系统的地理课程体系,并通过开发实践资源、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培养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师雅兰、方阳阳.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71:276-278-287.

[2]王春雨、张武.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经济师,2019,05:155-156.

[3]郑安雯、黄莉敏、黄渊、易清华、杨春燕.高中生八大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3:116-120.

[4]陈炳飞.提升地理实践力品质的教学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9,28:72-74.

[5]徐国民.地理实践力培养亟须关注的四个重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07:29-31.

[6]李瑶、丁俊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4:56-58.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研究与培养-以酒泉市及其周边地区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21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能力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