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材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1-09-10连青阳

高考·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性

摘 要:高中化学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在新课标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指导教学变成学生学习材料,具有更强的自主性,教材的选择也发生了改变,教材已经逐渐变成了学材。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教材的出现构成了一种特色的教学形式。根据新课改要求,如果想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需要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其中教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高中化学教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教学;有效性

化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是将学生学习策略作为其基础学习能力之一,传统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培养其学习策略,很多教材中知识点包括多项学习内容,对化学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研究,能够优化教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基于鲁科版化学第1章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探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材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具体如下。

一、以教材为基础构建学习目标

(一)把握好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的衔接

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多模块的内容,分为选修以及必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具体涉及了多种物质特性以及反应的知识重点。而选修内容多涉及化学与生活以及相关技术,化学反应的物质特性与有机化学方面的内容。实验部分在必修与选修均有涉及。高中化学教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把握好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有效衔接,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归类,必修内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基础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情感,应该采取将其放在学科重点的位置,以及中心的位置,通过合理的教学逻辑进行设计,按照必修模块的单元组织形式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具体的学习知识进行内容设计,了解学生的學习情况,同时针对性因材施教,应用不同主题展开专业化教育。明确教学的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根据其认知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形成自主性,合作性探究的模式,主要实现多个栏目设计,形成教学单元主题的有效配合

(二)善于利用教材图表教学

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图表进行观念引导,当前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当前理论学习较为抽象,很多学生无法充分理解理论内容,而通过图表的形式能够强化有人理解的效果。对于理论性学习的策略而言,图表是重要的应用工具,通过概念图的应用可以将频率较低以及利用不变的理念纳入图表中。比如一些化学反应的概念公式,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各个概念点的基础上,展开延伸、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理解,以元素周期表为基础进行反应方程的特色化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概念之间的关联,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强化了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根据多位教师研究结果显示理论性教学,概念图引导的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很多教师当前应用的概率较少,因而这方面需要强化。

(三)充分运用教材的学习栏目

在进行鲁科版第一章化学教学过程中,理论性的内容具体应用较少,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足,而通过教材中学习栏目的设定可以让学生能够针对性地认识到,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如不同物质的明确特性以及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机理。将理论性的知识在学习栏目中体现,将其作为重点组成部分,奠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综合提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认识到不同物质各自化学特性的基础上,了解到化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四)依托新课程教材内容教学

以新课程教材为依托进行教学,就是要注重对于传统教材内容的整改,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重点落在教材的讲解,多分析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以新课程为依托就是通过加入适当的活动和科学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理解,而并非采用传统机械化的方式记忆背诵,注重探究知识背后的内涵,将诸多化学知识的概念原理以及反应活动活动或者是一些形象化的方式来展示,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相关软件,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的思维了解知识内涵,提升注意力,发散其思维,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改变一种传统的纯文字叙述方式,实现知识原理以及实践活动的结合。

比如在讲授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过程中,可以准备相关的含有化合物的物质,让学生充分了解发生的变化,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咬苹果,观察颜色的具体变化,同时对现象进行记录,同时通过自己的观察,明确导致变化的原因,找到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从而使其充分掌握主要物质的性质以及原理,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能够让人体吸收的化合物的类型,以及防止各种化合物变质的主要途径,从而有利于苹果汁的保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留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可以显著改善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以学生为根本,确定其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的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变化带来了学生地位的变化,新课改倡导新的学习理念,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自身主体的模式,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体现“以人为本”,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其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将其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同时与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探讨,让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其表达以及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对于教科书的依赖,以及教参的模式,教材教学过程中从多为角度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思维上的碰撞,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

比如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一部分的内容,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预习,让其利用课余的时间,搜集相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绿色化学方面的概念,在了解到环保需要关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式学习的形式,进行课堂上的合作分享,同时通过小组辩论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整合,在课堂上,设置相关的辩题,如化学对人类的益处以及害处的辩论,这种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情绪,同时有利于教师的解放,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化学教材设计和开发中,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注重尝试加入利于学生关注身边容易忽略的知识,比如各种化学物质以及反应等,将其作为知识,用容易理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讲究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在课堂中,应该注重讲解方式的生动性,采用平等的交流模式,让学生能够体现自己的想法,而并非以传统的越级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思想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讲解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通过自主试验的方式,发现具体化学物质存在的反应,改变传统单一记忆的学习模式,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教师不能用传统单一的讲授式学习方式,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靈活性,引导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模式不能固定死板地进行教学引导,如可以通过将反应物质动态化呈现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加感兴趣。积极探究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沟通,寻找新的解决思路,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动手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真正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三、重视实践能力,展开课程实验

实验是化学学科学习中的关键内容,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实践能力训练十分关键,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其综合观察和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认知态度,掌握正确的实践方法。根据具体化学实验的要求,严格执行标准,遵循不同的设计理念展开实践教学,依次展开各项内容,从定量到定性的顺序展开化学实践的设计逻辑,按照不同的主题展开实验任务,让学生充分掌握实践技能,使得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科学训练方法,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提升学习的趣味,将较难掌握的知识构建成一种多元化的呈现模式,让学生体验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更加有趣的形式,让学生记忆更加长久符合人的记忆规律,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将具有重要意义的画面记录下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现在,信息技术编程视频或者是照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对于实验具有更好的印象。传统的题海战术较为枯燥,学生往往无法长期坚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性进行体育训练,让学生从大量的习题中解脱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积极思考,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利用网络资源关注当前的学科前沿,让学生体验到学科教学的魅力,对化学学习有更深入地认识。

比如在学习二氧化氮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分组设计实验,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具体途径,根据已有的调查资料,进行各项试验安排。让学生通过自主试验的方式了解到二氧化氮的一些性质,所涉及的试验包括(一)二氧化氮直接溶于水;(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再向试管内通入氧气;(三)二氧化氮边溶水边通氧气,通过试验的最终结果,让学生得出相关预设的结论,对于失败的试验,讨论导致试验失败的最终原因,同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因素进行必要的控制,以得到最终的正确结论。

四、利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有机整合

而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用虚拟的网络呈现模式,能够实现实验过程的生动化,缩小了实验以及理论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具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满足了多方位的实践能力。学生触景生情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魅力。这种情境教学也完成了教学学科的迁移,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实验意识,提升了整体操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习惯。

比如在讲解氯化钠的知识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动态演示展现。将氯原子以及钠原子的结合过程动态展示,将抽象的思维向形象的转化,电子扩散以及在外部的结合更加生动,钠离子在化学原理下发生相关的反应,发生了特性的变化,通过直观的形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缩小知识以及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其更容易接受。

结束语

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能够使学生真正提升对于化学的兴趣,化学学习效率也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范围,师生之间保持平等,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展开平等自由的对话。允许学生自主思考大胆表达,教师主动提供学科学习的科学方法,强化对于其的指导,让其了解到学习过程中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科内容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存储在记忆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志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高考,2020(21):57.

[2]董振龙.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12):108.

[3]韦应虎.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新智慧,2020(03):50.

作者简介:连青阳,68年12月岀生,男,汉族,福建省大田县,中学高级,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性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