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稠油吞吐末期提高油汽比技术研究与实践

2021-09-10陈洪艳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2期

摘要:小洼油田东三、沙三段为典型降压吞吐开发油藏,目前平均吞吐13.3轮,油井低压低产,地层压力仅为1.8~2.5MPa,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3.7%。在量化剩余油研究、刻画分布规律和开发效果再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分类评价-井位优选-方案优化”一体化流程,通过分层注汽、投球选注、水平井选点注汽、多介质辅助吞吐提高吞吐末期油汽比。

关键词:吞吐末期、多介质辅助、提高油汽比

1  油田概况

洼38块含油面积1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224万吨,为深层特稠油油藏,油藏埋深1240~1430m,原油粘度3430~50800mPa·s,主要发育三套含油层系,其中东三、沙三段为典型降压吞吐开发油藏,覆盖地质储量2148万吨,开发方式为整体蒸汽吞吐、局部蒸汽驱。

目前吞吐区域油井366口,开井194口,日产液3057m³,日产油329吨,综合含水89.2%,采油速度0.52%,采出程度31.1%。

2  存在的问题

2.1 高轮次吞吐阶段,储量动用不均

洼38块主力吞吐区块的东三、沙三段均处于吞吐开发末期,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3.7%,平均吞吐13.3轮,油井低压低产,地层压力仅为1.8~2.5MPa。从平面上看,吞吐加热半径有限,油井周边剩余油饱和度低,但蒸汽未能波及到井间地带,剩余油较多。从纵向上看,受油层厚度大,层内非均质性影响,纵向动用不均,差异大,油层中下部动用程度较低,剩余油多。

2.2 典型吞吐区块吞吐末期开井率低

统计基础井网井油井,平均单井吞吐11.9轮,其中10轮以上井226口,占比59.0%,油汽比由0.9降至0.3,部分井注汽达到20轮以上,油汽比低至0.1,受经济效益影响,目前区块由于低压低产关井占比36.6%。

受注汽轮次高影响,井况逐年变差,因套变及井下事故关井占比35.5%;修复工作量大,作业措施费用较高,复产难度大;长期注汽吞吐生产,固井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管外窜槽等安全隐患大。

3  “分类评价-井位优选-方案优化”一体化流程改善吞吐效果

以地质体精细研究及开发效果再评价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油藏开发实践,提出了以评价研究、井位优选、方案优化为主的提高吞吐油汽比方法。

建立正常吞吐井的盈亏平衡的数据模型:

E支出=C作业+C注汽+b+Q产量×(掺油比×每吨稀油成本差价+吨油处理费+折旧折耗)

其中:

b ……每天单井固定投入费用

Q产量 ……预计单井每天商品量

C作业  ……预计单井作业费

C注汽  ……预计单井注汽费

3.1 量化剩余油研究,刻画分布规律

沙三段平均油层厚度20~100m,井距100m,主体部位局部加密为70m,采出程度相对较高,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在边部富集;吸气剖面及饱和度测试显示,纵向上受油层厚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和蒸汽超覆影响,纵向动用程度差异大,根据吸汽剖面显示,剩余油主要在下部富集。东三段平均油层厚度10~30m,井距100m,平面上井距大,剩余油分布在井间及边部,据吸汽剖面显示,纵向上动用差异不大。

3.2 加强单井效益评价,不断改善老井吞吐效果

針对典型吞吐区块吞吐末期的井,按照“提有效、改低效、限无效”的工作思路,通过热采稠油效益评价找准低效原因、控制低效投入、加强低效治理,指导制定各种注汽增产措施。通过优化“注汽位置、注汽层段、注入介质”,改善吞吐效果。

分层注汽、投球选注改善纵向动用不均,优选合采及长井段油井,结合吸汽剖面分析纵向上动用状况,针对不同井况采用适宜的分层注汽技术,对隔层大于3m油井采取分层注汽,通过配注阀调节,加大非主力吸汽层注汽量;对于隔层小于3m无法实施卡封油井采取投球选注方式,封堵优势大孔道,改善纵向动用不均,年实施10井次,年增油0.2万吨。

3.3 多介质复合吞吐改善开发效果

气体具有膨胀补能、调整剖面、扩大波及的共性,同时二氧化碳具有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度,氮气具有保持地层压力、隔热提高热利用率的特性机理。在原油粘度大、油层厚度大、采出程度相对较低难采区块实施二氧化碳降粘补能,在油层厚度大、层间差异较大,同时由于井况原因无法实施分层注汽(投球)的沙三段油井通过氮气、多元热流体缓解蒸汽超覆,调整剖面,扩大波及,提高动用程度年均实施气体辅助吞吐30井次,年油汽比由0.22升至0.26。

3.4 水平井选点注汽改善开发效果

通过产液剖面及饱和度测试结果,分析水平段动用状况,开展水平井选点注汽提高动用程度,年均实施9井次,年增油0.14万吨;同时,深化各小层潜力评价,加大层间、井间剩余油挖潜力度,针对各主力小层开展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年均实施20井次,年增油0.35万吨。

4   结论及认识

(1)量化剩余油研究,刻画分布规律是提高吞吐油汽比的基础。

(2)分层注汽、投球选注、水平井选点注汽、多介质辅助吞吐是提高油汽比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凤君等.稠油热采优化组合注汽技术研究[J].河南石油,2006,20(4):44~46.

[2] 余婧.多元化开发改善洼38块吞吐后期开发效果[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7:79~81.

作者简介:陈洪艳(1986-),女,辽宁省盘锦市,硕士研究生,现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中油辽河金海采油厂,辽宁  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