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于“度”,催生线上教学新活力
2021-09-10曹海浪
曹海浪
摘要:在教育部 “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教师变主播,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这既是一次应急教学,也是一次混合式教学的推动。特殊时期对教学提出新的改革和创新诉求,面对线上教学的诸多挑战,我们的老师以此为契机,大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启学习共同体,聚焦云课堂,共话线上教学新样态。
关键词 线上教学;新活力;平面设计;专业图形;创意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22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实现“停课不停学”的主要途径。相较于传统教学而言,线上教学能够打破时间限制与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进度,但同样也受锢于时空——在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的场景中实施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设计、言语表达、情绪把控等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丰富教学过程,催生线上教学新活力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度”。
一、线上教学应聚焦于温度
教学的温度隐藏在细节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
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还是教学任务的安排都应当力求有温度。以平面设计专业图形创意课程线上教学为例,教师应努力把直播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
例如,课前精心录制微课,鼓励学生进行“课前全景自学”,并通过课前学习反馈,适当调整线上教学安排。同时,录制知识胶囊,便于学生课后回放学习。
再如,选取学生提交的设计作品,通过软件制作成电子稿,并模拟相关应用场景。在课堂初始的讲评作业环节,首先呈现学生手稿图片,从技法、理念、呈现效果等方面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点。接下来,为学生展现电子稿及图形应用于招贴、手提袋、T恤等不同场景的效果,点燃学生的热情,启发学生创意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度。在教学直播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连麦问答、游戏互动等方式突出学生的存在感,此外,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便利,邀请专家加入课堂,变“独教”为“协育”。
二、线上教学应聚焦于深度
线上教学的深度最终指向的是学科本质和学生的内心深处(情感、思维),因此,有深度的教学应该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给予学生能自由发散思维的开放性话题。
例如,在讲解图案的定义时,教师在完成理论解读、举例分析等一般知识点传授过程后,结合时事热点,以余文乐潮牌新款卫衣上的辱华图案为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对图案的理解。以热点话题淡化课堂的枯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深化剖析知识点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帮助学生提升设计素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再如,在为学生解读“环保”这一设计命题时,可引入瑞典环保少女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发表对这位同龄人的看法,同时为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及中国为环保事业所付出的努力(沙漠治理、垃圾分类等)。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积极关注时事、主动收集素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又如,在设计课程任务、每节课作业时,教师也可结合时事热点,比如“采用正负形、异影图形、矛盾图形等任意表现手法,完成抗疫主题图形设计”。
三、线上教学应聚焦于力度
线上教学的力度应是贯穿于线上教学的全过程。英国专家怀特海强调,人的智力整体发展和局部知识的学习均要经过“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结合图形创意课程的特点,教师着力构建三个教学阶段:课前全景自学—课中针对性教学—课后综合延伸。其中,课前全景自学包括了微课学习、极致反馈和深度分析,这一阶段应力求“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之后,教师可通过所获得的学习反馈,筛选疑难知识点,纳入线上教学。此外,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投入的理性与感性同样讲究力度。90分钟授课时间,若教师若主次不分,把所有知识点都当成重点来讲,容易引起学生思维混淆。若只是平淡机械地照读课件,则很容易演变成催眠作用。
线上教学通过对资源、空间的规划,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但其过程中的监管也需讲究力度。一方面,线上教学仍存在缺乏学习氛围的弊端,面对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助教、接龙签到等方式加强监督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科学控制线上教学时长及作业量,切忌教学过度。教师应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居家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时代,线上教学的广泛开展已催生出“全学习”时代的来临,如何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课堂,让线上教学焕发出新活力应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当以积极、主动、包容的态度面对在线课程中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为平面设计线上教学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洪亮、于卉、荆文明. "图像图形设计与制作"课程线上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J]. 数字印刷, 2020, NO.206(03):53-56+62.
[2]陳君.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 NO.570(02):92-93.
作者简介:曾庆鑫,女,1996.12.03,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湖南省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