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与“所有人”

2021-09-10王士强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个体性世界性民族性

王士强

摘要:吉狄马加的长诗《迟到的挽歌》是写给自己父亲的,具有个体性、私己性,而同时也具有公共指向和普遍意义。全诗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质,也有明显的人类学意味、世界性特征,既是写“一个人”同时也是写“所有人”的。诗歌具有引起人的共情、共鸣的能力,对于人类打破区隔、共享价值、减少分歧、增进理解、慰藉心灵等方面有其独到作用,诗歌在现实层面“无用”但在更高层面确有“大用”。

关键词:吉狄马加;《迟到的挽歌》;个体性;民族性;世界性

吉狄马加长诗《迟到的挽歌》的副标题是“献给我的父亲吉狄·佐卓·伍合略且”,是写给自己父亲的。他的长诗素有题材重大、开阔深沉的特點,在此之前,有关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大河》),有关于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的(《我,雪豹》),有关于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的(《死神与我们的速度谁更快》《裂开的星球》)……它们所处理的问题均较为宏大,有着明显的社会性、民族性、人类性意义。这一次吉狄马加的关切点似乎有些变化,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重大”,他写的是一个人,是“我的父亲”,但实际上不止于此,其所写并不仅仅是个人、私人意义的,这个“父亲”不只是生理、血缘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家族、民族、精神、文化意义、人类学意义上的。因此,《迟到的挽歌》在吉狄马加的长诗谱系中是有连续性的,其主题也堪称宏大、重要。

1

《迟到的挽歌》所写有着具体所指,指向一个逝去的个体生命,但其内涵显然要更为丰富,整首诗有着鲜明的民族(彝族)文化特质,也具有明显的人类学意味、世界性特征。事实上,作为诗人的吉狄马加向来便有多重的文化身份和面向:从个体出发、以个体为重(对个人价值与尊严的推崇,尊重生命,人道主义);民族、种族烙印(“彝人之子”“彝人歌者”);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华夏文明、东方文明本位,爱国主义,汉语诗人、中国诗人);世界性(世界视野,生态主义,文化冲突,文明谐和)……《迟到的挽歌》是在此基础上出发、前行的,有着复杂而深沉的关切,是吉狄马加对自己何所从来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民族根性、文化传统、精神原乡的致敬与重新发现。

《迟到的挽歌》在结构上可谓匠心独运,它以“父亲”去世为起始,以火葬为结束,有一条隐而不彰的叙事线索,在此过程中展开了对“父亲”一生及对家族、民族历史的整体性观照与重述。整首诗看起来是在写死亡,但更是写新生,写生命的庄严绮丽与生生不息,“你的身体已经朝左曲腿而睡/与你的祖先一样,古老的死亡吹响了返程/那是万物的牛角号,仍然是重复过的/成千上万次,只是这一次更像是晨曲。”“这或许是另一种生的入口/再一次回到大地的胎盘,死亡也需要赞颂”,在生与死的维度上来观照生命,才能真正发现其真谛、价值与意义。诗里面,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成长、恋爱、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告别人世等的诸多阶段,体现着一种英雄主义精神:“那是你的铠甲,除了你还有谁/敢来认领,荣誉和呐喊曾让猛兽陷落”“虽然你穿着出行的盛装,但当你开始迅跑/那双赤脚仍然充满了野性强大的力量。”这种英雄主义由来已久、不可或缺,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它的本质是一种生命意志、生存意志,体现着与天斗、与地斗、艰难求生、逆境图存的精神,它是与生命的本质力量相联结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神性特征,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文化根脉、史诗传统等密切关联。

当然,“勇士”“英雄”的品格绝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面,而必然具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你在勇士的谱系中告诉他们,我是谁!在人性的/终结之地,你抗拒肉体的胆怯,渴望精神的永生。”他们必然有着“对生的意义的渴望”。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仅属于个体,同时属于群体、部落、民族、种族、物种的心理定势和精神构型。这其中的一个核心品质便是自由,“口弦”表达“自由的意志”:“只有口弦才是诗人自己的语言/因为它的存在爱情维护了高贵、含蓄和羞涩。”这里面表达了对爱情、对个人主体性和自由意志的推崇,自然也是对于人、对于生命之自由的维护。诗中写道:

如果不是哲克姆土神山给了你神奇的力量

就不可能让一只牛角发出风暴一般的怒吼

你注视过星星和燕麦上犹如梦境一样的露珠

与身俱来的敏感,让你察觉到将要发生的一切

那是崇尚自由的天性总能深谙太阳与季节变化

最终选择了坚硬的石头,而不是轻飘飘的羽毛。

“英雄”作为一种外在身份,其精神内核则由自由、勇敢、信义等构成。“你是一颗自由的种子,你的马始终立于寂静/当夜色改动天空的轮廓,你的思绪自成一体/就是按照雄鹰和骏马的标准,你也是英雄/你用牙齿咬住了太阳,没有辜负灿烂的光明/你与酒神纠缠了一生,通过它倾诉另一个自己”,写出了一种充满动能、热量、意志与欲望的生命状态。自由意志、英雄品格,以及多情、仁爱、信义等构成了“父亲”精神结构中熠熠生辉的品质。

这些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彝民族特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写照,有典型的中华文化、东方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跨越种族、国家而为全人类所共有,诗中所写也具有了人类学与世界性特征。《迟到的挽歌》中有着众多彝族文化的图腾与印记,这是浸润在吉狄马加血液深处、犹如胎记一般的存在:

那是一个千年的秩序和伦理被改变的时候

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生活与命运双重的磨砺

这不是局部在过往发生的一切,革命和战争

让兄弟姐妹立于疾风暴雨,见证了希望

也看见了眼泪,肉体和心灵承担天石的重负

你的赤脚熟悉荆棘,但火焰的伤痛谁又知晓

无论混乱的星座怎样移动于不可解的词语之间

对事物的解释和弃绝,都证明你从来就是彝人。

这种对于民族身份的宣示和强调在吉狄马加的诗中是一以贯之的。这里所写其实也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发表于1985年的《自画像》的延续和回响:“啊,世界,请听我回答/我—是—彝—人”,凸显了吉狄马加作为彝族诗人、民族诗人的一面。当然,如前所述,他的诗在民族性之外,同时有着明显的中国性、世界性,这些品质的多位一体已然成为诗人吉狄马加的招牌式特征。在《迟到的挽歌》中,许多的场景不仅是具体、写实的,而同时也是抽象、自古皆然的人类学场景,比如诗中所写颇为神圣、庄严、具有仪式感的葬礼:

哦,英雄!你已经被抬上了火葬地九层的松柴之上

最接近天堂的神山姆且勒赫是祖灵永久供奉的地方

这是即将跨入不朽的广场,只有火焰和太阳能为你咆哮

全身覆盖纯色洁净的披毡,这是人与死亡最后的契约

你听见了吧,众人的呼喊从山谷一直传到了湛蓝的高处

这是人类和万物的合唱,所有的蜂巢都倾泻出水晶的音符

那是母语的力量和秘密,唯有它的声音能让一个种族哭泣

那是人类父亲的传统,它应该穿过了黑暗简朴的空间

刚刚来到了这里,是你给我耳语说永生的计时已经开始

哦,我们的父亲!你是我们所能命名的全部意义的英雄

你呼吸过,你存在过,你悲伤过,你战斗过,你热爱过

你看见了吧,在那光明涌入的门口,是你穿着盛装的先辈

而我们给你的这场盛典已接近尾声,从此你在另一个世界。

这里面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这一个”的、“我的父亲”的火葬,而更是一个英雄、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其中包含了种族、母语、人类等等的多重因素,体现着“人类父亲的传统”。而全诗的尾句“哦,英雄!不是别人,是你的儿子为你点燃了最后的火焰。”令人动容,也具有文化的象征意味、震撼力量和丰富的诗性空间。

2

长诗《迟到的挽歌》是对“父亲”人生的一次回望,也是对生命的一次礼赞,它是主情的、感性的,包含了世间至为深挚、浓烈的感情,它经过了长时间的沉积、酝酿、发酵才喷薄而出。它又是思辨的、理性的,包含了生存史、民族志、人类学等的多重视野和巨量内容。由此,这首诗具有了一定的史诗性质,它是一个人的史诗,而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史诗,甚至也是关乎全人类的一首史诗。它是具象、个别的,同时又是高度概括、普遍的,吉狄马加似乎同时具有两副笔墨、两种视角,其一是行走在大地上、体贴入微、具体生动,其二则是飞翔于高空,俯瞰世间,跨越时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两者之间几乎是无缝对接、浑然天成的。这样的能力是与诗人超乎寻常的感受力、洞察力、阐释力密不可分的,也构成了吉狄马加诗歌独一无二、招牌式的风格特点。

吉狄马加具有将极微小与极宏大、极特殊与极普遍直接连接的能力,他的创作鲜明体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道理。早在1990年的创作谈《我与诗》中,吉狄马加便曾有过这样的自述:“我在创作上追求鲜明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我相信任何一个优秀的诗人,他首先应该属于他的民族,属于他所生长的土地,当然同样也属于这个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也不会存在不包含个性和民族性的所谓世界性、人类性,我们所说的人类性是以某个具体民族的存在为前提的。”[1]2009年,他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的演讲中对“民族”与“世界”有着如此的阐述:“我认为,传承和延续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承,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和诗人,如果你离开了你的民族的心灵和灵魂,你就不可能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从而真正表现出你的民族的伟大精神世界。我们阅读历史上这些大师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具有自身的民族的色彩,同时又具有超越时空和单一民族的人类意识,他们的作品是个性和人类普世价值高度统一的光辉典范。”“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民族的作家,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正在发生剧烈变革的时代,我们不能作为这个时代的旁观者,我们必须是参与者和行动者。我们只能洞察我们民族的历史,我们民族的文化,洞察这个时代发生的一切,我们才有可能描述和呈现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作家都是人类文明的儿子,吸收所有人类文明的伟大的成果来武装自己,来丰富和强大自己,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真正站在了世界文化的高地上,才可能具备高远的眼光,才可能书写出我们民族的新的壮丽史诗,才可能用文字描述出我们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2]他2017年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徐志摩诗歌艺术节论坛上的演讲也以“个人身份·群体声音·人类意识”[3]为题。显然,吉狄马加对个体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的相关问题一直有着深入而辩证的思考,而他自己长期以来的诗歌创作,也正是对于上述观念、立场的生动实践。

所以,《迟到的挽歌》是写给“一个人”的,却也是写给“所有人”、写给世界的,它面对的是全人类,是人类文明。它既是挽歌,也是赞歌,悼挽亲人、长者的逝去,同时也颂赞生命的不屈、文化的不灭。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沟通和连接,让全世界的人有了某种“共情”,找到了共通、共同的东西,从而具有了交流、对话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诗歌的确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人们常说诗歌是“无用”的,又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诗歌之“用”当然不能仅仅从现实的、功利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但是,如果从人类打破区隔、共享价值、减少分歧、增进理解、慰藉心灵等的角度,诗歌是的确可以发挥作用的,而且很多作用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一定程度上这或许正是诗之“大用”。吉狄马加显然是明了诗歌的这种“大用”并对之抱有热切期待,且一直为之而努力践行的:“在我们这个危机和希望并存的时代,诗人不应该只沉湎在自己的内心中,他应该成为,或者必须成为这个时代的良心和所有生命的代言人。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诗人作为个体生命的独立写作,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而诗人如何去表达其内心的感受并克服其自身的危机,都将是诗人个人的自由。但是无论如何,特别是在当下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世界,诗歌依旧是人类心灵的庇护所这一基本事实并未改变,而诗歌应该在提高和增进人类精神重构方面有所作为。诗人是人类伟大文明最忠实的儿子,我相信,今天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不同地域的诗人,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对话,都将发挥出永远不可被替代的重要作用。”[4]诗人之为“时代的良心”“所有生命的代言人”“人类伟大文明最忠实的儿子”,自然,诗歌是有大用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吉狄马加还曾将诗歌与“人的全面解放”联系起来,他论述道:“诗歌的神话和乌托邦,将把物质生产的最后目的与人的全面解放联系在一起,物质生产的劳动,不再是对地球资源無节制的消耗,更不是对人的积极的生命意义的消减。诗歌不会死亡,特别是在一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诗歌必然会闪现出更为灿烂的精神光芒。只要诗歌存在一天,它就会鼓舞人类为不断创造不朽的精神和神话,为我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平等、尊重人权、尊重信仰的明天而共同奋斗!”[5]其中所描绘的或许可以说是一种远景和理想,有着崇高而迷人的光彩,而同时,却又可以作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构成日常努力的依据、目标和方向,一定意义上实现着“诗”与“远方”的两相结合。

回到《迟到的挽歌》,其所写是“一个人”,却同时包含了“所有人”、全人类,或者说,它写了关于“所有人”的某种处境,却又是以“一个人”为基础和前提的。诗本“无用”,亦有“大用”,于此有着鲜明的体现。优秀的诗歌,无不是向诗之“大用”的趋近和聚拢。

[注释]

[1]吉狄马加:《我与诗》,原载《中国文学》(外文版),1990年第3期,转引自吉狄马加诗集《吉狄马加的诗》(中英对照),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63页。

[2]吉狄马加:《多元民族特质文化与文学的人类意识——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班上的演讲》,《为土地和生命而写作——吉狄马加演讲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第120页、第122页。

[3]吉狄马加:《个人身份·群体声音·人类意识——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徐志摩诗歌艺术节论坛上的演讲》,《星星·诗歌理论》,2017年第8期。

[4]吉狄马加:《诗人的个体写作与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共同责任——寄往第二十一届麦德林诗歌节暨首届全球国际诗歌节主席会议的书面演讲》,《吉狄马加演讲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251-252页。

[5]吉狄马加:《诗歌:通往神话与乌托邦的途径》,《青海日报》,2013年8月9日。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个体性世界性民族性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浅析足球意识
传统春节视觉意象设计理论问题思考
如何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
海德格尔存在论源头新发现
个体化时代与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定位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