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请善待日常课

2021-09-10陈俊辉

教学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一节课公开课文本

陈俊辉

作为一个在一线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深感忧虑与困惑,在当下越来越浮躁与功利的时代,语文教学也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语文教学也随之变得浮躁与功利,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本真,也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公开课、优质课等大型课例上,更多的大面积表现在日常课上。日常课的诟病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诟病之一:缺乏有效的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谁都知道的。也许是因为要上公开课的缘故,许多教师比较重视公开课的备课工作,可是在许多的日常课上,我们发现较多的教师其实是备课不充分的,没有把教材读厚,也没有把教材读薄,课前只是匆匆把课文读过了一遍,按照教案或教学用书去上课。许多教学设计全然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水平,在课堂上一味照搬教案。我想,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在低效、甚至无效之中徘徊,这不得不说与教师的无效备课有莫大的关系。怎样做到有效备课呢?特级教师徐金国老师说:“教师备课要做到‘三读’,即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备课时,必须做到读厚教材,读进教材再读出教材。”所謂读厚教材,首先是教师要通过读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材编写的意图。其次是大量搜集和查阅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只有教师在备课中进行大量的阅读查证,上下求索,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只有课前认真阅读和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才能真正做到知人论世,正确解读文本。所谓读进教材,首先是教师自身要努力沉潜到文本中去,对文本要倾注自己的感情,敢于表达和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是教师要努力透过文字读出文本背后的内容。“读进”教材最好的做法就是,拿到一篇课文,自己仔细读上三遍,然后思考四个问题:文本应该写了什么?文本究竟写了什么?作者这样写为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得的?等到四个问题思考有了大致的答案,这时再去查阅各种资料,看自己的解读与编者的解读有多大的差异,怎样的解读才最符合作者的本意,最适合学生接受,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所谓读出教材,首先是从教材出发,读进教材、读透教材的基础上,解读一篇文章,教师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究竟怎样的解读才是最恰当、最适合学生,怎样的解读更富有创新。只有这样读厚教材,读进教材再读出教材,备课才有成效,这也是教师上好日常课有力的保证。

诟病之二:缺乏有效的训练

有的教师课前根本不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也没有安排有效而科学的训练,讲到哪算到哪。导致目前许多语文课堂长期在低效、甚至无效之中徘徊。我们可以这样想,虽然公开课可以衡量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个性,有参考价值与借鉴价值,这里我绝没有贬低、否定公开课的意思。但是公开课毕竟在平时学习之中只是占据很少时间,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语文素养的形成要靠平日长期的积累与训练,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哪来的台上的三分钟?”日常的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一些课堂上的训练目标既不明确,也不科学,大部分时间教师都在零碎地问,泛泛地问,教师的课堂话语太多,在课堂上不讲究美感,不讲究铺垫、照应,不进行交代与过渡,不进行有力的课堂小结,不进行深刻优美的讲析。有些日常课不重视时间效益,教学环节分配的时间不够合理,有时还经常性拖堂,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语言教学的材料,天然地存在于每一篇课文中。课堂上对形式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予,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人文的熏陶。许多日常课上众多的提问与学生的课堂活动只是集中在“教懂”二字上,“利用课文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极其重要的教学设计理念仍然只是停留在理想的境界之中。从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来看,教懂课文不是目的,培养与训练阅读分析语欣赏的能力才是目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能力从何处来?就是要靠日常课的训练与积累。那种漠视训练,训练不科学或不合理的做法实在要不得。

诟病之三:缺乏有效的反思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但是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的话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无止境,要教到老学到老,教学不能满足,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其实,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过自己,这一节课自己教了什么知识给学生?训练了学生什么能力?有没有熏陶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没有落实“三维目标”。就目前的语文课堂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很少进行教学的反思,似乎认为这只是公开课的专利,因为公开课有教师或领导、专家的评课,平时上课没有评课。因此,许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只是流于形式,教案上的反思只是寥寥数语而已,课后也没有深刻反思自己这一节课这样上对学生有效吗?这样设计的训练科学、合理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的这节课的成功点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又再哪里?如果能够经常这样反思,把它整理下来写成文,并且做到持之以恒,相信对教师日后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绝对有帮助。怎样反思?方法有很多。例如记录下自己在课堂上成功的做法,那些地方做得可圈可点,也可以反思自己这一节课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怎样,有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用语是否合理、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师生互动的效果如何等等。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认为,做最好的老师,就是要先做好自己,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这一节课和上一节课比,永远的比下去是最好的进步方式之一。他还提到,教师要每天做好“五个一工程”,即每天写一次教育教学心得,每天上好一节语文课,每天抽时间认真读一次书,每天找学生谈一次心,每天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次反思。我想,只要我们的日常课能够经常这样的反思,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又何愁提高不了我们的教学、教研能力呢?

尽管日常课有这样或那样的诟病,但是只要我们重视它,善待它,端正态度,总是可以找到方法解决的。我想到于漪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想到这,我深感作为教师肩负的责任是如此的巨大,而这种艰巨的责任更多的体现在日常课里。因此,我想说:老师,请善待日常课!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阳山中学  513100

猜你喜欢

一节课公开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