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研究
2021-09-10潘雪玲
潘雪玲
摘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校整体校风的形成,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不断进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促进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年级;德育教育;途经
前言:
体育课的设置不仅仅为了身体锻炼,作为教育实施主体的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课程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中心来考虑教学安排,设置合适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目标,要将德育教育和体育实践活动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德育品质。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拥有正确的观念是课堂能够正确发挥其本能的最大前提。首先教师应该要意识到在学校教育中体育的地位,其作用对学生来说不亚于任何主科课程。其次教师应该有一个智育的观念,抛弃过程德育与体育没有联系性的观念,要把德育和体育可以共同发展的观念充分在体育课堂上落实。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一个身体和价值观快速成长的阶段,周围的环境以及思想观念是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体育课的实践活动以及德育教育充分满足了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体育教学内容来实行德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
二、融合教材,发掘体育中德育教育
教材一直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和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观看亚运会简介以及田径赛的视频,提高学生的国家观念、团体观念以及体育精神。在“体育游戏”里安排看“图纸”施工、比谁起动快、障碍赛跑、“8”字迎面接力争取胜利、摸线比快、十字接力、谁的耐力好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体育竞争精神。在“队列队形及徒手操”内容里安排队列训练活动,有利于学生锻炼团结合作,互相鼓励的精神。
三、体育实践教学中及时融入德育内容
体育课内容多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呈现,活动过程中总有各种的情况发生,教师需要在各种情况下正确引导学生处理问题,塑造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体育课堂上“特殊情况”具有极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处理方法中所涉及的德育内容,鼓励学生对这种情况发出个人意见,然后做出评价以及指导,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对学习接收能力差的学生做出及时的正确示范引导,选取恰当的方式,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体育课产生反感。
例如,在进行《篮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同学展示打篮球的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旁边指导学生进行有质量的练习,以此可以对学生灌输“做事情应该注重技巧和质量,而不是盲目地机械训练”的做事方法,从而达到在体育课里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再或者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小比赛,比如体育老师喊出指定篮球动作,然后同学即时做出该动作,然后互相评分。游戏过程中有学生会动作不规范等现象,在这样一个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的道德精神。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四、掌握学生心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教学并行
小学生高年级阶段正处于一个个人意识强烈的阶段,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即时应对各种特殊情况,并运用合适的德育内容进行指导。在这个年龄阶段,有些同学会比较心理脆弱,在體育活动过程中表现不如意的话,心理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应对这种情况,即时给予这一类学生鼓励,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个情况。再或者在体育活动中总有一些磕碰,过于敏感的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挑衅或者不尊重,这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以友谊第一的体育精神看待这种身体接触。与此同时,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集体感的身体活动,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竞争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并要求学生自觉服从运动规则,按照集体的共同义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武术基本动作“五步拳”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因为平常少运动,肢体协调方面能力比较弱,所以练习武术动作的时候就会出现动作不规范,动作模仿不准确以及记不住动作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估计高年级学生的情绪感受,给予合理的指导以及开解。与此同时还应该严肃要求其他同学应该正常对待同学,不允许嘲笑等不良行为,鼓励同学之间应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教师可以安排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去帮助肢体不协调的同学,以此让学生之间培养合作、互帮互助等优良品德,从而达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结合组织教法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上总有一些组织活动,如队列、队形的调动以及团体比赛,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类的组织类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等精神,并以此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在队形调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和集体之间协同合作观念,以及集体意识。或者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设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以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从而培养团结友爱和互相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将组织活动的教学方法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大程度地提高的德育教育的质量。
总结:
总之,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手段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两者的有机渗透。另外,也要重视德育教育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促进和融入德育教育,契合现代理念下体育教学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转红.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德育的渗透研究[J].学周刊,2020,6(6):164.
[2]惠春.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J].办公自动化,2020,25(1):38-40.
义乌市青口小学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