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教材补充相关资源

2021-09-10贾文周蓉

教学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挖掘对话底线

贾文 周蓉

关键词: 文本   对话  资源  挖掘   补充  底线  大语文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发展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的着力点在课堂,关键是教师。

以刘爽老师执教的《牛和鹅》为例,找准结合点补充资源。

一、补充生活资源,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也提倡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建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为了调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老师这样导入新课。

师:秋天去 冬天来

生:燕子

生:头顶一顶红帽子 身穿一件白袍子

生:鹅

师:说到鹅,我们会想到骆宾王的诗《咏鹅》,齐背《鹅》。

师:诗中有鹅、谜语中有鹅,生活中的鹅你们见过吗?出示图片

师:这只在做什么?

生:在睡觉。    生2:在孵蛋

师:在顺自己的羽毛

生:出示图二

师:见过这么多的鹅,鹅在你心中有着怎样的印象呢?

师:刚刚看到的这些鹅可爱吗?好玩吗?那么这些鹅你们又见过吗?(出示视频)视频中的这些想必已经颠覆了大家对鹅的印象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牛和鹅》

执教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设计了巧妙的提问和导语,让学生通过交流自然而然地理解诗句意思。这样,文本与孩子的关联度就更高了。整个教学过程松驰自然,学生完全沉浸其中。整个教学过程很开放,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不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课堂充满张力和活力。

这样的导入,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这些画面、古诗词都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习起来不突兀,很有亲切感。

二、补充教材资源,发展学生思维

师:早在第二单元我们就学过了如何批注。

师:通过视频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批准。(出示微课)

生观看视频。

师:通过这个视频想必同学们对批注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

有个问题等着大家来解答。请生读题。

生:结合批注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哪些内容

生默读并思考。

(一)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引发新的思考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体与文本最直接的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而真切的对话与交流。以大量课堂阅读为基础的语文训练,有利于增强语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动手参与)师设置计时器两分钟。

师:结合批注,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了。

师:请生读批注,其他同学想一想,找到批注是结合第几自然段写的

生:第六自然段,因为……

师:你是联系的课文内容,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因为我看第六单元有“逃跑”这个词,第一自然段也有“逃跑”这词

师:你读书真仔细,但是我们发现这一条批注就写在第六自然段旁边,这是批注的就近原则。

师:读要有思、读要有悟。

(动脑思考)

师:接下来就开始你们的朗读、思考、感悟吧!(设置计时器3分钟)

生:自读课文,

师:你们体会出我怎样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他惊慌失措的心情。

(二)多感官参与,在参与中激发兴趣

多感官参与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学生的多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

(参与板书)

师:你是结合批注来体会,很会读书。请你把你的体会写到黑板上

生:不知所措

生:我觉得当时的作者特别的惊慌,因为鞋子都打湿了。

(三)与学生对话,让思维丰富学生想象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批注,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研究文本愉快的阅读方法,也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与文本有效对话的过程。

师:碰到这么凶的一只鹅在追你,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觉得特别恐怖

生:特别嚣张

生:目中无人

生:我觉得小作者遇到鹅的时候肯定很害怕

生:我觉得鹅有趾高气扬

师:那么刚刚你们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呢?请你画出相应的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呢?

生:说句子“这时,带头……拉住我不放”

师: 批注:动作描写

生:“我想……”心理描写

师:你回答问题真有条理

换角色思考,是教学中尝试最多的做法。在师生对话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开发,思维得到碰撞。“恐怖”“目中无人”“趾高气扬”是在老师精心设置的情境中产生的。这样的对话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学生语言,丰富学生语言。

(四)与生活体验对话,以体验带动经验

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体验中谈经历,便于加深对文本再理解

(调动生活体验)

师:你有吓得脚软了的经历吗?

生:有一次,我在公園里玩,被一只狗追,我害怕极了。幸好一位叔叔帮我赶走了它。

师:你跟小作者有同样的经历,那你能将这句话朗读出来吗?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有话可说。也让学生更身临其境的感受文本中“我”当时的心情。不仅如此,学生在体验作者紧张、害怕的同时提高朗读的效果。

(五)与小动物对话,用表演代替理解

儿童活泼好动,乐于自我表现。课堂表演能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能够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从而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

师:同学们说这一段有许多的动作描写,既然有动作我们就可以把它演出来。谁是我们班上的演技派,我看见刘嘉豪的手已经举起来又放下了。

生1表演,其余生齐读。

师:你在原地逃跑,鹅追上你了可怎么办?

生跑向座位。

师:他觉得他的座位是最安全的。

生:“鹅要吃我了,”这一段是语言描写

师:别害怕,我们这么多人,鹅不敢把你怎么样。

师:同学们对课文这种批注,是批注的另外一种叫“评点写法”。(贴字条)

师:刚才我们阅读第六自然的学法,就叫:批注式阅读。有的同学说我眼睛会了,可是我的心、我的手还不会,下面这则视频可以让我们眼会、心会、手会。(出示微课)

生观看视频。

总之,对于资源的补充与利用,是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必要的内容,是为学生理解教材、提升素养服务的。不能片面追求可视效应、华丽效应。要本着为学生服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做。

参考文献:

崔淑华:《语文教学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教研中心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挖掘对话底线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底线抽击得手后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