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适应性而产生问题的探讨
2021-09-10林秋芳
林秋芳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适者生存、强者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许多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托儿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由于儿童都是初次融入集体,普遍会存在焦虑现象,这对幼儿适应园中生活十分不利。本文通过总结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具体表现,从而深入地引出其存在着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在此基礎上,对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对策上从家长策略、幼儿园策略和家园共建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入园 适应性 表现 原因 策略
一、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表现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表现就是不适应。即幼儿不能及时地随环境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个人问题的表现上,个体情绪的表现上,与人相处的表现上,身体状况的表现上。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幼儿入园时,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幼儿本身缺乏相应的认知、判断能力,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幼儿自身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自然也会产生应激。一般情况下,人在应激条件下,适应性发展良好的人会通过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自身调节潜藏的资源,改变自我与压力环境的关系,减少情感上的痛苦和紧张,从而恢复自我心理平衡,达到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幼儿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从孩子自身角度看,主要是幼儿的气质类型、焦虑性人格,遗传基因等相关;孩子产生分离焦虑与孩子自身的气质类型及孩子的性格特质也有关。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主动和其他孩子们说话,因此缺乏与老师及同伴的交往,这样的孩子自然因对新环境的探索较少而缺乏适应新环境的经验和兴趣。如果幼儿性格内向,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交往,甚至躲避其他幼儿,依赖性较强,很少单独活动,也会使得适应需要更长时间。
三、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对策
(一)家长策略
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让孩子了解周围的环境以及一些游戏活动,看看幼儿园里大型户外运动玩具,翻一翻家里没有的图书,认识老师和小朋友,使幼儿园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同时多带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对孩子早期熟悉不同的环境和克服对陌生人的害怕大有裨益。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方面,家长要告诉幼儿小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与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找老师,不能打架等等。当然家长还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区或邻近地区的,这样可以互相联系,彼此串串门或相约在双休日共同到郊外或游乐场玩耍。可以增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儿园了。
(二)幼儿园策略
幼儿园要创设家庭式的环境,尊重幼儿的生活习惯,教师要鼓励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加强交往,减少陌生感,以同伴的榜样作用逐步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渴望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们沟通、交流与互动。因此,要通过师幼互动、亲子互动、亲师互动和同伴互动缓解焦虑。从而将对亲密抚养者的高度依恋逐步转移,从而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感,以此缓解孩子的入园焦虑。
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快乐的童谣、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等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逐步将孩子的分离焦虑分解。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要学会控制焦躁不安的情绪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离家后的第一个港湾,分离焦虑的缓解,安全依恋的获得,可以促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学习、探索,从而使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三)家园共建策略
1、家庭方面
家园配合对解决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就显得很重要,家长的理解、支持是最重要的,家庭、幼儿园都成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家长要配合老师,幼儿送到班级教师手中后迅速离园,不要因为幼儿哭闹家长就心软、动摇。须知,宝宝虽小,对家长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宝宝察觉到家长的动摇心态时,会强化他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所以家长应把握好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送宝宝进幼儿园,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
2、幼儿园方面
在儿童人园前做好家访,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在家里和儿童第一次见面,热情地和他谈幼儿园的事,有时还带去幼儿园的玩具,并让他留下玩;在家访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儿童适应其它环境的特点,到入园时分批接收,最先收容易适应环境的儿童;为适应有困难的儿童找一个小伙伴,陪伴他,帮助他;仔细观察或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喜好、习惯,在幼儿情绪不稳定时,用他们平时喜爱的事或玩具吸引,转移注意;做好家长思想工作,不返回来看孩子,否则容易使孩子不信任老师;培养幼儿持续入园意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论述,可以看出幼儿入园阶段对幼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成长环节,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理性地看待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适应障碍,有效地进行人园适应性教育,并把干预措施扩大到园内园外,力求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的干预模型。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等,去合理地引导孩子通过恰当的策略,让孩子摆脱焦虑和陌生感,体验到集体的爱和关怀,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园中生活,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梅林.幼儿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范秀娟.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01.
[4] 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 教育科学,2003.
[5] 李莎,汤妮,马爱萍.幼儿入园适应障碍的表现与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
[6] 邓秀.帮助新人园幼儿渡过分离焦虑[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
[7] 徐立平.幼儿人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J].幼儿教育,2004.
[8] 纪红霞.入园适应相关因素解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9] 候春在.幼儿“拒园”行为的归因研究[J].早期教育,2002.
[10] 邹卓伶.婴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德化第二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泉州市 3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