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021-09-10秦勇

教学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生命农村

秦勇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隔代教育,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我国一些僻远的农村学校,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甚至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尊重生命,学会呵护生命,就亟需加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试着从当前农村学校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出发,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主题词:农村学校  心理健康  尊重生命

一、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生命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除了身体各项指标的健康外,还包括了心理各项指标的健康。身体健康为大众所熟知,而且外部显露出来,而易被人们发觉、识别,从而有效进行干预治疗。因此,对于身体各种疾病的医治手段和方法比较普遍。

然而,心理健康作为隐性评判指标,具有隐匿性,不易被人发觉,因此也不被大众重视。而纵观近些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0万未成年人因各种意外身亡,其中约近三成是由于心理疾病而直接或间接引发伤害事故。其中不少学生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从而厌倦生活,从而选择了轻生。

面对这些花季少男少女的凋零,我们除了事后感慨外,也在不停的总结和反思,是什么导致本来处于生命蓬勃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孩子们会如此的漠视生命,会如此过激,会如此的愤世嫉俗。不得不说,这类悲剧发生,令人不得深思,当前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缺失。

二、当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存在的短板

1、当前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学校由于留守儿童居多,加之单亲家庭,缺少父母陪伴与教育引导,一部分学生缺少正确的认知,包括对生命,对世界,对人生,对美丑,对是非都混淆不分。这给学校生命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成体系,一部分农村学校甚至未开设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有的地方开设的课程单一,而且任课教师不专业,开设的课程形同虚设。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干扰着农村学校的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譬如农村孩子利用手机从网络,影视作品中受到不良影响,又比如农村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忽视,又如社会不良青年对学生的影响。

4、当前部分农村学校存在的重智轻德的影响,把追求升学作为学校发展根本,把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根本没有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重视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走形式,搞個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5、缺少后续跟进的教育机制,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轻视生命的趋向时,多数农村学校无条件跟进,对存在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弥补挽救,错失了教育的黄金时机。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尊重生命

1、加强宣传,营造尊重生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两会期间与教育界进行座谈时,说到我们不能做只关注学生分数的教育,要更多关注学生体格健康,心智健全。这说明了党和国家越发重视对学生健康体格和心理健康的重视。各级政府,学校要通过多途径教育平台,多形式体验方式宣传生命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尤其是教育主阵地是学校,要通过各类宣传标语、展板、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团队辅导等形式加强珍爱生命,关注自身健康的宣传,对于隐讳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进行知识普及,让更多老师、家长、学生提高认识自我,调整自我。

2、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思想引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当下的学生为何对生命教育不关注,对自身以及其它生命漠视,其实是缺少一种责任与担当意识。要抓好生命教育,就得从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培养抓起。

比如一些农村学校可利用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要求学生周天回家必须完成一项以上的家务,既减少了学生玩手机的时间,让学生生活更充实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从而让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律、自强,真正从思想上解决根源问题。

3、健全机制,弥补短板,建立预警机制、定期检测机制、后续跟进教育机制。

学校要建立一套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监测机制,及早发现一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测监中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多关注,并由班主任、班上亲近同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孩子家长及亲人多方合作进行干预,持续跟进,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感染学生,使其早上走上正轨。

4、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共同协作构建学生生命安全防护网。

针对部分农村家长知识文化低,对子女身心健康不重视等问题,可利用政府督学部门,加强对家长思想的教育和引领。社区要积极开展生命主题活动,并深入校园,让学生充验生命的来之不易,更加珍家生命。如可让妇幼保健医生走进校园,开展生命从何而来,甚至通过分娩体验机器,或让学生在自己肚子上绑上几斤重的沙袋,从早到晚不准卸下,持续体验一周,让学生充分体验母亲怀着我们和分娩时痛苦,更加明白生命来之不易,更加珍爱自己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学校对于孩子开展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要加强家校共育,每周、每月、每学期要跟家长进行一次沟通,交流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摸清楚学生近期思想动向,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找学生聊天,进行心灵抚慰。构建三位一体的保护网络,共同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俞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2、《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贺淑曼等编著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4.

3、吴丽秋.儒家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重庆市綦江区永新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生命农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新农村 新一辈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