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到治理:论中学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
2021-09-10薛燕丽
薛燕丽
近年以来,全国教学改革开始趋向于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將“互动性”教学过程落实到各科课程中去。就体育课程而言,由教师主导的体育教学风格转向“互动性”风格,其过程更趋向于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在以往的中学体育教育中,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学校或地区组织赛事,由具有裁判资格的体育教师担任裁判员角色,学生与教师之间不仅在赛事上缺少互动性,甚至在常规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往往是完全主导课堂节奏的一方,即管理者角色,随着新课程的落实与教学理念的转变,现如今许多教师都提倡学生参与到“治理”中去,然而,在探索中学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上,教师与学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1 体育治理体系及其基本理念
1.1 体育治理的概念
体育治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在学术上通常被看作横跨宏观与微观的、体育现实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有学者认为体育治理体系是一种带有政治意义的产物,它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全球组织或影响下的政治化权威产物(俞可平,2014)。而在既定范围内,中学体育管理体系也可以被视为是教师、学校、地区政府的权威产物,它代表着教师或学校以权威作为维系体育课堂、地区体育赛事的有效秩序,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在管理关系里,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随着新课程的落实,中学体育教育由管理走向治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学校的权威仅仅被用于维持秩序,而学生本人可以参与到体育治理中去,在这一情况下,学生摆脱了一种被动消极的处境,开始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1.2 体育治理的原则
体育治理原则是为了维系体育活动运作的机制,通过规则、建议、指导等方式维护每个团体组织或个体的权益,达到体育善治的有效目的。在中学体育教育体系中,体育治理的原则主要是以教师、学生的意象为主,例如,在某节课时上,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男女毽球比赛,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教师可以选择男女混组的方式,缩小场地,发挥女生灵敏度优势的方法,来为毽球比赛提供有效运作规则,当然,这一机制无法应用到正规比赛中去。按照对象、场地设备或学生需求的不同,体育治理原则可以从正规赛事方面规范学生运动,也可以在学生自主意愿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运动赛事。此外,教师在运用体育治理原则时,可以考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身体现状与运动能力进行改进,促进教学与锻炼的平衡。
1.3 体育治理的内容
体育治理的通则包括三个方便:愿景、使命与战略。其中,愿景是指长期规划,它代表着组织(或教师)对团体、个人(或学生)未来发展的期许;使命是指发展和推广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组织相关比赛并确保比赛的公平性与规范性,为学生体质健康负责等内容;而战略是指中短期内的组织规划,包括学生体质测验、教学目标等等,都可以被归纳为体育治理的战略通则。除此之外,规则与纪律也是体育治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培养参与者(学生)的规则意识,避免年轻运动员在比赛途中出现冲撞等现象。
2 中学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2.1 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在体育教学改革之初,许多体育教师尝试了诸多教学方法,但一些看似热闹场景、学生反馈积极的教学场面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体育教学在改革之初也因此饱受诟病。在一些关于体育课堂的研究文献中,部分学者将体育教学目标的制约性、体育教学环境的效应性、体育教学互动的交互性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四个方面作为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传统体育管理中,无论是制约性、适效性还是交互性,教师都处于一种绝对主导的境地,教学目标由教师规定、场地由教师决定、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过程都由教师作为主导,虽然当前许多教师会注重男女学生的生理差异安排不同的项目,但在学生群体间的个体差异上,大部分体育教师仍然选择较为保守的统一教学方法。
2.2 竞技比赛面临的挑战
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仅仅是停留在“跑操”、“热身”等刻板印象上,鲜少有学生会在体育课上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竞技比赛。一来,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由时间有限,尤其是在学生做完基本的跑操热身后,许多体育教师都会让学生自由活动二十分钟,临近下课时则会吹哨表示解散,这样一来,学生的时间便十分的不宽裕,难以进行诸如篮球、足球等长时间的竞技比赛;二来,学校体育设施有限,许多诸如自行车、运动器材、羽毛球等物资设施难以做到人手一份,导致部分学生处于一种“看客”的地位,时间的限制与设施场地的不足极大地消磨了学生锻炼的兴趣,打击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2.3 学生素养面临的挑战
在我的执教过的经历中,曾组织过多个班级的联合比赛,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场面也一度十分热闹,但在比赛中,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诸如部分学生忽视比赛规则,在比赛途中出现冲撞等肢体冲突,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按照固定流程,没有在比赛结束后与对手致礼等等,这些都间接体现了学生缺乏一定的体育精神,教师没有对学生素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比赛结束后的访谈环节中,当我向学生询问比赛感官时,鲜少有学生会提到对方的优点或自身的不足,大部分学生只是用“下次更好”或者“场面激动人心”等十分客套的官话回答。
3 中学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3.1 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强调改革
在构建中学体育治理体系结构上,首先需要明确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从传统课堂管理再到师生共同治理,中学体育教育不仅仅需要教学理念或管理观念的改变,更需要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教学的落实,纵然有许多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但结果终究是值得的。现如今,体育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地位的转变,开始由教师主导管理转变为师生共同治理,例如,部份体育教师执教过的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满以跑操的方式作为热身运动,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由学生投票决定,教师选定的“体育舞”开始代替跑操成为学生的热身运动,刚开始许多学生放不开,似乎对跳舞感到十分羞耻,但仍然十分投入,从运动强度来看,跳舞完全可以代替跑操成为学生的日常热身运动。
3.2 竞技比赛开放规范,强调参与
体育应当是激情的,作为中学生,他们既朝气蓬勃又充满热情,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当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作为体育教师,我认为体育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完成体育锻炼,当设施或场地不足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适当更改运动方式,提高学生锻炼的热情。例如,当学生缺少羽毛球拍时,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羽毛球作为“毽子”,组织“踢羽毛球比赛”,鼓励学生用踢或扔的方式加强比赛参与感,避免学生因为设施的不足而成为“看客”。在体育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许多男同学无法投入地打篮球,而体育教师可以修改相应篮球规则,举行一场“篮球速投”比赛,发放多个篮球给学生,根据学生投篮个数或分数进行计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3.3 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强调规则
规则是每一个体系的核心,而认识规则、尊重规则是现代中学体育治理的原则,竞技比赛需要公平规范,许多学生在比赛中做出犯规的举动,并不是他们不尊重规则,而是作为体育教师,我并没有特意去培养学生关于比赛的规则意识,导致学生在比赛途中十分容易出现犯规的举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锻炼,我努力尝试将简单的团体运动引入到课堂上,如吹羽毛、躲避球等等,为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根据课堂教学方式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规则,并告诉每个学生要遵守规则,否则会扣除团体分数,在有意识地引导下,许多学生认识到以往的不足,并开始遵守规则。
4 总结与建议
以上分析,体育治理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参与,而在当前中学体育治理体系中,师生双方都面临来自于环境、互动关系等方面的挑战,对此,只有从体育治理原则出发,强调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与适应性强、交互性强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完成中学体育管理到治理的过渡。
(作者单位:中山市实验中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