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应青青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工业革命历史教学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也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针对创设问题情境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历史教学;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66-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形成,以及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有效问题值得广大一线历史教师不断研究和思考,教师应将问题的设置作为备课中的重要环节,从而让历史课堂生动且不失深度。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解教学难点

初中生思维活跃,对历史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死记硬背地记忆知识,这只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还原历史场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前提和条件时,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1)假如你们是18世纪(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商人,打算在英国投资开办一个工场,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技术、市场、资金、劳动力等)(2)英国是如何具备这些条件的?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工业革命是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作用下发生的,英国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不断扩大的海外殖民地与对外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生产必备的技术条件,这些条件使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成为可能。设计这两个问题旨在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英国,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进程过渡自然

对于工业革命的进程部分,笔者将其设计成三个部分:技术革命——珍妮机的发明;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交通革命——火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出现。讲解完珍妮机的发明后,笔者出示水力纺织机和织布机等相关图片,让学生知道当时工业生产部门使用的机器大多依赖于水力等自然力,因而当时的工厂大多设立在河流的附近。设置问题:为了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此时人们最大的需求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笔者将教学内容自然过渡到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在工厂大量使用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后,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设置问题:面对堆积如山的商品和市场的迫切需求,此时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笔者进一步追问,自然过渡到交通革命——火车的发明。

笔者设置这几个问题,能够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工业革命为什么主要是围绕这几个部分而开展的,又为何是依据这个顺序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课堂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在工业革命的影响部分,笔者通过挖掘材料,归纳出工业革命的部分影响后,设置问题:既然工业革命后,工人地位低下、社会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当时的政府为什么不采取措施进行监管?学生结合书本知识拓展部分,可以回答出当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理论,认为政府不应该干涉经济活动,经济应由市场来进行调节,由此可以过渡到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为了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这些国家进一步走上了殖民扩张之路,亚洲、非洲、美洲的很多国家或地区成为他们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通过问题串联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他们也能够对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问题的设置要依据课程标准

教师应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有效度的问题,问题一定要有指引性和启发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概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推开云雾,豁然开朗之感[1]。笔者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内容进行仔细研读,设计出以下两个核心问题:(1)工业革命中动力演进过程及影响是什么?(2)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再设置紧扣教学内容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铁路、现代工厂制度出现的原因和必然性,认识工业化时代到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最终理解工业革命的含义,以及工业革命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感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同时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问题的设置旨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难在两处:(1)作为重点内容,书本上这一课对工业革命影响的文字介绍基本没有,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编者放在了九年级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一课,也就是把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放在了一起;(2)工业革命的影响涉及内容非常广,学生到底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影响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刚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结合中考要求,梳理出比较重要的几点,然后找了一些能够验证这些结论的材料,在导学案的问题探究部分就结合这些材料设计了几个问题,课堂上让学生去完成题目的解答,希望学生通过分析、回答问題,掌握工业革命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结果在第一次上课时,这部分的教学效果非常差,由于笔者太在意问题的结论,完全按照结论去设计问题,结果就是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笔者的答案有较大的出入,对这一部分的讲述也显得杂乱无章。真正的论从史出实际上是先有史料,才有结论,于是笔者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不给指向性的设问,直接让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工业革命的影响,畅所欲言,打开他们的思维,然后笔者再通过有梯度的引导,让他们形成规范的表述。在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教,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时间,注重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留白”只是教学方式的表象,思维的碰撞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绽放,而不是让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附属品。

(三)关注课堂生成,随时调整提出的问题

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是备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精心设计问题,以求能给予学生指引和启发,但课堂是生动的,学生都是富有思想力的个体,任何问题的提出,都要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教师的任务就是化解或者利用这些不同的声音,如果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放任不管;如果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超出了教师预设的结果,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结  语

学习是从疑问开始的,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开始思考问题,那么有效的学习活动就开始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对话,为了能够在对话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怎样设计问题,设计哪些问题尤为重要。在历史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意义都非常重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学情,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问题,力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获得进步,也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邬玉娥.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应青青(1993.2-),女,江苏南京人, 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创设问题情境工业革命历史教学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跟新工业革命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