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幅化石墙

2021-09-10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瓮安盘县海生

孙晋楠

走进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的序厅,就能看到一堵特别的墙——由贵州具有代表性的5个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凯里生物群、盘县生物群、兴义生物群、关岭生物群产出的化石镶嵌在墙面上。贵州知名的古生物化石群落共有11个。博物馆选取的五个时期标志性生物群展示在序厅,既是按时间历程展现古生物的魅力,也取“五福临门”的好兆头,用以欢迎游客的到来。

瓮安生物群——地球动物生命的起源从此拉开序幕

“五福”化石墙的第一“福”见证了贵州生命最初的起源,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生物群——瓮安生物群。这是发育于贵州省瓮安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含磷地层中的一个多门类、种属丰富、类型多样、保存完美的晚前寒武纪化石生物群。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被发现,1993年正式命名,之后中国科学家在瓮安发现了完整的、栩栩如生的海绵动物个体及几十万个动物胚胎,其完整程度犹如保存在琥珀中一般,精美绝伦。令科学界惊奇的是这些化石的年龄距今已有6.09亿年,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化石动物群。科学家们正在全力研究这亿万年前的生命之谜,称其为“拉开地球生命演化大幕的起点”,可以说瓮安生物群是探知生命演化解读生命密码的最直接证据。

在这面墙上看到的如心脏一般的化石,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的记录。该发现不仅将海绵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千万年,还意味着复杂的多细胞动物起源的时间可能远远早于古生物学家的传统推测。

瓮安生物群与凯里生物群都是在中生代之前的,当时地球的主人还是无脊椎动物。从墙上的化石能看出各类生物还比较原始,体型也都偏小,因此博物馆用浮雕的方式放大复原了当中的各类化石,以便游客可以仔细观察。

凯里生物群——地球生命曾在此大爆发

第二面化石墙展现的是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繁盛起来,也就是距今5.08亿年的凯里生物群的时代。墙面上可以看到的有节肢动物——三叶虫、棘皮动物——始海百合,如果对古生物有兴趣,想必对它们的样子不会陌生。生命在凯里走向一个繁荣的时期。

凯里生物群是贵州寒武纪中期一个重要生物群。产于剑河县革东镇八郎村凯里组,以三叶虫为主,富含非三叶虫节肢动物和水母状化石为特色的多门类化石生物群。现已分辨出12个大门类共120多个属,该生物群除有众多的动物硬体化石之外,还包括有相当数量的软躯体化石。由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等在1982年11月发现的,它的年代居于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中国云南澄江生物群之间,一起构成世界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在生物演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凯里生物群的化石保存得非常好,三维空间非常完整,所以你可以在此清晰的看到寒武纪海洋生物的独特面貌。这里以世界独有的软躯体动物貴州轮盘水母等生物享誉世界,成为世界上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的科研圣地。

盘县生物群——三叠纪海洋生命的复苏从此开启征程

生命虽然一度走向繁荣,但也一度寂静。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曾经热闹的海洋一度寂静,许多古生代生物都灭亡了。但生命没有止步,中生代动物在盘县(今盘州市)开始了生命的复苏之旅。

1999年3月,贵州市盘县新民乡羊圈村村民发现了盘县的第一件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之后,很多科研单位和大学都来到盘县进行考察和发掘,在羊圈村和附近的三叠纪地层中采集到了大量的海生爬行动物及鱼类和各种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于是,科学家就将盘县新民乡羊圈村以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中三叠世关岭组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类群命名为盘县生物群。晚三叠世时期,贵州上升为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陆生脊椎动物演化迅速,在三叠纪晚期出现了恐龙和早期哺乳动物。在海洋中,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海生爬行动物。盘县动物群就是这一时期的印证。你可以看到墙上的这条鱼龙,它比起前面瓮安、凯里生物群中的生物大了许多,其骨骼清晰可见。

盘县生物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中三叠世最古老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群。已报道了7属7种:最为原始的混鱼类分子、存在于特提斯动物分区也存在于太平洋动物分区的混鱼龙属、最老的鸥龙属分子(红果鸥龙)、第二老的幻龙科分子(羊圈幻龙)、东特提斯(中国为代表)首次发现的楯齿龙亚目的代表、真正适应水生生活的原龙类(东方恐头)、具有水生特征的初龙类,以及一些未报道的鳍龙类新类型和原始的鱼龙类等。

中三叠世的盘县动物群是二叠末期和早三叠世的停滞阶段大灭绝以后,三叠纪的海洋生态系统的迅速恢复的一个自然标志和代表纪录。它的发现为研究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早期演化、系统发育、古生物地理以及化石特异埋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价值。生命的复苏由此开始,并迈进新的征程。

兴义生物群——三叠纪海洋生命的发展从此走向繁荣

兴义动物群又被称为“贵州龙动物群”,是贵州人最为熟悉的古生物“贵州龙”的故乡。它产于贵州省兴义市及邻近区域中三叠世晚期地层的化石生物群,以“胡氏贵州龙”为主,包括幻龙、欧龙、碷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并伴生大量鱼类及菊石、双壳类、腕足类、虾、海百合、牙形石等多门类动物化石。在这里,生命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贵州龙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最早在1957年5月由地质部陈列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前身)的胡承志先生在今兴义市顶效镇大寨村浪慕山发现,随即采集了8块化石,交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杨钟健教授研究。他识别出这是一种从未命名的肿肋龙化石,为纪念提供者胡承志,将其命名为“胡氏贵州龙”,地质年代为中、晚三叠世。

贵州龙动物群的发现与大量发掘,使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好和丰富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三大类群,同时还拥有相对完整的三叠纪早、中、晚系列鱼龙类和鳍龙类标本,以及中、晚三叠世海龙类系列标本。对于搞清楚三叠纪所有海生爬行动物的分布和迁徙方式有重大意义。

关岭生物群——三叠纪海洋生命的高峰在此完美呈现

最后一面墙是关岭生物群,墙上的化石是孙氏新铺龙。在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生物圈在早三叠世开始缓慢复苏,进入中三叠世开始迅速辐射、发展,而在晚三叠世生物圈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鼎盛阶段,古海洋生态系统也得到全面恢复,关岭生物群就存在于这一时期。关岭是贵州海生爬行动物中年代最晚的动物群,虽然最晚,却也最“繁华”。以大型鱼龙类和丰富的海百合化石为特色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新铺乡,形成于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纪时期,完好保存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等,并伴生有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珍稀生物群。对研究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海洋生物演化和辐射、古海洋动物地理区系以及研究古海洋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晚三叠世的印支构造运动使原本为海湾的关岭地区封闭,海水处于缺氧状态,后褶皱抬升为陆地。关岭地区便处于一个残留的海盆中,彼时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有机质被河流不断带入海中,为海百合、软体动物、腕足类和部分鱼类等初级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并最终为海洋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鱼龙等海生爬行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关岭生物群中的每一分子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

关岭古生物化石主要包括鱼龙、鳍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有海百合、菊石、双壳、牙形石、鹦鹉螺、腕足动物,此外还有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久远的年代里,这些动物是如何一环扣一环的竞争、共存,对于科学家来说,关岭是难得的珍稀化石的璀璨瑰宝。它是三叠纪古海洋生态系统全面恢复的重要实证,对于研究晚三叠世的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系、古地理学、埋藏学和地层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眼看沧海变桑田,生命从无到有。五个生物群,让我们见证了几亿年来生命起起落落的过程,看到生物从简单不停演化到复杂的进程。而这五面墙,也不过是贵州这部有着9亿年地质历史的史书中的一部分罢了。

(责任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瓮安盘县海生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盘县关工委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
杜小同作品
你不知道的事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
盘县老年大学建立老年书画教学基地
奇妙的竹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