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于山人物记(三首)

2021-09-10霍竹山

特区文学·诗 2021年2期
关键词:保国山梁荞麦

朱春新

朱春新是草山梁最能吃苦的汉子

一年拉水三百六十五趟

每趟下山十五里上山一百五十里

每次拉水还没歇口气

朱春新就倒半盆儿搁在槐树下

“让鸦雀木鸽牛牛虼虫们

有一口活命的水”

在草山梁的天空飞翔

在小学生课文里鸟语花香

草山梁再不能没有声音了

即便数九寒天

朱春新的水盆儿从来没结过冰

大槐树上四季结得尽是鸟儿窝

从早到晚尽是鸟儿欢快的歌唱

还有蜂儿蝶儿的飞舞

乡亲们远远看见朱春新家的硷畔上

会唱歌的大槐树下

开着一朵五彩的花

一天朱春新的免费供水点

来了一只乳头湿润的狐狸

在鸟雀激烈的抗议声里

燃烧着一团火的红狐

一口气喝光了脸盆儿里的凉快

朱春新只好从水瓮里舀来一片蛙声

安抚鸟儿们的愤怒

从此红狐熟门熟路

每天都到朱春新家的硷畔来解渴

乡亲们发现朱春新拉拉车的辕杆上

多挂了一个小水桶

可没过多久朱春新刚停住拉水车

一口血吐出死了

那年朱春新四十二岁

白保国

家住刘姓庄的白保国

今年种了五亩地膜玉米

依每亩千斤的产量

去年每斤一元零六分的心愿

他想着五亩地里

起码会有五千元的收成

够上大学的女儿一年的生活费

一场风卷起了几条地膜

白保国没舍得花一分冤枉钱

害得他妻子像缝补旧衣服一样

缝补了两天地膜

接着山鸡又来刨食准备发芽的种子

他喊也喊不走赶也赶不跑

害得他和妻子趁着墒情连夜补苗

白保国说捉苗如捉虎

在夏天无可奈何的干旱里

白保国和妻子不得不拉水

一株一株浇一天比一天长高的玉米

每一瓢水浇下

他都感到亲手把一盒饭递到女儿的手里

一颗汗珠子甩成八瓣他也不觉得累了

谁知跟着秋季来的一场沤烂瓦片的阴雨

他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无法唤回一片阳光

白保国五千的收成就这样减了一千多

他女儿少了换洗的衣服

玉米棒子开始灌浆

他还没舍得吃上几个

厚脸皮的松鼠就满地乱窜

他是拦也没法拦挡也没法挡

白保国说五亩玉米

“我吃了一半松鼠吃了一半”

最后收了二十一袋留十一袋喂猪

賣了一千斤每斤九毛五分

收回了种子、地膜、化肥钱

白保国又将女儿的学费押在

三头猪身上了

徐占信

都不敢再想了

又年年不由地想

六十三岁守着瘦弱农历的徐占信

只风光了那么一回

地上一下收了十一摞的钱

一斤六元二角的荞麦还是荞麦吗

四元八角的红小豆还是红小豆吗

一斤一元一角的洋芋还是洋芋吗

现在,尽管过了九个年头

徐占信始终觉着是刚刚做的一个梦

那一年风调雨顺好像忘了打盹睡觉

那一年随便撒一把种子都是一抱收获

都是一张人民币

都是实实在在大地的丰收

都是整整一个冬天的好心情

那才是农历里的粮食啊

一个秋天都忙不完的成熟

荞麦糜子谷子玉米次第饱满

种六十五亩地的徐占信

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跟着他没明没夜亢奋

尽管两只手掌里满是滴血的裂口

快乐却像影子前后左右紧紧跟着他

真是萝卜快了不洗泥

三轮奔奔直接到晒场或地头拉走收成

谁说农历里没有奇迹发生

那是怎样的丰收年

地上都结了一层冻

徐占信刨完最后一棵灰眉搐眼的洋芋时

两个小贩在地头的吵架声越来越高

“老子这趟不挣钱了”

“老子赔钱也要争口气”

同时点着他们递到手里的两支烟

徐占信没听小贩的抬价

他将洋芋平均分给他们说“挣点钱

真不容易”又像自言自语

“今年,要是开头就好了”

霍竹山,1965年8月生于陕北农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作品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中国作家》等,入选几十种选集。曾获陕西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五届柳青文学奖等。著有诗集《农历里的白于山》等9部,散文集《聊瞭陕北》,长篇小说《野人河》《黄土地》。曾参加第二十二届“青春诗会”;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

猜你喜欢

保国山梁荞麦
再写北山梁
变黑的荞麦
风,掠过山梁
走过山梁
荞麦
低头看路
荞麦
爸爸去哪儿了
荞麦花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