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音乐思想探析

2021-09-10俞昕怡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天籁庄子影响

俞昕怡

摘要:庄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其音乐思想在当时以及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庄子“天籁”音乐思想以及庄子音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来阐释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庄子;天籁;影响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价。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称老庄。庄子的著作后世称《庄子》,有十余万言,是庄周及弟子所作,是庄子学说的总结,原书共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有《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是十一篇,一般都认为内篇大都是庄子自己所著,外篇和杂篇为庄子后学所著。司马迁说:“其著作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见,《庄子》中大多是寓言,文章想象丰富,构思巧妙,风格鲜明,十分有趣,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鲁迅评价庄子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战国时期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了非常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本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通过对庄子“天籁”音乐思想、“至乐无乐”音乐思想以及庄子音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来阐释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庄子的“天籁”音乐思想

《庄子》一书中关于音乐的论述比较分散,“天籁”现常用于指自然界最美妙的音响,由此引申为对于优秀的音乐、文章、作品的赞美之词,首次出现是在庄子的《齐物论》中,《齐物论》属于《庄子》的内篇,是《庄子》思想的重中之重。

(一)“天籁”的内涵

《齐物论》中是第一次较为集中地谈到庄子对音乐的理解,内容如下:

“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弯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为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庄子在“地籁”“人籁”的基础上提出了“天籁”这一理念,对于“天籁”的释义,原文中子綦只用一句“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来回答子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但是这句话就是理解“天籁”内涵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学术界学者们对这段文字有了种种推测,文章中描述了关于天籁、地籁、人籁三者道理的故事,地籁与人籁均是由外力作用产生的声音,“人籁”便是人吹奏的乐音,由于箫管的长短,音律的变化,所以吹奏出来的高低变化的音便在律吕的调节下行成和谐的乐音。所以这种音乐是人借助箫管吹奏出来的,不是自发的,是有乐器和内在规律约束的。“地籁”指的是风吹窍穴产生的各种声音,这种音乐是没有约束的,千奇百怪的,“地籁”可以说是风的响声,“气”动形成风,风动形成音,各种音皆自然而发,没有约束没有主题。庄子认为天籁是理想的音乐,则是自发且自止的声音,因此自由而无限;它不依靠规律之外的人为干预,因此合于自然之性与客观规律,这种自然的不受任何人为定律约束的只遵守自然法则的自发形成乐音境界,便是庄子认为的理想的音乐境界。

(二)学术界对于“天籁”的争论

文章中对于“天籁”的解释并不是非常明确,所以在学术界对于“天籁”以及“天籁、地籁、人籁”三籁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说法,充满争议。

郭象认为:

“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 即众窍比竹之属,接乎有生之类,会而共成一天耳。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 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 块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而,非为也,故以天言之。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岂苍苍之谓哉! 而或者谓天籁役物,使从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况能有物哉! 故天也者,万物之总名也,莫适为天,谁主役物乎? 故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

郭象认为,“天籁、地籁、人籁”都是自然的状态,“三籁”之间并没有任何差别,他将自然界所有的有生物及无生物,皆归之为“天籁”。庄子认为的“天籁”是人的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吾喪我”之后的意识的主观产物,是不能代表事实就是如此,郭象所理解的“天籁”和庄子所认为的原意是有差别的,庄子侧重于主体主观上的境界感知,而郭象则侧重于个体的存在现象。

张松辉认为三籁都是“天籁”。他认为:“我们想要理解‘天籁’是什么,就必须紧紧把握住本篇的主旨。本篇的主旨就是万物齐一,毫无疑问,提出‘天籁’这一概念正是为阐述这一主旨服务的。‘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也基本把‘天籁’的意思交代清楚了:虽然众窍形状不一,声音各异,但它们在风的作用下,根据各自不同的形状发出声音,都是顺己之自然。从这个角度出发,它们又都是一样的,因此各种声音都可以等量齐观,都是‘天籁’。”

王博在《庄子哲学》中认为:“在庄子所说的天籁、地籁和人籁中,其所指是各不同的。‘人籁则比竹是已,地籁则众窍是已’,但天籁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东西,也不是地籁和人籁之外的某种东西,如果是无心的,即便是人籁,也是天籁。地籁原本就是无心的,当然也是天籁。在天籁中,我们不能发现一个‘我’,因为原本就是没有‘我’存在。”王博认为无心决定了“天籁”与“人籁”“地籁”不同。

陈少明在《齐物论》及其影响中认为:“《齐物论》之谈‘天籁’原本并不是论乐理,它紧接在子游对子綦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惊异之后,系子綦对‘吾丧我’的现身说法。最后一句以反诘的形式,对‘敢问天籁’所作出的回应:‘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把‘天籁’与‘丧我’联系起来,一般可理解为庄子借此喻现象世界的无心、无意,是自然、自存的,所以人也应取无为、无知的态度。”他认为“天籁”原本并不是论乐理,只是借此喻现象世界的无心、无意,是自然、自存的,用来说明人也应取无为、无知的态度。

《齐物论》中“三籁”都是指声音,“人籁”指人吹箫管发出的声音,意味人类自身发出的声响,“地籁”是指风吹各种孔窍发出的声音,意味人类聆听到的自然的声响,“天籁”与“地籁”都是自然界的声音,“地籁”可以被感知,“天籁”则是自然界存在的,但是无法被人们所感知的声音,只有人们到达“丧我”的境界才能感觉到天籁,所以说“天籁”是声音的最高境界。

庄子音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充分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结,他的思想一直渗透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中,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精髓。庄子音乐思想的核心就是对于自然的崇尚,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对其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阮籍和嵇康在发展新思想的同时,继承了庄子音乐思想,阮籍在《乐论》中说:“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他认为自然就是音乐的起源。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不管是在讨论音乐的本质还是功能,主导思想依旧是崇尚自然,《声无哀乐论》以“秦客”与“主人”之间的问答对音乐的辩论的形式展开,首先对音乐的起源,主人认为: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承遭遇注乱,其体自若,而不变也。乞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

这继承了庄子的音乐观点,将音乐的起源归于“道”,音乐是自然中的一物,,所以也由“道”分化而成。嵇康在其其他著作里也体现了对庄子音乐思想的继承,嵇康对庄子音乐思想的继承是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音乐本身区分开来,将音乐表现力与音乐本质区分开来,把音乐看成是道德产物,源于自然,这些都是受到庄子德影响。

陶渊明的许多诗词也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多体现出自然的境界,在《饮酒十二首》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中描绘了与自然浑为一体的境界,显而易见是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影响。

唐宋时期,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众多诗词人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词曲崇尚自然,引领了诗乐、宋曲、古琴的发展。明末徐上瀛提出的二十四况中,“静、恬、澹”三况就是融入了道家的思想。张孔山、华彦钧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继承者,他们将二胡、古琴等传统乐器与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相融合,继承与发展了道家音乐美学思想,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主张音乐要遵循自然,即追求音乐的“本真”,把音乐看作是独立存在的,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思想规范的作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形成以来,贯穿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长河之中,引导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走向。如今,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国人创作的一些优秀音乐作品中仍然可以体现出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仍然能体现出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可见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国人的音乐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与我国其他音乐美学思想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很大,也为我国音乐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

庄子追求自然、无声之乐,人籁、地籁不如“天籁”,“天籁”一词,首次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天籁”就是符合其音乐美学思想核心的音乐,是庄子认为的理想音乐。因为在文章中庄子没有对何为天籁进行明确的答复,所以在学术界还存在着对“天籁、地籁、人籁”三籁之间的关系的争议,我自己的理解是天籁高于人籟与地籁,是更高的一个境界。《至乐》篇提出了“至乐无乐”这一概念,这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审美标准,庄子对音乐没有强加以社会教化功能,而是给予了音乐独立的地位,并将音乐推到“天籁”的高度。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文章中仅仅是列举了一小部分代表人物,阮籍、嵇康、陶渊明、李白、白居易、陆游、徐上瀛、张孔山、华彦钧等等,除此之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还有许多。在现在我们社会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原生态民歌越来越不受到人们重视,但是这些民歌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最原本、最真实的生产生活与劳作面貌,它们是不加修饰的淳朴乐风与毫无保留的情感传递,将音乐真情真性的特征全然地表现出来,与那些外加包装的、被商业化的音乐相比,这些原生态民歌不正是庄子所谓的“天籁之音”。正是这些民间音乐才最能反映我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要汲取庄子自然、朴素的音乐美学观,重视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这必将加快我国当代音乐前进的整体步伐,也会提高我国音乐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俊纶编著.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小传[M]. 2019

[2]蔡仲德主编.中国音乐美学史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冯友兰著. 中国哲学小史[M]. 2019

[4]郭平著.魏晋风度与音乐[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5]徐中玉主编. 中国古典文学精品普及读本 先秦两汉散文[M]. 2019

[6]蔡仲德.对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考察(上)——兼与蒋孔阳先生商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03):25-31.

[7]范根生.庄子“天籁”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1):98-102.

[8]赵逵夫.本乎天籁,出于性情——《庄子》美学内涵再议[J].文艺研究,2006(03):69-74.

[9]钱浩.再论庄子的“天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2):11-15.

[10]路高学.郭象对《庄子·齐物论》的自然诠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4):77-82.

[11]张松辉.庄子疑义考辨[M].北京:中华书局,2007:31

[12]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5.

[13]修海林.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概述[J].中国音乐,1985(03):16-18.

[14]周武彦.论“至乐无乐”音乐审美观——兼谈音乐审美中的“通感”[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04):26-31.

猜你喜欢

天籁庄子影响
自勉
中级车舒适标杆天籁究竟强在哪儿?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幸福地聆听天籁之音
我听见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