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1-09-10王程羿

红豆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

【摘要】网络暴力是信息时代发展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暴力,其影响力不可小觑。网络暴力往往是以网络为媒介来进行扩散和蔓延的。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在成长阶段对与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强,在思想与情感上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网络环境的影响。正是青少年的特殊的成长属性,使其更加容易被网络暴力所牵制,从而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以青少年网络暴力为例,通过探讨分析,网络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来进一步探讨和挖掘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从而提升青少年抵御网络暴力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暴力;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字面意思上进行理解,就是围绕思想与政治来开展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是我国教育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及2019年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均有提及,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而国家与人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直播、各类APP及多媒体平台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也面临巨大的考验,对应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网络暴力等不良产物也在时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找到适宜的路径来帮助青少年有力的应对网络暴力带来的危害,帮助青少年尽可能的远离及规避网络暴力,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奠定基础。

一、青少年网络暴力及其危害

网络暴力看似没有特定的形态,没有真正的作用力,但就其伤害力而言,其“杀伤力”可以轻松碾压任何其他有“力”作用而产生的“暴力”。网络暴力从字面上看就是利用网络或者通过网络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无形的暴力,其主要特点是以具有群体一致性的恶意语言及恶意评论为主而产生的具有一定攻击性的软性暴力。

1.青少年網络暴力的定义

青少年网络暴力主要是指以青少年群体为主,通过网络传递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而产生的群体性网络攻击。青少年网络暴力起主导力在于青少年对于外界世界的自我认知感较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而容易被不良环境所影响,从而产生的“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正是这种特性,让青少年容易因网络暴力的引导而误入歧途,更或者对青少年今后的人生产生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青少年网络产生源头多为自身心理自卑、外界环境刺激、生理生长、暴力游戏等,再者就是由于现代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以及网络本身对资源的高度整合所致。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剧了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影响及危害。

2.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危害

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对于网络暴力的认知及分辨是盲目的,他们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绪及外界作用的影响。而一旦网络暴力真正的在青少年身上发挥作用,就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和限制青少年的精神与思想的自由与独立。而与网络暴力相继而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则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网络暴力的特性来看,网络暴力产生往往是基于不同人群对于同一件事产生的不同认知,若这种认知在发展过程中,并未获得人群的一致反映,则这件事引起网络暴力的可能性则会大大降低,而当这件事通过网络传播,发展到大部分人群形成统一意见,且意见指向较为恶意时,网络暴力便在不断的酝酿过程中愈发严重,其影响力与危害力也被逐步、逐级放大。对应到青少年的成长来讲,这种网络暴力的产生则会逐步将青少年引入歧途,致使青少年产生厌学、逃学、意志力下降、厌世、逃避现实甚至自杀等行为。

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角度出发,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案例集中体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同伴效应、趋同效应及近因效应三大因子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网络暴力的产生与发展与这三类因子的关联紧密。而青少年网络暴力多产生于其生活的周围环境、倾向于对同年龄段的其他少年产生侵害,这种侵害内容广泛,包含对被侵害少年声誉、隐私、生活及人格等层面的侵害。这种网络暴力会对青少年自身人格的塑造及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与塑造产生较大的危害。同时,青少年网络暴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青少年犯罪的几率。这种危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知识欠缺、思想认识不足等层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络暴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便是培养青少年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让青少年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面对未来的困难与挫折。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与政治观念,让青少年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积极乐观的处理周边的环境与事物。而如何真正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教育深意及优势,则需要在以下几个层面出发进行多方努力:

1.思想政治教育应设立网络暴力防范课,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

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信息时代下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及影响,尤其要关注容易致使青少年卷入到网络暴力的关键因素及原因。青少年是祖国发展未来的重要动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则意味着“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在课程规划及课程设置上应增设网络暴力防范课程,帮助青少年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自主屏蔽一些网络不良因素,提升青少年对网络暴力的防范能力。

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对青少年三观意识的树立,让青少年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树立自身的三观,让青少年在自我认知及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上有一定的自我认知。青少年只有自身的基本素质与素养在得到提高后,才能够有能力区应对一些网络不良因素对其自身成长的冲击,才能从自我源头上,斩断网络暴力对其的侵害和影响。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引导者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前应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以自身为模范为榜样,让青少年能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正能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其课程内容的呆板及课程规划进度安排的紧张,导致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从课程整体效果反应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未发挥其该有的功能,而是被看做为附属课程,可听可不听。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则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使的部分优秀教师变成了“网络红人”,思想政治教育业备受学生关注。随着网络的发展,及不同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良进展来看,网络平台及多媒体课程中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青少年从教师的教学中感受到了一种亲和力,深切体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实际生活的紧密相关性,从而激起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爱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真正排斥的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是教育者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方法。从这一观点出发,教育者应该积极了解和探索学生的需求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索和挖掘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切合青少年的试剂生活,让青少年感知到教师与其之间心灵的相通,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质量。

3.抓住网络优势,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网络教育的存在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否定网络的作用,而是应该充分认识网络的优势,分析网络可能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在指导青少年认识和防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信息的基础之上,帮助青少年正确的认识到网络的作用,让青少年能够正确的应用网络。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利用网络中所报的隐形教育资源,挖掘网络教育课程中吸引学生的关键点,通过借鉴、引导等方式将其带入到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网络或引入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握的核心要点是抵制网络不良因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及对青少年本身的影响。这一点的确保,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不但要想学生输送和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与政治观念,同时也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哪些行为是我国法律所允许的,而哪些行为则可能会诱发成为犯罪行为。青少年在行为处事前,首先应认识到的是自身行为的安全性,其次才是行为本身。这种自我防护与保护意识的树立,可以帮助青少正确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的意义所在。

4.注重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规避网络暴力

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树立思想观念。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而这以阶段也是人最易改变、且最为盲目的阶段。对与青少年而言,周边环境及外界媒介是其获取知识与认知的最主要的来源。而新时代下,网络视频及网络游戏等更是紧抓时代的潮流,很是博得青少年的喜爱与热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的的应用网络,在网络信息的混淆视听之下,辨别信息的真伪。

从思想政治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合理应用网络知识,就必须先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面出发,深入了解这一阶段,青少年在心理层面最要的动力与帮助。从而有目的有方向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因长期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或因网络暴力游戏的驱使,而使其心理发生扭、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暴力倾向。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及心理状态,通过与青少年的及时谈心,来疏散不良因素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危害,并在思想教育课程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干预措施,来培养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肯定,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让青少年能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同时能够以积极乐观且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周边事物及网络信息。

三、结语

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信息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灰色信息及黄色暴力、网络暴力充斥网络,青少年在没有认知的前提下,很难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和规避。因此,就现代信息发展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層面加强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与信念,从而有效的规避一些不良因素。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究与改革,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与提高,可以更有效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实际作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斌志,周宇欣.新世纪我国青少年网络暴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9,(1).10-21.

[2]李婷婷,王琪.高校自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探析[J].新闻知识,2014,(6):90-91.

[3]宋瑞.高校自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7,(1):81.

[4]陈凯.试论进一步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黑龙江史志,2009,(4):152-153.

[5]网络暴力研究课题组.网络暴力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J].楚天法治.2018,(36).139-140.

[6]陈强.网络暴力对大学生的负面冲击与应对--基于"网络看客"的国民性视角[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3-110.

[7]王文艳.智能手机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1):79-81.

作者简介:王程羿(1993-),女,汉族,吉林人,硕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传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广播电视。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文传学院 北京 100048)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