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小学体育后进生的对策分析
2021-09-10倪勤
倪勤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当下,学校也开始注重体育学科,关注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体能水平、运动能力及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水平都无法与班级的平均水平相持平,无法达到体育学习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关注这部分体育后进生,创新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在当下快节奏和高频率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各类主客观的因素导致出现了诸多身体素质不佳的体育后进生。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可以在明确具体问题及原因的前提下,从不同的教学方面入手探析如何转化体育后进生,让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体育锻炼,最终促使体育课堂得以高效构建。
1 提升教師素质,开展趣味体育教学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更加关注课程内容的完成度,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不同体育内容中的动作技能,却忽略了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塑造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同时,体育教师对课程中的不同体育项目并非全部掌握,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这些都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采取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进行体育知识的直接讲述,忽略了根据学生的个性实施教学,导致体育课堂犹如一滩“死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两方面入手提升自我,而后再创新趣味性的手段实施教学。以专业素质为例,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体育相关的知识技能,不断学习掌握与体育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去解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要能够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精准把握体育目标,在学习专业技巧的前提的开展丰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体育魅力;以文化素质为例,后进生的产生主要还是由于教师枯燥单一的训练方式让他们逐渐丧失参与兴趣,加上本身身体底子不良,长时间的不运动自然会使得运动技能退化,针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愉悦风趣的体育氛围营造,去丰富自己的文化功底,用一些幽默的或者生动的方式将枯燥的抽象的体育动作要点和重难点讲透,这样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2 关注学生个性,重视因材施教方式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先天身体素质和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导致他们自身的个性也有所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解每个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不愿意参加体育训练的原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进步发展。比如,对于一些因为身材较为肥胖的学生,他们不适宜高强度的运动,教师可以针对他们设计一些提升心肺耐力相关的运动,让学生在适宜的运动中逐步减掉身体脂肪,平时多从言语上鼓励他们,对于因为身材缺陷不能完成的部分动作,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从他们的进步的地方去表扬他们,逐渐消除他们内心的自卑感,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相信学生能够获得身体健康;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教师要能够在班级中挑选出运动特优生,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形式鼓励意志力较弱的学生坚持,在生生带动下促使这部分学生强化自身锻炼意志,培育他们不轻言放弃的意志品质;对于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注重反思自我,从教学方面思考哪些方式能够让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运动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学习体验中得到运动能力的有效提升。
3 关注家长力量,家校合作双管齐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意识到家长力量的重要性,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力量,家长平时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注重引导学生平时多锻炼,多运动,自然能够感染学生积极参与。当下的部分家长,平时一味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忽略了孩子平时的身体锻炼,导致部分孩子总是“宅在”家里运动,长期的高压学习使得他们缺乏宣泄的出口,导致情绪崩溃,或者不锻炼导致体质较弱,这反而极易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针对此,教师可以在平时定期开各个班级开家长会,转化家长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体育锻炼的形式让家长和孩子互动起来,平时也多注意让家长鼓励孩子“走出去”“动起来”,在家庭氛围的带动下,学生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慢慢得到体育运动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明白体育后进生不是朝夕间就产生的,转化后进生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达到相应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提升教师素质,开展趣味体育教学;关注学生个性,重视因材施教方式和关注家长力量,家校合作双管齐下等方面入手引领后进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进行锻炼,由此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
(作者单位:福清市东张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