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的宝贵经验

2021-09-10陈敬乐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

陈敬乐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奋斗探索史、理论创新史,也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党的建设是百年来党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法宝,也是党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坚定不移惩治贪污腐败、突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做法,是我们党百年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自我革命;宝贵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2-0010-06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一系列好做法好办法,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总结和发扬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头、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始终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始终保持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无论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取决于党的领导。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政治问题上,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有极为清醒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指出,维护党和国家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极端重要的。胡锦涛同志多次提出,坚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從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表明,党中央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意志,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要求。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政治上坚决拥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随,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精神文化一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党在世界潮流中披荆斩棘并且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力量之源,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意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党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全党,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党运动;党的八大提出的全党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经常进行的开门整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用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活动,如“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还有现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这些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集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确保全党在思想上与时俱进、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启示我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因此,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必须狠抓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当前,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实现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发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党性心性、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总之,要继续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三、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锻造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政治路线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为谁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如何选人,历来是我们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高度重视干部问题。1921年创立之初,就在中央局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此后,中央一直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人员,1924年5月,设立了中央组织部。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组织部的要求,规定新的中央须特别注意设立有力的中央组织部。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指出,党的干部要懂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20世纪60年代,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提出了“党管干部”的概念,就经常性考察了解干部、恢复干部鉴定制度、干部交流、干部轮训等问题进行了部署。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党的十二大以来,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环节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选人用人工作的基本规章建设。此后,全党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相继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健全竞争择优机制、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深化分级分类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严的标准选拔干部、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一是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着力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二是强化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防止“带病提拔”;严肃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厉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三是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抽查核实制度。四是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等规章制度,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庸官”“懒政”等问题。五是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积极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党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环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确保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启示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和干部队伍各方面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加强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管理、监督使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的干部选用原则,不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熟练掌握党的理论、忠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不断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四、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细胞”更加充满活力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发展组织、依靠组织、壮大组织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宝贵经验,在基层建立了庞大的基层组织。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地位、面临的环境、条件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1950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针对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分布不平衡问题,明确指出着重在城市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同时要求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新区农村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此后,党的基层组织从少到多、由弱到强,虽经历曲折但不断发展壮大。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把党的基层组织划分为基层党委、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依旧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党中央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坚持按单位、地区设置党组织的同时,我们党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依托各类园区、商会楼宇、商圈市场、特色小镇、众创空间等场地设置区域性和功能性党组织,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党的历屆中央领导集体都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例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是涣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让党的各级组织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江泽民同志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不断开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鲜活生动、富有时代特点的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的责任。通过这些举措,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特别是政治功能得到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建党百年来,我们党的党员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巩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分布广泛、严密完善、不断发展、富有活力的广大基层组织,始终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时代先锋。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表明,党的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因此,我们党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确保党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面对我们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教育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决定在报刊上开辟专栏让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提出批评,毛泽东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密切联系群众,在全党开展了整党整风运动,目标直指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骄傲自满情绪。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他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强调,在目前历史转变时期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意义,此后,他还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就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党的各级组织应严格贯彻执行八项规定。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深刻说明,作风建设事关党的性质宗旨,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党的执政基础,什么时候党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什么时候党就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事业也就发展壮大,反之亦然。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应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坚决反对“四风”等不正之风,要把刹住“四风”作为巩固党心民心的重要途径,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要时刻防范,使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六、坚定不移惩治贪污腐败,使党更加纯洁、执政基础更加坚如磐石

我们党历来重视严厉惩处腐败行为。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第26号训令规定,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的强迫劳动;贪污公款在100元至300元之间者,处以半年以上、2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300元到500元之间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清除了包括刘青山、张子善等腐败分子。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明确要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防止干部腐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有两手,一手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一手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风廉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是充分发挥巡视反腐利剑作用,实现巡视全覆盖。二是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不让腐败分子有“避罪天堂”。三是实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四是从严落实“两个责任”,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认真履行监督责任。通过这些举措,净化了党的肌体,形成了强大震慑,遏制了腐败现象蔓延势头,赢得了党心民心,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必须看到,当前,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在某些领域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有了新表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不能动摇、要求不能降低、力度不能减弱。一要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监督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检查考核制度等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铲除“四风”问题存在的土壤和条件。二要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监察法,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推动国家反腐败立法切实发挥制度功效。三要坚持党规国法并用,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厘清各种权力边界,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七、突出黨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制度治党。20世纪60年代,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的传统制度,坚持这个传统制度,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党的十三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之后,我们党在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内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特别要注重制度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制度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八大期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成果颇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新时代,党中央在党的组织、党的领导、党的自身建设、党的监督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制度规范,始终把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举措,严格按照制度管党治党,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广泛赢得了党心民心。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说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当前,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就必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同时,我们党要以滴水穿石的韧劲狠抓制度执行,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规意识,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监督执纪责任,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

八、突出纪律的治本之策,始终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回顾历史,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统一全党意志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纪律建设史。

自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党就把“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纪律的内容占有突出位置和相当比重,为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建设奠定了基础。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将“纪律”单独成章。以后的历次全国党代会,除十年“文革”时期外,都在党章中突出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建设。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亲自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并鲜明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论断,严明的纪律成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西柏坡纪念馆至今保存的我们党“进京赶考”前定下的“六条规矩”,彰显出即将作为执政党的清醒与坚定。面对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环境对党的建设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党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指出各级党委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突出强化,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坚定的毅力决心,始终把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著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史深刻昭示,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当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复杂,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纪律意识淡薄、纪律原则漠视、纪律教育忽视、纪律遵守松懈、纪律执行软弱、纪律监督缺失、纪律责任虚化、纪律修养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继续高度重视并牢牢抓住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建设不放松,始终把纪律挺在管党治党的最前沿,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努力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全党同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的统一的铁的准则,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1〕赵周贤.全面从严治党案例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白慧玲

猜你喜欢

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
“自我革命”是一种政治勇气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有德者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