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技术的应用探究

2021-09-10潘霖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构件装配式

潘霖

公共建筑工程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建筑类型,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其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模式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这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降低施工成本。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优势,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基于此我国也出台很多鼓励性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装配式技术的特点与应用价值,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公共建筑装配式技术的应用问题,最终重点对公共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技术应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技术应用;公共建筑;装配式技术;策略探究

公共建筑工程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建筑项目,因此对于质量、性能等有着很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不断取得进步,越来越多新技术应用于公共建筑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技术因其安装效率高,施工成本低,而且能够减少对施工现场环境的破坏而备受青睐。装配式技术是建设装配式建筑而采用的施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装配式技术有着极强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在公共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与性能,节约成本,可以高效灵活应用装配式技术,以充分发挥公共建筑工程的价值与功效,满足大众的使用需求。

装配式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体性。装配式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模具与生产技术的应用,进行可复制单元的制作,然后构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增强工程项目的稳定性、统一性、精确度,促使局部构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保障了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第二,安全环保。建筑行业是一项高危、高耗能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做到节能环保、安全高效,才能获得长远持续发展。而装配式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有效避免各种资源能源的浪费,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成本费用,保障了公共建筑工程的外在美观与整体质量。第三,高效率。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就需要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而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工艺、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良,其主要依赖于大型机械设备来完成安装施工,有效解放了传统劳动力。因此施工效率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社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将装配式技术应用在公共建筑工程施工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节能环保的必然要求,更是促使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其价值与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装配式技术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率等特点,且属于一种新型、便捷、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满足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各种要求。此外,装配式技术还可以增强公共建筑工程的适应性,将整体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系统单元,加快了施工进度。第二,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与需求较多,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通过装配式技术的应用,可以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不同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保障施工过程的便捷与简单。此外,能夠有效弥补传统施工中的各种不足,轻松进行接缝的控制,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第三,装配式技术可以进行设备、线路、管道、配件的灵活安装,有效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有利于公共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

构件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共建筑整体的质量与安全。现阶段,在装配式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着材料质量低下的问题,因此无法将装配式技术的价值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构件材料的采购中,缺乏对建材市场的深入调研与分析,也没有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导致材料的采购工作与实际要求不符,材料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在施工之前,还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质检验收,才能保障施工质量。然而很多建设单位,都忽视了材料的质检工作,导致其流于形式与表面,为后续施工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三,装配式建筑的外墙防水材料质量,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密切监督与验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旧采用人工监测与验收方式,无法快速、准确检测出防水材料中的问题,导致检查结果无法得到保障。

装配式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对于安装施工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低下,或者技术方法不够熟练,就会引发安装尺寸偏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构件、钢筋、模板的安装中,没有严格遵循相应的规范标准与要求方法,没有提前做好调查分析与尺寸计算工作,会在混凝土浇筑中遇到外挂板外移的现象,进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二,装配式建筑构件需要采用灌浆的方式进行钢筋的连接。然而由于缺乏精确的控制工具,钢筋与套筒之间的链接技术比较落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安装尺寸偏差的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管理方法单一,也是公共建筑装配式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装配式技术在我国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比如缺乏政策财力的支持、制度体系的保障、信息化技术的辅助等,导致现阶段的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效率与质量低下。第二,装配式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繁琐、复杂的过程,因此管理工作要渗透到人、机、料、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建设单位都忽视对安装与施工人员的管理,缺乏大量的培训深造,导致人员的综合能力低下,为后续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还无法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与技术中,导致施工链断节,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装配式技术是一种先进、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为了保障公共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就需要从前期准备环节开始,给予高度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工艺,遵循相应的施工流程。首先,装配式技术对于材料构件的质量要求较高,无论是正常使用状态,还是大雨、大雪、地震等恶劣天气,其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达到工程的规定使用年限。因此就要从材料的性能、质量、规格、参数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在材料构件的采购环节中,需要由专业人员,根据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详细资料,做好建材市场的调研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材料进场之后,还需要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专业检测,只有达到规定要求的材料构件,才能投入到使用中。其次,装配式技术的施工,还需要机械设备的协助。因此需选派专业的操作人员,对其展开专业能力的审核,要求操作人员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保养等工作,促使设备始终处于平稳的运行状态,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最后,装配式技术的后续施工,需要以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为参考。作为设计人员,需要对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的资料信息,展开深入的分析与了解,可以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方案的设计工作。然后与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展开密切的交流互动,及时找出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展开完善与调整,最后做好技术交底,标注施工方法、流程与工艺。

装配式技术具有便捷、安全、环保等优点,其不仅能够有效抵抗公共建筑工程的各种损伤,而且能够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因此装配式技术,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此需要对其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首先,在构件预制中,需要严格遵循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要求,确定好尺寸、参数、性能等数据信息。比如模板的制作,必须依据可复制单元的尺寸、性能等,然后严格把控模板的质量与强度,完成模板制作。模板的安装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钢筋进行绑扎,并控制好纵横比。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提前进行展开混凝土配制工作。混凝土配制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通过反复的强度试验,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需要采用人工与机械协同的方式,并控制好浇筑速度,削弱对模板造成的冲击,防止模板受损。一边浇筑,还要一边振捣,待混凝土初凝后,立即展开养护工作,直到其强度达到标准要求。其次,展开预制梁的运输工作。装配式技术就是将提前预制好的梁板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安装与紧固,最终完成公共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预制梁的运输工作,也是安装施工的要点之一,必须选择平坦的道路,做好预制梁的保护工作,将其完整的运输到施工现场。最后,预制梁的安装,需要严格遵循规定标准,采用相应的工艺与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与功能[3]。在安装前,需要遵循施工标准,先进行防护设施,如脚手架的固定,然后进行紧固。接下来使用大型吊装设备进行吊装,控制好吊装速度,防止构件吊装途中受损。需要保障预制梁的底边线与柱托座的控制线重合,然后缓慢放置,进行紧固。安装完成后,需要将搭接部位的缝隙进行填充封堵,以及外墙材料的防水保护,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构件连接过程也是装配式技术的施工流程,需要根据公共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连接方法。首先,可以采用机械式连接方法。构体的连接主要是为了增强构件整体的强度与性能,进而保障整体工程的稳定性。因此机械式的连接方式,就必须使用连续的套筒以增强构件性能。其次,可以采用现浇式连接方法。现浇式是指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在浇筑前需要进行模板的安装与紧固,然后采用一边浇筑一边振捣的方式,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且强度达到标准要求,才能进行模板拆除,展开下一步施工。在混凝土凝固阶段,还需要做好养护、监测与验收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进行完善与修复,才能保障施工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与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稳健持续发展,就需要有效控制成本费用,保障工程质量,才能拥有一席立足之地。因此还需要合理控制造价,为建筑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费用。首先,造价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公共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工程造价工作。并且从前期、中期与后期进行全面监控,以经济、安全、合理的角度出发,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其次,在现场施工中,可以采用分段式操作,以流水施工的方式,同时展开多道工序的操作。并明确每一位人员的职责与使命,加强施工人员的协调与配合,以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装配式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且阐述了装配式技术在公共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1]龙云,路义晨,李长江,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42-43.

[2]高定刚.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24.

[3]周遂.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5):242-244.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Development Group Co., Limited,Beijing  100045)

Public building engineering is a type of building that provides services to the public. It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value. Therefore,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new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ore and more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odels have been applied to construction projects,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ensure project quality, but also avoid wast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Reduce construction costs. At present, more and more public buildings adopt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have many advantages and are inev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is, my country has also issued many encouraging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prefabricated technology, and then furth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building prefabricated technology, and finally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prefabricated technology response strategy in public building engineering for referenc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ublic buildings; prefabricated technology; strategy research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构件装配式
公共建筑绿色节能运维分析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关于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探讨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
武汉工地钢材贴上电子标签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