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戴冕
戴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趣味性,并且让学生高效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给枯燥的小学语文教育增添了一些活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角色扮演;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
引言
童话作为学生最喜欢的读物,是因为它能将人物用夸张的语言展现给学生,并且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材当中存在大量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在对童话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还应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适当的丰富下,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里学习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以便于推动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
一、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中的教育价值
所谓的角色扮演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景,运用恰当的方法将小学生带到情景中,去亲身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涵义。换句话说角色扮演就是在语文课堂中创设一个教学情景,其情景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的内容较为丰富,里面包含了许多能够令人回味的文章,而这些文章中的人物都可以成为小学生所要扮演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仔细的观察所要扮演人物的特点,认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之后利用形象的表演将所理解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小学生从语文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并不是很深刻,不能很好地简单的文字中理解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既能有效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小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对语文学科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某些方面还能将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二、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通过创建教学情景,使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情景,让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般的领悟文章的涵义,同时,所创设的童话情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童话中夸张的语言能很好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去扮演喜欢的角色。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要对文章进行一定的扩充,引导小学生通过对扮演角色的感悟去理解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故事。就拿《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举例来说,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的故事。其实这篇童话并不是很难理解,教师在小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让小学生扮演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以及青蛙妈妈,让其在对话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增加对童话故事的印象。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创设童话情景,可以让课堂的活跃程度得到增强,也能让小学生加深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印象,并且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角色扮演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给小学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去辅助教学。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技术,这样能在语文的童话教学中推动角色扮演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角色扮演的氛围,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角色扮演,之后语文教师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及音频,使环境变得更加生动,这样能够充分的将小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以便于小学生更好的融入在所扮演的角色当中,最终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录制角色扮演的视频。小学生通常会认为演员是一个神奇的人物,总会梦想着自己成为演员的那一天,教师在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将视频录制下来,之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这样不仅能让小学生更加投入的扮演角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频繁的互动,能让课堂的气氛不再沉闷,还能让课堂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不单单是学生的事情,教师还应该在旁边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师与学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得到较高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導地位,而教师仅仅作为一个引导者,带领着小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更快的完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诉,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可以清楚的让小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为语文教学向更好地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谭泳仪.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9(03):82.
[2]杨坤.浅谈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