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21-09-10王珂
王珂
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等多种手段进行的专项活动。文章剖析了学校体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求给学校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路径参考。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
1 学校体育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1 健康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
发展健康的心理,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为前提,健康的身体更是物质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长期参与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为健康的心理和学习方面作保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还利于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2 改善情感状态
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分泌多巴胺,可降低紧张不安情绪,愉悦学生心情,进而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3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体育竞赛有名次,自然也有输赢。严格的体育竞比赛规则是体育竞赛的一大特点,在规则下有助于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以及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伴随着体育竞赛的输赢,也可以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自我调控能力。
1.4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育的形式大都是以班级的形式存在,教与学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形式,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是另外一种形式,在这些形式当中,自然而然培养了他们沟通以及交际能力。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会获得同伴的信任和支持,能够正确面对竞争、成功、挫折等,使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痛苦、个人与团体等不同的体验。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
2.1 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作为学生健康心理的标准应该有以下几项:智力正常、情绪健全、意志健全、人际关系和谐、愿意与人交往、人格统一、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标准,当某一方面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自我调节,让学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各方面优秀的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2.2 创造理想的体育课堂环境
运动场是实施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我们应抓住机遇,发挥体育独特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精神。因此,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驱动力来控制学生的身体运动,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2.3 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做针对性教学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地了解、尊重学生,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教学。比如,速度素质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时间间隔直觉能力;力量素质训练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高涨的情绪,增强信心。耐力素质训练能培养学生自觉性、吃苦耐劳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前提,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或集体性的体育活动。
2.4 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学专业素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是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应具备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独特功能的重要保证。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球类、拔河、越野跑等体育比赛,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脑、娱乐、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作用。利用体育竞赛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特点,培养和激励学生形成努力拼搏、不甘落后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竞争的积极情感体验。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和模式都发生了一些的变化,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学校的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途径和方法需要探索,许多理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的实际操作以及其评价均要以学生为本,切实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同时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又是以体育运动为依托的,开展和实施必须也应该与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而不能脱离体育实际,否则,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对于今天的学校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框架,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准备较充分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等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需要。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